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罗振建、吴文华同志主编,重庆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的《统一战线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一部专门研究统一战线这一政治事物发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著作,是力图建立一门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具有开拓性、探索性的著作。我为作者们历经数年艰苦劳动而获得的思想理论成果感到敬佩,为书中所充分体现出来的科学求实的探索精神与勇气所感动,感谢作者们为我们的统一战线学的学科体系创建工程增添的这样一片优质“砖瓦”。我期望,随着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励更多的同志为统一战线学的创建“工程”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8,(10):54-54
最近市面上有关全球化的书非常多,马丁·沃尔夫的《全球化为什么可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家出身的作者,是自由市场的坚定拥护者,他通过这本书和反全球化者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与反全球化者相比,马丁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他坚定的信念,也就是他在书的一开始就表明的:全球化是有益的,全球化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似文献   

3.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4.
梁衡 《学习导报》2010,(15):43-43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文章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相似文献   

5.
近日,阅读了《全球化与第三世界》一书,该书是由卫建林同志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成果。作者以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进程中来探究全球化对第三  相似文献   

6.
正一南台的长篇小说《只好当官》又一次重印了。这在文学比全球经济更不景气的时期,无论是对作者南台还是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来说都是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只好当官》首次出版时,作者没有署名,而是以"○○"代替作者,并声明此书"不能重印,便永不署名",但出书两个月后,一万册书全部售罄,然后重印,这次是第三次印刷了。为什么这部小说受到读者如此关注呢?我想其  相似文献   

7.
从16世纪起,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全球化的三次浪潮也就是全球民主化的三次浪潮.我国应该怎样应对这个全球化、民主化的新浪潮,这是我国学者应该重点研究的一个重大政治理论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主建设>一书能够着眼民主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全球背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对我国民主建设作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考察,既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又点明不足、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本书的名字可能不那么吸引人,《红色管理——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我们不就是共产党吗?自己向自己学什么呀?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其实正在读一本叫做《烽火生活——美军战地记者伊拉克战争亲历记》的书。作者埃文·赖特是一名战地记者,在美军对伊拉克发动闪击战时,赖特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侦察营尖刀排23名陆战队队员共同生活了两个月,亲眼目睹了频繁的战斗,从来没有离开这个冲锋陷阵的群体半步。  相似文献   

9.
林丕教授这篇文章是1988年11月出版的《经济管理学》一书中第七章的一部分,作者当时就对计划与市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把它重新刊登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王立胜、魏茂明、周世德等同志合著的《邓小平理论在新实践中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以下简称《发展》)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理论界全面系统介绍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新发展的一部填补空白的力作。邓小平理论在新实践中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是一个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作者选择这一课题 ,表现出了敏锐的理论洞察力。这一课题抓得准 ,抓得及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新概括 ,使之更加理论化…  相似文献   

11.
正赫修贵教授承担的国家课题"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项后,由著名经济学家党国英作序,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研究》一书,该书受到学界和农业工作者的广泛好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一新作、力作,显示作者对农业的熟悉与厚爱,对  相似文献   

12.
时下,一部备受关注和赞誉的书,正激荡着人们的阅读生活。这就是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在人类文化的园地里,哲学之花飘洒的是智慧之芳香, 历来令人向往和陶醉。或许基于这种文化心理的传承,加之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历程,以及作者一个时期来令世人交口称誉的领导才华和对人生、对工作超凡的体悟,使得书一面世,如长空划过一道霞光,照亮了许许多多渴盼智慧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件很惬意、唯美的事,但需要一种安宁甚至有些寂寞的心境.正如译者徐迟所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一个人的书. 于我而言,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本优美的散文,同时还是一本崇尚筒约生活方式的书籍.在细细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美丽遐思的同时,还对他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减少消耗、减少浪费,追求筒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赞叹不己.要知道,这是作者1 56年前的思想与文字,他摒弃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人们所竭力追求的奢华,远离城市的喧嚣,让灵魂在大自然的静谧中得到超然于物外的净化,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陶涵 《党建文汇》2008,(2):49-49
《赚钱的科学》一书的作者华莱士·D·沃特尔斯在一个世纪前提出了“赚钱的科学”。今天,神经学专家为这一理论找到了科学依据。作家朗达·伯恩讲述赚钱之道的《秘密》登上了全球图书销量排行榜?  相似文献   

15.
高杰 《发展论坛》2001,(10):64-64
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百年博弈》一书,把博弈学的原理和方法用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中,以流畅的文笔,描绘了20世纪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引人入胜。同时,作者深邃的思想发人深省,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本书作者辛向阳博士是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1995年5月他出版的《大国诸侯》一书曾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发行量超过了5万册。《百年博弈》可以说是《大国诸侯》的续篇,是作者在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研究的又一成果。…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一书是胡隆辉同志承担的河南省“八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初读这部书稿,使我感受到出自一位年轻学者手笔的学术著作的清新理论气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是个重大理论课题,作者有勇气在这个领域中进行认真探索,并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这是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是我们所必须承担的一项艰巨任务。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履行这个使  相似文献   

17.
书荐     
正作者:任彦申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后知后觉》摘录:不少读者朋友给我写信、打电话、发书评,希望我继续写第二本书。正是在读者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写这本书。书中讲述的主要是自己在江苏工作十年的体会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退岗后的"后知后觉"。  相似文献   

18.
陈晋 《学习导报》2013,(13):58-59
读《闲来笔潭》,感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 这部书的独特,在于很自然地传达了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政治家写的书。作者吴官正是领导同志,他退休后写这本书,无论记事还是推断,无论抒情还是说理,始终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风范。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文化情趣的书,或者说是体现作者人文情怀的书。书中所收随笔、小说、绘画,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艺术旨趣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9.
感叹统计的离奇,我写了两篇小文:《数字真的是游戏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这个数》。手边还有典型材料,心中还有话要说,准备接着写。 待到读了一位作者的《“统计”学》,才忽然明白,我只是说了枝叶,讲了个别事例,没有从总体上把握当今之时的“统计”学。思索一下,这的确是一门新的学科。不过,我想在“统计”学之前添加两个字,将这门学科称为“政治统计学”。大学里的统计学不研究这类  相似文献   

20.
作者简介 《当代国际问题透视》一书,作者为四川大学长期从事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等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内容概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的世纪,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使世界各国间距离越来越近,但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