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商业秘密民事审判案件主要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同时普遍适用"相同(实质性相似)+接触-合法来源"这一判定方法。司法实务中,该方法能否适用于刑事审判存在一定的争议。普遍适用于民事审判中的"相同(实质性相似)+接触-合法来源"判定方法不能引入刑事审判,应只局限于民事审判的范围内。刑事审判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应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民法院审理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逐渐摸索出防止二度泄密 ,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确定侵权赔偿额等司法保护措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存在难以操作的现状。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与现有立法存在矛盾 ,即商业秘密民事审判的超前性与立法的滞后性 ,刑事审判的滞后性与立法的超前性。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法律责任以及其内涵与外延急需立法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作为连接雇主、雇员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制度,如不能适应形势而作相应调整,必将导致审判缺乏统一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在新一轮知识产权法律修改中,作为知识产权重要内容的商业秘密法制并未被纳入立法日程。建议应着力构建商业秘密保护新制度,引入诉前禁令、诉前证据保全,将刑事案件的管辖权交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法。  相似文献   

4.
徐翠 《科技与法律》2010,84(2):57-61
对商业秘密进行法律保护,是促进知识经济、完善投资环境的需要,也是规范公平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的保障。本案审判的启示意义在于,在审判初期固定权利人的权利保护范围是审理商业秘密纠纷案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审理过程中,要帮助、引导权利人准确、具体地筛选、归纳出技术秘密点,准确厘定商业秘密的具体内容;由被告对原告的技术信息为公众所知悉进行举证,比由原告举证证明不为公众所知悉更为直接合理,更接近客观真实,也不违反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判断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商业秘密纠纷案的审判难点。对于已经使用并且引发纠纷的技术秘密是否具有"价值性"问题,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认定,不能轻易作出否定性结论。一般情况下,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在权利人没有完成其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的情况下,法院不能轻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或者转移,以维持举证责任的平衡并防止二次泄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从商业秘密侵权认定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出发,逐步厘清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主体、侵权认定原则、客户名单认定和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等问题,以期为保护商业秘密和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商业秘密侵权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蒋诺 《法制与社会》2011,(32):63-6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商业秘密在现代社会的技术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及企业之间优胜劣汰的秘密武器。因此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法律对其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本文根据商业秘密的定义,针对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制度现状,分析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求促进我国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海玲 《法商研究》2005,22(3):76-80
当前,新型劳动雇佣关系对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为如何平衡雇主、雇员和社会公共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在处置商业秘密纠纷的法律适用中出现了新问题,即因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缺乏可操作性、协调性而导致的审判缺乏统一性、公正性及有效性。而当务之急是构建我国商业秘密侵权司法救济的新机制,即在诉讼程序上采用诉前救济措施,将刑事救济的管辖权交由中级人民法院行使。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商业秘密新颖性的界定在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中,首要的前提就是按照有关法律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规定,判断诉争的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即“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于以上定义性规范非常笼统、抽象,因此导致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以及每一构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的价值,往往难以用具体金额估价.而如此极具价值的商业秘密,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已成为竞争对手明争暗夺的焦点,商业秘密侵权案件频繁发生.然而,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的数额认定,却成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难点.赔偿数额确定适当与否,关系到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程度,也关系着司法救济制度的合理性评价.因此,探求一种合理的认定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额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结合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商业秘密侵权赔偿数额的认定在现实中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