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西方深厚历史土壤上养成的以人为本理念,成为新时期领导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领导文化对以人为本的追求包括三个方面,即人自身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审视领导文化人本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建构起三个实现领导文化人本化的进路,即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公平意识、创新领导模式。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要体现以人为本.图书馆学家施莱格曾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刍议人本管理思想视野下的高校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等宏观背景的条件下,高等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潜能开发。本文从阐明人本思想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非人本化管理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思想领先、理念渗透,构建4S安全文化模式。1.提境界,塑文化。杨村煤矿始终把安全作为和谐之基、发展之本、幸福之源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促进了矿井协调健康发展。在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打造以制度建设为“方”(Square),用刚性制度规范人;以人本管理为“圆”(Spherical),用柔性管理凝聚人;以科技(Science)创新为保障,用科技进步保护人;以“无穷尽”(∽)为最高追求,用新的理念提升人,突出职工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主要内涵的4S安全文化。2.分层次,树理念。杨村煤矿梳理确定各层面的安全文化理念,矿井层面渗透“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管理理念是真心实意的人本管理理念。传承老子的人本管理理念,对于创新现代社会管理有重要价值。本文探索了四大方面,即传承老子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尊人为大",创新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传承老子人本管理的伦理基础"慈爱百姓",创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管理情怀;传承老子的人本管理哲学思想"以道蒞天下",创新理论自信基础上的民主决策;传承老子的社会教育思想"行不言之教",应把改变领导风范引入现代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本理念的科学意义,正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善于将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人本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原理是针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异化现象与科层论的弊端而提出的管理学理论主张.其根本追求在于,通过管理来弘扬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个性,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主要在以下方面展开重视参与认同管理;倡导自主自控管理;关注人际情感沟通管理;推行人才智能开发管理;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同时,它还十分注意克服与避免在"人本管理"口号下可能出现的偏差,即把人本管理笼统地看作是对人的管理;把人本管理降格为满足人低层次需要的激励管理;把人本管理异化为"事本"管理.  相似文献   

8.
人本价值是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人本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它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以人为本的资源和财富观、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观。从国外和我国发展观的历史演进来看,不断强化人本价值理念是共同的选择,也是发展追求的核心价值取向。我国经过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积极探索,逐步确立了人本发展观。贯彻落实人本发展观,需要进行发展理念的转换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警察队伍需要军事化管理,但也需要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警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公安机关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新方向、新趋势。和谐警营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人本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在和谐中推动队伍稳定发展,更好地促进公安业务工作开展。理念核心是"以人为本",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措施是以科学管理促进和谐,以文明进步引领和谐,实现警察队伍的和谐融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种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是贯彻"以人为本",倡导"平等,共享,人道,博爱"的教育理念,确立"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成全体教师和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他们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都根植于他所在的文化土壤。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意识形态,蕴涵了丰富的领导力素养。领导干部面对我国当下的人文环境如何吸取儒家文化中道德至上的理想主义,家国一体的天下情怀,以人为本的民本意识,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和允执厥中的中庸之道素养,将西方领导科学中的管物之"术"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管人之"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存,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想的平衡,以达到领导力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集中表现和结果。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法制等等,对社会和谐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作用,但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基础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当代意蕴所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的价值基础地位,为自然负责.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倡导一种对自然、未来、后代的责任,这种责任伦理学不仅具有深刻的本体论论证,而且试图通过对责任的效用性论证和责任的实施方式把责任原理运用到现代技术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要突显主流文化、突显软权威力、突显尊重差异、突显人心工程、突显全民创新、突显人与自然和谐等六个方面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危机的日趋严重,迫使人们反思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建构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生态价值观,以此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建构当代生态价值观的一系列途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明,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只有以科学的发展现为指导,善待自然,建立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的科学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它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也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潜移默化,这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而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今天培养生态公民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内涵。尤其是古代各流派思想家在探索认识自然规律,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实现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相处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观。重新审视并借鉴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新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循环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及消费模式的转型,即从注重物质消费经济人向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环境质量最大化的生态人的转型。近年来江苏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为这种系统转型提供了较好的社会基础,而积极构建循环型社会的规划建设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制度推进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将为循环社会的建成提供基本动力和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的思想继承和发扬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