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战争中后期,蒋介石为同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先后组成了20多个重兵集团。其中,廖耀湘兵团、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全部美式装备,实力较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号称“五大主力”,即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十八军(整编十一师)、七十四军(整编七十四师)。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编入廖耀湘兵团,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编入邱清泉兵团,第十八军编入黄维兵团。在国共两军战略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三大“王牌兵团”先后被投入东北和华东战场,并被蒋介石寄予厚望。然而,令蒋介石大失所望的是,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这三大“…  相似文献   

2.
李小怀 《党史纵横》2012,(11):31-35
震动了四十四军的调整方案 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统一整编命令,东北野战军整编为第四野战军,下辖4个兵团(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兵团),原七纵队司令邓华升任十五兵团司令,七纵改编为十五兵团四十四军,方强担任四十四军军长。随后,在南下进军时陆续进行了军、师领导班子调整,原七纵二十一师(后一三二师)师长李化民升为四十四军副军长,原七纵参谋长高体乾调往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任参谋长,原七纵主力师十九师(后一三零师)师长徐绍华接替李化民任一三二师师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兰州休息了一个星期,彭总命令向河西走廊进军。1949年9月13日,我二兵团三军、四军沿甘新公路,六军沿甘新公路东侧同时西进,追歼河西走廊之残敌。16日六军解放大靖,消灭了据守之地方武装,在大靖休息了3天,然后攻打土门。一兵团二军于19日解放张掖,我二兵团六军21日抵达武威,十六师一部解放民勤,六军主力则  相似文献   

4.
正1950年11月7-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的率领下,分别经辑安(集安)、临江进入朝鲜,执行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线作战任务。从辑安进入朝鲜的是由张翼翔军长率领的9兵团第20军近5万人;从临江入朝的是9兵团的兵团部和由彭德清军长率领的第27军、由张仁初军长率领的第26军,共10万余人。9兵团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在华  相似文献   

5.
马力 《世纪风采》2020,(6):37-44
一1949年12月初,随着广西战役的基本结束,第四野战军(以下简称四野)前委着手进行攻打海南岛的准备工作,派韩先楚的第四十军与李作鹏的第四十三军一道,组成攻占海南岛的"渡海兵团",由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具体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6.
1949年5月27日解放上海战役结束,我十兵团就奉令冒酷暑进军福建,在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的率领下,二十八军、二十九军、三十一军于苏州、常熟、嘉兴一带进行紧张人闽作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刘志青 《党史博采》2023,(12):49-53+66
<正>黄维(1904-1989),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淮海战役中,他指挥的第12兵团下辖4个军12万余人,是国民党军精锐兵团。其中,第18军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美械装备,齐装满员。但是,由于在浍河地区优柔寡断、廖运周战场起义、消极防守待援,黄维兵团处处被动挨打,最后遭受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联合进攻,被全歼在双堆集。  相似文献   

8.
正四野15兵团由骁将邓华统率,故称邓华兵团,该兵团历史上曾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成为我军战史上的典范,后又改为东北边防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更为奇特的是,这个兵团最初的第43、44、48军全部撤销,而后来领导的第41、38、39、40、42军则全部保留到现在。邓华兵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之初,十兵团、福建军区担负着再攻金门和剿匪的任务。根据部署,十兵团把注意力和兵力主要放在攻金上,在这方面配置了三十一军和二十九军,而剿匪和警备任务,则交由二十八军执行。  相似文献   

10.
1949年7月,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8月17日,解放福州。残敌逃至厦门、漳州周围及金门岛屿一带,蒋介石任命汤恩伯为伪“福建省主席兼厦门分署主任”,统一指挥第八、第十二、第二十二兵团。汤恩伯编并了残存的军队,在金、厦两岛增修工事,以刘汝明指挥的第八兵团第68军、第55军和第96军残部约3万多人防守漳厦地区,以李良荣指挥的第二十二兵团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深秋,为了挽救淮海战场败局,继第二、第七、第十三、第十六兵团之后,蒋介石又将其主力第十二兵团投入淮海大决战。该兵团所辖的36个步兵团中,第十八军第一一八师第三十三团、第十军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第十军第一一四师五十四团是主力兵团中的主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和副司令官胡琏最倚重的3个王牌团,曾被分别命名为"老虎团""青年团""威武团"。这3个团的共  相似文献   

