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环境刑事政策是指导环境刑事立法、司法、执法的方针、原则、策略,代表和体现了环境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是环境刑事法律制度的"灵魂"之所在。环境刑事政策从多维角度介入环境刑事立法、司法、执法的过程,使环境刑事政策和环境刑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立法上看,它扩展了环境刑法的规制范围。在入罪方面,使法网更加严密;在刑罚方面,使刑种和刑度更加细化。在司法方面,环境刑事政策对因果关系、罪过认定、立案标准、宽严把握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刑罚执行方面,更加突出"严"的一面,并注意到修复性司法的适用。如此一来,环境刑法的功能实现了由消极惩治到积极预防的整体性扩张,并在法治框架下逐步调和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紧密相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犯罪的同时,更应注重社会矛盾的化解和人权保障。这一倾向应当主要体现在轻微犯罪的刑事政策中。对轻微犯罪实行轻缓的刑事政策,既有理论、法律依据,又是实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对轻微犯罪的处理存在着打击面过宽、适用逮捕措施过多、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力等不良倾向,对此需要从推广刑事和解、减少逮捕适用、缩短办案时间、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完善办案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有五大价值基础,即秩序、法治、效益、人道、科学,它们对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设定、执行、调整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跨国犯罪在犯罪方式方面呈现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更加明确细化,注重向政治领域渗透的特点;犯罪手段方面呈现出愈来愈科技化、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犯罪危害方面呈现出犯罪数量不断增多,侵害的领域不断扩大,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的特点。经济全球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科技的全球化等,这些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对跨国犯罪的多发起着诱发和促进作用。针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有效的对策才能控制跨国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开展高校研究生的生活状况研究,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清华大学研究生生活状况的调研显示,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困难、科研不顺利、缺乏体育锻炼、需要释放生活压力等现象,需要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贾学胜  梁玉霞 《求索》2008,(5):120-122
非犯罪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松一极的核心内容。刑事程序法上的非犯罪化表明刑事程序法所具有的非犯罪化价值,并体现出非犯罪化的多元化路径。追诉机关的不予立案制度、自诉制度和不起诉制度,都是刑事程序法上非犯罪化的路径选项。  相似文献   

7.
社会危害性作为一个内涵不清、外延不明的政治性的概念 ,继续作为犯罪的本质而存在于刑法学之中是不合适的。通过对哲学上“本质”这一范畴的考察 ,可以得出结论 ,刑事违法性才是犯罪的本质。判定刑事违法性的过程 ,从犯罪构成角度讲 ,也是对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认定过程。将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是罪刑法定原则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基本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核心精神亦应在贿赂犯罪领域得到有效贯彻。基于贿赂犯罪的严重态势和抗制贿赂犯罪的强烈诉求,应当依法从严惩治贿赂犯罪;但另一方面,亦需结合社会现实,从轻缓的维度,审慎考虑是否存在采取策略性从宽处置措施的余地。  相似文献   

9.
非犯罪化是当前国际上重要的刑法思潮。非犯罪化是刑法谦抑性、经济性的要求,是理性刑事政策的选择方向。我国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应当适度进行立法上的犯罪化,同时注重通过司法手段实现实质的非犯罪化。  相似文献   

10.
徐林 《公安学刊》2007,(6):50-54
从严打击、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中国禁毒刑事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当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但现行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严打"政策的局限性、运输毒品罪量刑失衡、新型毒品的定性定量标准立法滞后、吸毒行为的刑事政策定位不清等问题。为有效惩罚、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回归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刑罚结构,形成合理的毒品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分别从严密法网和严厉处罚两方面进行了一定调整,但在实际的刑事司法、刑事执法过程中,由于难以操作、缺乏协调等原因,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犯罪人被惩罚的概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应坚持贯彻"宽严相济,以严为主"的刑事政策,并适当地引入严格刑事责任理念。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刑事案件持续增长,但严重犯罪下降趋势明显,群众安全感稳中有升,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2010年,全国政法机关一方面严厉打击严重犯罪,另一方面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有力地控制了犯罪发展的势头.同时,国家高度关注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和人民调解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力求从深层次上减少犯罪产生的诱因和机会,以有效地预防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网络犯罪跨国性和全球性特征导致网络犯罪管辖权的冲突问题 ,加强各国之间合作是网络环境下惩治犯罪的重中之重。应从协调刑事立法、管辖权、国际监管等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一书是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中来的重要理论成果。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是一种“有效率的正义”,强调刑事司法活动要重视对个人的教育与改善,关注犯罪治理的社会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正义。这是一种主张“通过程序治理犯罪”的新思想,它为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司法改革研究打造了理论平台,促进了我省刑事和解等公诉改革举措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恐怖组织发动恐怖袭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筹措资金的渠道一是靠在公开的经济领域内投资;二是通过走私、贩毒、倒卖军火、洗钱等非法的经济活动;三是依靠外来的资助。研究恐怖组织犯罪的经济来源问题,对切断恐怖组织的财路,打击恐怖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概念因时地不同而不同,西方富裕国家的犯罪比人口增长得更快.有关犯罪的统计数字并不反映其真实面貌,犯罪率与人口规模、地区社会文化特征有密切联系.在同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辩论式刑事审判制度是束缚警察的重要因素.此外,警察面临的阻碍尚有法律束缚因素、人员不足因素等,但执行好非执行法律的任务有助于增强警察阻止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吉海荣  孙丽华 《求索》2007,(4):91-93
本文运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理论分析法,分析我国刑事政策面临的一些问题;指出目前我国犯罪防治之刑事政策应增加社会调控的力量,通过培育新型社会防治主体、推动监狱行刑社会化、扩大替代刑的适用、教育民众树立科学理性的罪刑观念,方能达致疏解社会冲突,均衡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有效控制犯罪,追求社会正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由于存在制度缺陷、心理失衡刺激、文化因素影响以及权益保护不力等原因,导致农民工犯罪率很高.犯罪后刑事责任,依据罪刑法定原则,无法定从严从宽处罚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视情形对农民工犯罪采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予以从宽处罚.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宽与严都要真正落实,都要依法进行.为有效治理农民工犯罪,必须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执行阶段视情形对农民工犯罪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应当是指由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双重介入,旨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越轨行为分别予以惩治和预防的理念和策略。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以预防犯罪为指导原则。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内容应当包含前置法与刑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两方面内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根基在于风险社会的治理需求和知识分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授精活动中的犯罪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授精生殖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发展 ,出现了刑事法律规制上的真空现象。以人工授精过程中所出现的犯罪化问题为前提 ,从理论上对人工授精这一新的生殖医疗技术进行刑事法律论证 ,有利于保障人工授精技术的健康发展 ,更好地利用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