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自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到党的十四大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系统概括,历时十余年。这期间,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精辟地概括了十二条主要原则。十二条原则的形成,说明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取得了共识。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尤其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所论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和基本要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为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总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光辉理论,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认识上逐步深化,内容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邓小平理论及其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1.首称“邓小平理论” 在中央文献中,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邓小平理论”。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 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再到“邓小平理论”,表明我们党对这一理论、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的认识日益深化。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认识的深化,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它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的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再认识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取得了两项成果,一个是实践方面的,一个是认识方面的。实践方面,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上了三个大台阶;认识方面,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十四大也特别强调这个根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同志在讲话或写文章时,常常为7省事,有意无意地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语简化为“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这是不允许的。中宣部领导同志已多次强调,“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提法,不得随意简化。我们在讲话或写文章时,不得再使用“特色理论”、“中特理论”等不规范的提法。“特色理论”提法不妥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这一命题,将我们党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的机构改革、领导制度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以及后来进一步提出并得到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思想和实践的成果,熔于一炉,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和理念提升。这是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和时代要求,对未来中国政治发展方向的定位,是中国政治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深化了…  相似文献   

7.
一 《邓选》三卷第一篇开宗明义提出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第三篇,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在后面的文章中,他又多次提到这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中,“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被列在九个问题的第一位,“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里不仅仅指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总结了十四年现代化建设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深刻认识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应该制定一条什么样的基本路线来指引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成为全党面临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为之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年,才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因此,这条基本路线既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特别是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凝聚着毛泽东生前二十年为之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形成、“十三大”予以完整表述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对建国后30余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性纲领.这一正确认识来之不易.考察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可以看出,这条路线与1956年党的“八大”路线有一种历史的继承性.当然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理论和实践的新高  相似文献   

12.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薇 《党的文献》2007,3(6):45-49
自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以来,对于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们众说纷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还是一种制度.要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一要把握好一个核心环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基本国情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当代资本主义作出科学的估量.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经验证明,我们要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必须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一、“特色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不变,社会政治稳定,有了这两条,我们就能够不断地胜利前进。”深刻领会并贯彻这一思想,在加快改革开放中积极推动社会和政治稳定,对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系统地、全面地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穿这光辉理论的主线.就是邓小平同志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新旗手,用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大无畏的精神、围绕搞清楚“真正的社会主义”和“真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再审视,再选择和再完善,探索出了一条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坚持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亦即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一条基本理论线索,就是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搞清楚.①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②这是小平同志作出的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他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干革命几十年,工人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于是他便发出了一连串的质疑:“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③“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④  相似文献   

16.
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 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系统总结了十条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这是对十三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面深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创造性的理论思维,惊人的政治胆略和智慧,架设了沟通东西方经济学的桥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社会主义中国找到了一条通往繁荣富强振兴的道路。一、路在何方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扶定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改革的路子究竟怎么走,对于刚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中国来说,的确们然不知所措。为了探讨改革的总体思路,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庄严宣告:“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这一“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要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条成功之路,有必要从哲学层面上对“走自己的路”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时代共产党的重大核心课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升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它形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系统的科学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思想路线是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体现如何认识世界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指导改造世界的问题。党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指导地位的确立,应从理论来源、实践指导和历史规律等角度进行考证。从理论来源看,“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一脉,但也有各自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从实践指导看,“三个代表”是党的理论武器中的新装备,对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着导向作用。从历史规律看,只有认真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的价值,确定其指导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