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潮》1995,(8)
法西斯是个令人憎恶的字眼,一提到它,就会联想到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其实,“法西斯”一词的含义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它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由拉丁文“Fasces”音译而来。那时,贵族出游,由仆从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唐山     
《乡音》2006,(7)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符号。提到唐山,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京畿屏藩,兵家要隘;近代崛起的北方大邑,中国工业摇篮;第一座现代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气机车,第一袋水泥;煤都,钢城,瓷乡,冀东粮仓;评剧艺术诞生地;所辖乐亭县是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然而,刻画最深刻的符号,还是那场给唐山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地震和光照日月的抗震精神。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这对存在了亿万斯年的地球不过是极为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发展进步速度加快,各项政策更加科学,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新生代农民工更快融入城市。城市居民越来越深刻理解到农民工对城市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的是一个个日益开放包容的城市。但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仍受到多方面限制。要加强制度建设、营造社会氛围、提升自身素质,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2l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世纪,人们追求的是更精致的生活和全面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处可以感受到艺术氛围,希望城市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因而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探讨和建设已经不是个别人的呼吁,而是时代的要求。一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既新鲜而又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词,与我们的城市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领略到。(一)公共环境艺术公共环境艺术是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具有自身规律和特性。它走出艺术的“阁楼”,与“公共环境”、整座城市、人的生…  相似文献   

5.
<正>深入挖掘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个胡同的历史,以雕塑、牌匾、碑刻等多种形式展示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公园里,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市民生活,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博物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街巷文化"是广大市民的身边文化,一座雕塑、一堵城墙、一块老碑、一条旧牌、一个街道名、一张旧地图,就像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静静地开放着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关注民生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各级政府都想尽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现结合工作调查,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让救助丁作惠及更多弱势群体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5):50-51
浦东是中国的一匹千里马,从1990年(中国农历马年)开放开发至今,已15周岁了,正是少年神骏,春风得意马蹄急。据地质学家研究,在两千年前浦东还是一片汪洋,这是一个老大浦东。两千年的荒凉和守望,积淀出15年无比强劲和惊人的推动力。当他迎来1990年的开放开发,生命力就被激活,迅速崛起为一个新兴城区,成长为一个少年浦东,站起身来,在向世界招手。以什么生肖来形容现在的浦东最恰当?画过无数生肖的浦东台商、华威集团董事长郭承丰脱口而出:“马!”因为人们每提到马,所联想到的,往往是活力,是快速度,是生气勃勃、抢先一步,是激情无限地向前闯。这…  相似文献   

8.
张丽 《当代建设》2003,(3):10-11
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地域空间不断向外延伸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大大增加对土地的需要量,据统计资料分析:城镇化水平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建成面积扩大158万亩,耕地减少615万亩。对于我国目前19.14亿亩的耕地总面积而言,这个减少量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我国一些城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使得人地关系紧张。一、经营城市土地的涵义一提到经营城市土地,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但经营城市土地,绝对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而是有其更深刻的内涵。那种单纯追求…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22)
正一提到成都,大家都会说,它是一座幸福感很强的城市,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多年媒体工作,有幸见证这座城市慢慢来的幸福感。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连续12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像成都人一样生活",是许多人的梦想。早上起来,推开窗户,遥望雪山之巅;和朋友约饭,排两个小时队吃一顿心仪的火锅;绿道跑步,公园晒太阳,  相似文献   

10.
陈抗行 《小康》2005,(2):3-3
一个人诞生在北京或其他的大城市,便天然地享有了那些乡村人口所不具备的优厚的物质和文化资源。这也正是世世代代人们向往城市的原因。人类文明的进程可以说就是由散居到集聚、由草莽到街舍、由村落到城市的演进过程。城市满足人们从事交易、交换、交流的需要,满足人们求生存更求发展、求物质更求精神的需要。城市令人赏心悦目,令人优哉游哉,令人醍醐灌顶,令人备感人生的快乐和价值!这是你的城市,也是我的城市,更是大家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形形色色的人,怀着各种目的和期盼,揣着或鼓或瘪的钱袋,络绎不绝拥向城市。和谐的城市,理当敞开…  相似文献   

11.
乐在乡间     
周慧 《今日浙江》2010,(8):55-55
年前被分到江山农村合作银行长台支行塘源口分理处上班。塘源口是一个山区小村,从江山市区到单位每半个小时才一班车,还得经过40多分钟山路颠簸和绕过几十道弯才能到达,来回一趟十分不便。以前一提山区,就会联想到山峦连绵、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生活单调等令人心乱的词语来,但这是工作需要,必须服从调配,于是我怀着对城市的无限眷恋和对山区的忐忑不安去塘源口上班。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27)
正"事实上,莫高窟的出现本身就是‘国际合作’的产物。"尘封已久的莫高窟的再现,使人们惊叹于在大漠深处竟然有如此精湛的艺术,正是它,使人们对敦煌无限神往。每到晚上,敦煌夜市就成为这座城市最喧嚣、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行走其间,游人如织,一个个摊位上的特色旅游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一家家餐馆门前的伙计热情地介绍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西北美食。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向深度发展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是适应全球竞争的战略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高不高,不只是看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的有多少、外籍人士的比例有多高,有几座国际化的学校、医院和小区,更重要的是看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没有宽广远大的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有没有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先进完备的  相似文献   

14.
有关部委负责人最近就西部地区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国家计委副主任于广洲说,西部地区首先是要在大开发中搞好大开放,在大开放中求得大发展,很多问题是靠发展来解决的。开放当中要着重解决的,一是营造开放氛围,搞好开放的软环境,要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二是思  相似文献   

15.
品味休闲     
有人说,杭州是一座风花)月、儿女情长外带舞文弄墨的城市,很多人到了这座城市里来,都会感受到灵秀飘逸和堆积如山的亲切感。然而,这却是一座吹拂着艺术之风的城市,是一座需要人们耐心去阅读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让人领略休闲的城市……杭州的休闲,透着怀旧与时尚,动感和雅趣,交  相似文献   

16.
城市营销--城市发展的"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德球  陈刚 《新东方》2004,(6):18-20
不管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品牌一样来经营这座城市。 所谓城市营销是运用市场营销学的方法论,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工业、农业等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整合,以求找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加城市财富及知名度,提高城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最佳发展道路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恐怖主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暴力事件。的确,它是与恐怖活动分不开的,并且想通过各种暴力手段来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杀一儆百,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制造社会轰动效应。例如2001年9月11日,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经过周密策划,对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发动恐怖袭击。这一突如其来的恐怖事件,确实令世人震惊,曾几何时,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恐怖主义究竟为何物,为什么如此招人愤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一、恐怖主义的根源恐怖活动由来已久,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和政治主张的恐怖…  相似文献   

18.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于富人,城市的领导者在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到穷人。  相似文献   

19.
这是深圳人平凡一天的真实写照,塑像人物的姓名和职业都是真实的,看起来,这些人都是如此平凡,与街上行色匆匆擦肩而过的人们没有什么不同。但当你走进这所城市,接触到这些人时,却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渗透在他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鼓荡着这个城市的脉搏。从城市表象透视深圳人的文化追求,会让人品味到,这座在平凡中创造着伟业的城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座不断长高的渔村……  相似文献   

20.
当人们提到“国家安全”时,立刻就会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前苏联的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英国的军事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只有间谍情报部门才能够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 然而,在使用“国家安全”这一词语命名某些间谍情报机构之前,“国家安全”一词早已出现了,只不过更多的是与军事、战争、国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来,人们之所以把间谍情报部门和间谍情报活动冠以“国家安全”的字眼,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