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诉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通过适用而进入诉讼程序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对宪法适用在我国还未进入视域的原因从表层和深层作了分析,从法理上阐明了宪法进入是必要和可行的,最后提出了双轨制的宪法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论诉讼中的中国宪法适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宪法通过适用而进入诉讼程序是宪法发展趋势之一 ,文章对宪法适用在我国还未进入诉讼视域的原因从表层和深层作了分析 ,从法理上阐明了宪法进入诉讼是必要和可行的 ,最后提出了双轨制的宪法适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宪法至今未被司法机关适用 ,这已成为法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究其原因 ,不仅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宪法章程化纲领化政治化的影响 ,还受苏联宪法理论和宪政模式的影响 ,同时与我国宪法理论研究滞后 ,以及司法机关长期形成的司法惯例有密切联系。时至今日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司法机关审理案件都要求宪法应当被司法机关适用 ,可见司法机关适用宪法已刻不容缓。笔者建议在我国现有的宪法监督体制和诉讼体制下 ,建立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成都某区法院受理身高限制报名案 ,首次启动宪法直接维权机制 ,向宪法规范的可操作性发起了冲击。本文讨论了宪法司法究竟是什么 ,我国宪政体制下的宪法司法适用空间有多大 ,我国的宪法司法实践是否应保持一份理性的成熟与现实的审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宪法适用在我国各级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已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使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有效地得以保障、落实和救济,这也是宪法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原则上,宪法规范在我国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理应得到适用,但应给予必要限制。在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有其特殊的涵义,不能突破现有的宪政模式。目前,我国宪法的审判适用仅指人民法院按现有的诉讼程序进行的具体适用宪法规范的裁判活动,不具有一般的规范性。人民法院在适用宪法法典时也应遵循一定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宪法具有司法适用性,已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宪法在司法活动中予以适用是必然的,但我国宪法目前在司法活动中还不具有适用性。本文对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在理论上和在司法实践中进行考察,建议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建立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宪法在香港的适用可以区分为整体适用和具体适用。香港回归后,宪法整体上在香港获得实效,即以基础规范的方式整体适用于香港;具体适用方式则由于一国两制的宪制安排而独具特色。司法适用是宪法在香港的最重要、最典型的适用方式。香港法院不具有违宪(宪法)审查权,这就决定了宪法在香港的司法适用空间有限。除了基本法,宪法也是中央或者内地与香港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是香港形塑中国国家观念的重要途径。香港法院阐释和适用国家宪法,将以普通法的方式,大大丰富宪法的内涵,从而为中国宪法(学)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一条偏径。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在宪法的适用中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和职权。尽管“宪法司法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但并不意味着宪法适用就完全与司法机关无关,人民法院适用宪法也并不等于“宪法司法化”。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作为有最高效力的法,必然要被适用。中国的现行制度并没有完全否定人民法院的宪法适用职权,再加上社会实际的需要,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道路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人民法院在宪法适用中要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宪法诉讼应该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宪法第一案”的讨论集中于宪法司法化而少有注意宪法的私法化问题。宪法第一案中反映出的宪法私法化倾向因为“有权利必有救济”而正当化了。实际上,在坚持公法/私法的区分的基础上也可以给宪法第一案当事人的权利提供必要的救济。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的公法私法化,宪法第一案所代表的公法私法化背后隐藏着令公私法混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论宪法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司法适用对于树立宪法权威、促进法治建设、保障公民权利和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 ,宪法的司法适用需要人们改变对宪法的一些错误认识 ,尤其是人民法院应该冲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 ,积极地适用宪法来进行审判活动。同时 ,在不根本突破现行的政治法律体制的前提下 ,努力为宪法的司法适用创造条件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成立专门的违宪审查机构等。本文还就宪法司法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作了分析 ,以使宪法的司法适用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宪政时代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津燕 《理论前沿》2004,(23):23-24
宪政时代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或宪法之治,实施宪政制度是法治的最高境界。为实施宪政制度,必须进一步对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以及人治与法治等问题深入思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具体实践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权利司法救济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之后,对公务员的权利救济的规定没有取得制度上的突破,备受关注的公务员权利的司法救济没有被列入法律之中,依然排除在公务员权利救济的法定途径之外,这与法治、人权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我国现有的行政救济渠道存在着很多不利于公务员权利保障的问题,构建公务员权利救济的司法救济途径是解决公务员权利救济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但这样简单规定并不足以解决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的现实问题。知识产权并非一种合法垄断权,其与垄断并不天然地存在联系。笔者在比较三大重要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在知识产权反垄断的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我国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法之间关系的具体的反垄断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民基本权利是法律权利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宪法性基本权利,它有更为特殊的地位,对于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阐明公民基本权利发展的过程,同时对我国基本权利急待司法保障问题作了一定论述。  相似文献   

15.
政府执法部门是国家行政执法领域权力、法制的具体实现形式,是行政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者.其执行法律法规的效果和力度直接影响到政府和国家职能的实现.政府部门执法要获得社会的承认,其权威的形成既取决于政府部门执法的法律地位和制度性功能,又取决于政府部门执法自身的运作过程及其结果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国家的执法系统里,其执法主体角色、执法行为、执法运作过程、执法结果等等,都会对社会是否信服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权威涉及执法的正统性和服从,它来源于确信和承认.政府部门执法是行政执法的一个子系统,其权威的形成必然要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成为一种权威的现代社会的政府部门执法权威应该在政府部门执法人员,政府部门执法程序,政府部门执法结果等要素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体现对公民享有人的尊严的基本生活的保护,公民的社会权已随社会的发展而相继被很多国家写进宪法。随着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大和人权观念的逐渐深入,社会权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权当然也日益被社会所重视。而如何从实体和程序上对其加以法律保障,就成为宪法学需要予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反映的是某一国家和地区市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民法的需求和变动中的市民社会不断冲破法典的束缚,摈弃过时规范,认可新规范的事实。就中国而言,民事法律的法典化如火如荼,但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司法判例应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判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判决预测,促进理论发展,促进法律完善,法学教育的辅助手段。因而建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存在就必须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进行限制。但限制权利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或保护权利,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其宪法中建立了法律保留原则,作为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要求。但我国宪法权利限制的法律保留原则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还存在着问题,使得我国现行宪法对一些基本权利的限制已超出了度的边界,使公民理应享有的许多基本权利形同虚设。有鉴于此,应从宪法权利限制的内容、模式和条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假文凭现象有泛滥成灾之势。它严重影响社会公正 ,扰乱人才竞争的正常秩序 ,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假文凭现象涉及三方主体 :伪造者、贩卖者和购买者。随着最新司法解释的出现对前二者予以刑罚惩处尚有根据 ,但对后者同样绳之以法 ,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却值得商榷。本文从刑法、司法解释的规定和案例判决的事实出发 ,站在刑法理论高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