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静 《法制与社会》2010,(25):229-230
听力损失,包括轻度(27-40分贝听力损失)到严重(90分贝以上的听力损失)的听觉障碍。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对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使其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并且会带来他们心理活动的某些变化,形成一系列社交、情感和运动功能方面的心理问题,音乐疗法在其治疗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减少听觉损伤对社交、情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面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其受教育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他们在安全、学习、品行和心理等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3.
陶菊 《法制与社会》2014,(5):191-192
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自闭症儿童需要一种更为细腻的"语言"融契他们的心灵,为沟通搭建桥梁,指明道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这类儿童时,恰恰需要艺术这样的媒介来铺展对自闭症儿童的服务。本文结合自闭症儿童自身特点分析社会工作中引入艺术治疗的必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究社会工作者对融入艺术治疗的掌控。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生活》2013,(24):64-64
残疾人群体往往往接受教育方面遭遇种种歧视,这是因为他们的身心缺陷导致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政府需要额外投入财力、人力、物力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学校需要额外修建无障碍基础设施、配备专门的师资才能接收残疾学。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学史上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曾经围绕儿童自我中心言语问题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 ,他们在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心理发展观和儿童社会化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对立的观点。不过从思维与语言发展过程中个体与社会辩证统一关系的角度看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各自观点中合理的因素是可以综合的。在这一问题上 ,既要看到历史文化因素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的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制约作用 ,又要看到个体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对个体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制约作用 ,儿童心理就是在个体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葛凤 《法制与社会》2012,(20):74-75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民族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人才资源和积极参与者。青少年时期是少年迈向成年的重要过渡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充满变数的"风暴期",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阻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成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7.
杨茜 《法制与社会》2012,(31):162-163
现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工作,然而,他们的孩子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因而,这些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所以,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对于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法律保护对策,旨在使其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宪法上有很多特殊的权利主体(以下也称"特殊主体"),这些主体之所以"特殊",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在身心发展方面以及社会观念下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宪法和法律对他们施予了特殊的保护。宪法或是明确指出了他们的特殊性,或是规定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青少年保护青少年保护系指国家对18岁以下的儿童和未成年人在身心、思想、智力和社会方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险所进行的防御。青少年保护同国家的青少年救护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每个德国儿童(包括青年)在身心和社会才干方面所享有的受教育权,只有通过青少年保护才能得到保障。迄今为止,法律对青少年保护仅仅作出了一些支离破碎的规定,而且只  相似文献   

10.
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如果康德这一主张是对的,那么,儿童是教育的目的便是对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尊重儿童的生活和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助推儿童按其本性生长。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不是去设计、制造儿童,而是帮助儿童自我建设与自我完善。"以儿童为目的"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亦是入手考察与理解现代教育的重要维度。以儿童为目的的教育只能扎根于民主的或向往民主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11.
《中外法学》1980,(2):53-57,64
<正> 培养和教育青年一代是我们罗马尼亚共产党和国家在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的二项重要工作。关心对犯了罪的青少年的再教育是这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是使他们重新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有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拓宽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阵地,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和建成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也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章主要从机制保障、队伍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来宾市实施乡村少年宫建设取得的综合效益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了其在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解决村"留守儿童"问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从出生到18个月这段时期的各种语言学习现象称为前语言现象。世界各语种儿童的前语言现象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从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和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汉语儿童的前语言现象,探索了汉语儿童最初获得语言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明确提出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由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入手,为此类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把脉,由此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形成的一个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后续保证。目前,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这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还将影响农村未来人口的素质。因此,关注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级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转型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茜 《法制与社会》2012,(23):216-2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务工,然而,他们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农村学习,得不到父母的照顾,且这些留守儿童的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采取法律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提出相应法律保护对策,旨在逐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习和生活都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孙雪丽 《法制与社会》2010,(17):277-278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满足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为实现我国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使科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