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卫平 《前沿》2008,(9):78-81
苏州古典园林精妙绝伦,将建筑、山水、花木高度融合,化自然与人和谐统一,借助诗文绘画进行审美点化,创造出融多种意象群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既是诗意栖居的地方,又是隐逸文化的中心。本文试从造园立意的文字隐逸审美意象、建筑陈设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山水隐逸文化审美意象、植物隐逸文化审美意象分析入手阐述苏州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深厚的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言可以传承历史。文字可以记载历史。在某些时候,建筑,尤其是房子,也许是更好的注脚。譬如,占罗马的斗兽场,被铁蹄和大火毁坏的网明园。于是,我想探究一下建筑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汉字与东巴文虽不同源,却同为意音文字,有发展的先后。从两种文字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同义字,分别从表意方式、文字与语言的对应关系和文字的符号体态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既能揭示两种文字在发展阶段上的关系,同时也能得出一条具有宏观意义上的文字发展规律。这一研究对丰富普通文字学及其比较文字学的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10)
正广东省南雄市新田村,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村里很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或无人居住等问题正呈颓败之势,大量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品的建筑已日渐破败,面临危险境地。在未到新田村之前,"旁门左道"只存在于文字里,来到新田古村后,"旁门左道"却真实地运用到了房屋建筑中。据南雄市文史专家沈荣金介绍,"旁门左道"在中国建筑史上极为少见,这类建筑因处于村正大门的旁边,所以这类建筑上开的门就称之为"旁门",而  相似文献   

6.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是一部有关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与林徽因的书作.作者林洙女士是梁思成先生的遗孀,也是梁思成先生建筑思想的传承者和倡导者,她用平实而温婉的文字以及近200余幅珍贵的建筑图史资料与旧照片,向世人再现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大师在中国建筑学术研究路上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添加打印文字方式变造文件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例添加打印文字变造文件案件的检验,介绍此类案件从文字色泽、行间距、字间距、文字笔画细节特征等方面检验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坊,即牌坊、牌楼,主要位于宫殿、庙宇、陵墓和主街道的起点、终点或交叉点等处,形似门洞,上刻文字或图案,是封建时代用以夸耀科第寿考和表彰忠孝节义、宣扬礼教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多以石制建筑为主。建造牌坊是为了旌表儒教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功成名就之士以及贞烈妇女,  相似文献   

9.
水族古文字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水族的历史、族称、文字书写迹象以及水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 ,对水族古文字作了考察 ,认为水族古文字与古汉字的甲骨金文同出于一个文化母体 ,它与殷商文字有一定的联系 ,是先秦时从古文字分化出来的一种古字。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汉字说起     
吴心 《黄埔》2006,(1):50-51
人类社会真正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文字,是人类的文明之光。汉字,则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说到汉字,可说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独具特点的。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讲文字分为自源字和借源字。顾名思义,所谓自源文字,是一种独立产生、发展的文字,历史一般比较悠久。汉字是自源字除了汉字以外,世界上的自源字,还有西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而只有汉字至今还在使用,其余的都已死亡,或只有后裔留存了。借源文字则是指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体系而建立的文字。如日文借源于汉字,英、法文等借源于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等。当…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字接触视角看汉字对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字接触”问题在学术界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之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亦未得到科学的界定。研究“文字接触”问题,水文是一个极好的标本。汉字的传入对水文的结构方式、符号体态、性质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通过从文字接触视角对水文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把水文文字本体研究推进一步,而且可以为其他文种之间的文字接触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正【记者观察】"不出国门,在东兴就能感受到东盟的异域风情。"7月6日,河南游客张小姐刚到东兴市,即被这个弥漫着东盟异域风情的城市深深迷住。欣喜之余,张小姐不忘将一栋栋东南亚风格的建筑通过微信与朋友分享。如今,漫步在繁华的东兴街头,圆形拱顶的法式建筑、镶嵌檐际的东盟符号雕饰、街道两旁的中英越三种文字标示招牌……随处可见的东盟元素和异国气息,让人充  相似文献   

13.
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保亚 《思想战线》2002,28(1):110-114
文字选择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重要信息 ,一个民族的特殊语言文化背景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自然文字的发生发展方向。从特定的民族语言文化背景看 ,决定意音文字存在的民族语言文化条件是 :1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方言很复杂 ;2 用该意音文字所书写的古代文本很丰富 ;3 该意音文字是原生的 ;4 该意音文字所记录的是权威语言。目前汉字和彝文满足了这些条件 ,并且汉字已经走入一种超稳定状态。当然拼音文字也有其优势 ,拼音文字应该与汉字并行而不取代汉字。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说那些古民居建于2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那是有关这个村庄历史惟一可考的文字证据。瑞峰楼,位于村庄最高处一座土楼式建筑,在村民眼中,它是整座村庄最雄伟壮观的建筑了。外地人来到樟脚,总要被引到那里,去看这座房子:单一的拱形大门,门楣上写着“瑞峰楼”三个字;落款:清嘉庆四年乙未中秋。可是那些外乡人看看后,  相似文献   

16.
罗志明 《创造》2010,(6):80-81
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说过,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建筑的高度、从人们的视觉效果上来理解地标建筑了,这样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地标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可以与人们心灵共鸣、标注在人们记忆中的建筑。因此,优秀的、功能合理的地标建筑是城市经济文明和建筑文明的象征,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7.
在川大的宏文书店看到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被置于新书架的显眼位置,起初颇有些吃惊。转念之后方才恍然:这大约与成都城市建设的新口号有关。于是想起在老家高速入口处看到的那幅宣传画来。金碧辉煌的现代建筑构成了城市的天际线,碧绿的田野在城市建筑之下铺陈开来,乍看上去竟也有些赏心悦目。可瞬间涌起的,却是强烈的不信任与荒谬感。看多了当下的地产广告,早已对上面的文字与图片一概免疫。这幅宣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以象形符号发展的文字有古埃及文字、藓美尔文字、玛雅文字等,然而至今保留着象形书写痕迹的却只有中国汉字一种。中国汉字具有其象形性,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关系,它为汉字进入纯艺术范畴奠定了先决条件。远在六千多年前,在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彩陶图案中就有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出现。作为比较完备、系统的汉字的出现则是四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字。甲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文字,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探讨的对象。在山东省莒县出土的陶制器皿上出现的刻画痕迹,引起了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争论,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不少学者认为这些刻画痕迹为文字。文章从刻画位置、传播范围等角度出发,提出陵阳河陶刻的性质应该属于某种和远古人类精神生活有关的符号,而不应该被认定为文字。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炎黄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载体,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远古时代人类的思想意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社会背景。按照中国文字发展史划分,秦代隶变之前的文字属古文字阶段,它包括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亦称钟鼎文)、战国文字以及秦代的小篆;近代文字即是隶变之后的文字。在近代文字应用阶段留传下来了大量著录、典籍和文献,记载了秦汉以后的文化变迁和历史事件,人们是有迹可寻的。但是,在秦焚书坑儒之前的古文字历史阶段,有证据的文史资料被完整保留下来的犹如凤毛麟角,演义、传讹的东西却占了很大比例。因此,从秦汉之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