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需要树立以建筑物防震抗震为主的思想,切实提高建筑物的防震抗震等级,以规避地震至今难以准确预报造成的损失。唐山大地震后,以建筑防震为主的思想便屡被提出,并在1980、1990年代形成过较为激烈的争论。赞成者认为以建筑物抗震防震为主符合地震预报现状和我国国情实际;反对者则认为大幅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将大幅增加建筑物造价,这在当时  相似文献   

2.
惠彦涛  李瑞 《理论导刊》2007,(10):119-120
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和谐人居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我国建筑领域存在建筑耗能大,运行、维护费用高,建筑、装修材料污染严重等问题,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和谐人居,必须加大政府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3.
何鹏  郭聪 《学理论》2012,(16):167-168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传统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国内传统文化艺术正遭受西方文化意识的侵蚀,我们要掌握文化领域里的领导权,在建筑艺术领域就要复归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4.
李玲  闫梅 《各界》2009,18(12)
对于有形建筑市场的性质职能,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也缺乏明确的管理规范,在实现了招投标监管机构与有形建筑市场的职能分离后,有形建筑市场的运作也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但机构性质、职能划分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对此本文认为坚持服务理念是有形建筑市场发展的核心,并进行浅述.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筑形象关系着一个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魅力的重要表现。城市建筑形象的培育和形成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事,是城市诸建设中的基本和重要建设。哈尔滨是中国北方的大城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表现较突出的城市建筑形象特色是中西合璧、冰雪文化建筑特色鲜明、教堂建筑集中的城市建筑形象。保护和培育哈尔滨城市独有的建筑形象,要唤起大家对哈尔滨独有建筑形象的保护和认知、新建筑中要注意反映和配合哈尔滨建筑形象、建设好必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标志性景区、注意气候和冰雪文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张凌凤 《学理论》2012,(20):92-93
非法建筑问题一直是事务界颇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这一问题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实务中对非法建筑的研究多是对其违法性的研究,而对非法建筑中公民居住权问题关注甚少。通过对非法建筑的权利分析,寻求非法建筑中公民居住权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逐步具备了进行世界级高水平建筑作品创作的条件中国近三十年的建筑设计有非常迅速的发展,它与中国整体经济社会的转型密不可分。我们从分别于1959年、1988年、2001年、2007年进行的4次北京十大建筑评选的背景和结果可见一斑。19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也可视为国家十大建筑,它是建国10周年的献礼工程。周恩来总理提出古  相似文献   

8.
刘艳 《学理论》2010,(18):293-294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建筑类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要求,是学生专业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业素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迟国维 《民主》2006,(7):48-48
据6月7日《文汇报》载:上海老房子整修一砖难求。修缮老建筑,却找不到能与之相匹配的“同龄砖”。最近,提篮桥街道在修缮舟山路一带老建筑时,险遭“无米下锅”的尴尬。有关人士指出,这些年来,上海的老建筑保护越来越受重视。而作为老建筑的“筋骨”,那些年代久远的砖瓦也不应被遗忘。有人说,城市发展从拆迁开始。外地人进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白圆圈里写着个大大的“拆”字。但等老房子快扒没了,才会反应过来:城市发展离不开老建筑。我所在的单位最近搬到了万达广场,正处北京CBD商圈中心,附近的老房子快拆没了,最后在离此10里地租了个老…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初期的"硬件"转为"软件"竞争.这种软竞争其实是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作为时代的产物,国有建筑企业由于长期遗留的机制问题,使得这一类型的企业在管理水平的提升、核心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比其他行业的企业受到的阻力更大,这也成为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首先分析企业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接着分析了国有建筑企业文化构建面临的困境,最后对国有建筑企业文化的构建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1.
周春媚 《学理论》2013,(17):197-198
通过描述现代建筑与审美的特征、教育与意象,总结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设计趋势,分析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审美思维、心理建构及艺术审美维度的塑造,阐述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现代建筑和美学与商业运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绩效评估已成为各国行政发展的最新主题。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把公众排斥在绩效评估系统之外,限制公众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不利于公共部门改进服务质量。目前,处于劣势地位的顾客--社会公众开展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政府管理与改革的世界性难题。因此,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和借鉴西方政府再造和顾客导向改革的合理经验,完善我国的社会公认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卢金明  李俊宏 《学理论》2014,(8):146-147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空间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及观点。它们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就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与繁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北风 《侨园》2012,(8):67
2012年度世界著名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给了中国的王澍,这是中国人首次获此殊荣,值得骄傲和欢庆.但是,很“另类”的王澍却道出一句黑色幽默:我“为何取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因为对于中国糟糕的建筑和新城市建设,专业建筑师需要负很大的责任,他们生产了大量的垃圾建筑.既然这样,那我干脆当一个业余的好了”.听了王澍的话,笔者作为外行很有难以掩饰的羞愧之感.  相似文献   

15.
周天予  朱斌 《各界》2009,18(10)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建筑市场风险带给建筑企业许多不同风险,建筑企业还有其它一些不可抗风险,建筑企业常见风险究竟具有哪些,如何规避和防范,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立云  李清 《学理论》2013,(3):206-207
为更好提高土木工程本科学生专业素质,加快建筑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对"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开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教学的目的,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教材选用给出了建议,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课堂讲授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地下空间建筑与规划"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是1898年由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而兴建的一座城市.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使得俄罗斯传统建筑装饰形式、西方新旧思潮建筑装饰形式在哈尔滨广泛应用,在建筑入口装饰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与装饰手段.从哈尔滨近代建筑入口装饰风格与装饰形式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权力审美’,是导致城市变丑的关键。近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黄伟康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作为规划建筑领域的专家,黄伟康将建筑审美分为三种,一是专家审美,二是权力审美,三是群众审美。而权力审美,其实就是长官意志。当下正值中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之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33)
坐落于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享有"全国建筑宝库、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等一系列美誉,名列原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榜首。王家大院是黄土高原地区北方民居的显著代表,也是国内最大并且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以其典型而独特的"窑—巷—堡"生活化村寨民居建筑风格声名远播,但王家大院建筑的艺术性、文化性从经营状况以及旅游知名度来看,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因此,分析王家大院建筑的艺术特色性和文化特征,并探索与此相适应的传播策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建筑分类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避免以往那种为了与有限的使用功能保持一致而对建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削足适履式的硬性规定,应当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将建筑放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上去考察,运用逻辑推理和个案分析的方法,挖掘建筑中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历史地研究不同社会时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义.根据不同建筑表现出来的美学效果,可以将建筑划分为生态化、程式化和变异化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