12.
南粤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社会暗无天日。1947年至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作垂死挣扎,纠集了3个兵团11个军,约15万人的兵力,分别固守粤北和确保大后方的广州大本营。蒋军以主力第13、第21兵团等共7个军和5个保安师沿粤汉路、韶关至广州一线布防;以第12兵团2个军驻潮(安)、汕(头)地区,策应广州方面作战;以1个军驻防湛江地  相似文献   

13.
前线接防     
在离开“志司”前往台日里的途中,我决定去看看我们的友邻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因为根据“志司”的指示,第67军接防之后,20兵团将在东线代替9兵团实施指挥,位于67军西侧五圣山一带的9兵团第26军也将归20兵团统一指挥。第9兵团是在1950年11月间入朝的,入朝后一直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战役,打得很出色。宋时轮任该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我与他在抗日战争时就认识,是老战友。一到9兵团驻地,他就打趣地说:“欢迎你们光临视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是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中最后一个兵团,开始只有3个军,后来增加第32军,部队来源于渤海、苏中、胶东,综合实力较弱,但朝气蓬勃、勇猛顽强、屡担重任,堪称后起之秀。因兵团司令员为著名将领叶飞,有"叶飞雄师"的美誉。备部延续至今,竞多数予以保留,实属罕见。三野实力最弱的兵团第10兵团前身为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1948年3月,为配合外线部队的进攻,便利苏  相似文献   

15.
南粤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社会暗无天日。1947年至1949年,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作垂死挣扎,纠集了3个兵团11个军,约15万人的兵力,分别固守粤北和确保大后方的广州大本营。蒋军以主力第13、第21兵团等共7个军和5个保安师沿粤汉路、韶关至广州一线布防;以第12兵团2个军驻潮(安)、汕(头)地区,策应广州方面作战;以1个军驻防湛江地区,守住通往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退路;以1个军驻守海南岛。  相似文献   

16.
1990年7月9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北京成立了第一野战军战史编审委员会(简称"编委会").主任委员:习仲勋[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时(指解放战争时期,下同)任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王震(曾任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开国上将).副主任委员:廖汉生(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时任第一兵团一军政治委员,开国中将),杨得志(曾任总参谋长,时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开国上将),阎揆要(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时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开国中将),王恩茂(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新疆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时任第一兵团二军政治委员,开国中将),王世泰(曾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任第二兵团政治委员).编委由曾参加西北战场指挥作战的军以上领导同志杨秀山(曾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时任第一兵团二军副军长,开国中将),余秋里(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时任第一兵团一军副政治委员,开国中将),冼恒汉(曾任兰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时任第七军政治委员,开国中将),耿飚(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秘书长,时任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傅崇碧(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时任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副政治委员,开国少将),张达志(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炮兵司令员,时任第二兵团第四军军长,开国中将)等23人组成.解放后,他们担任党和国家、军队重要领导职务.一野战史编写办公室(简称战史办)由兰州军区组建.笔者有幸参加部分章节的撰写,还对"战史"、"战例选编"进行了统稿.  相似文献   

17.
1949年5月初到5月底。闽北全境获得解放,从此翻开闽北历史新的一页。解放闽北的解放军是二野四兵团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一团,四十五师一三二团、一三四团,以及五兵团十七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一五二团、一五三团。  相似文献   

18.
1949年8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发起福州战役.当时,福州守敌为国民党军第六兵团及其所属5个军、13个师.我军兵分3路,左翼三十一军由罗源、连江向福州发起攻击,占领闽江口沿岸要塞,切断敌人海上的逃路;右翼二十九军攻永泰,夺福清,堵住敌人由陆上向平潭、厦门的逃路;中路二十八军则由古田、闽清向福州发起正面攻击,力求把敌人聚歼在福州地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是我军数字序列番号最大的一个兵团,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组成,是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三种方式中的绥远方式最直接的胜利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代表意义。该兵团经过不断整训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彻底转化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20.
瞿定国 《党史博览》2021,(6):21-25,31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军长秦基伟,担任战役前期第一线指挥员,军史战史书中多有记载,然而第3兵团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担任战役后期第一线指挥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