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益要素反映了环境权某些方面的本质.要从利益本质方面理解环境权,可以具体从环境资源分配的角度予以考察.具有稀缺性的资源的分配是社会带有悲剧性的选择--即社会从不同的价值观出发采用不同的标准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稀缺资源,它包括了资源分配的一级决定和二级决定两个层面,环境资源的分配也是如此,同时又带有特殊性.社会在对资源分配进行悲剧性选择中有市场手段、政治手段、抽签法和惯例等四种手段,这四种手段在分配稀缺的环境资源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从本质上说,环境权的制度设计也是一种分配环境资源的手段,这一手段对于上述传统的四种手段的弊端可以起到某种程度矫正或者弥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帝王爱情戏曲作为有着自身特色的一个类型长期以来被戏曲研究者们所忽略;同时,戏剧符号学自上个世纪在法国产生以来,较少运用到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中去。因此,本文尝试以《长生殿》为依托文本,把戏剧符号学中的爱情行动素模式运用到帝王爱情的研究。文中分析该剧帝王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消解方式:仙化相会;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帝王爱情悲剧性消解方式的特点:"情缘终归虚幻"。  相似文献   

3.
成都因房屋强制拆迁导致自焚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5名法学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书,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修改。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上书能够推动我国宪法、立法法设计和确立的法规违宪、违宪审查制度实际运作起来。  相似文献   

4.
成都因房屋强制拆迁导致自焚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5名法学学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建议书,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  相似文献   

5.
在检察信访工作中,一些来访人员在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仍坚持上访并反映同一问题。这表明,需要解决的可能不是来访人员反映的问题,而是来访人员的主观认知和心理困惑。因而,在信访接待中必须调整视角,引入心理疏导机制,从认知和心理层面解决来访人员的心理误区,达到息诉罢访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增强罪犯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入手,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遵循罪犯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教育罪犯是监狱干警和服刑罪犯之间的心理互应过程,是“投入——产出”的系统工程。监狱干警对罪犯的投入主要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戒之以规、导之以行。干警与罪犯之间不只是教育与被教育、改造与校改造的单向式关系,罪犯在接受改造中具有一定的能动性。罪犯心理能否发生良性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时双方是否处于相容互应的良好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1GKT测试法的再认原理心理学通过对记忆的研究,认为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我们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及感知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GKT测试法也就是运用再认法来测定被测人对案件具体情节记忆的保持量。罪犯与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是无意的识记,留下了记忆痕迹,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记忆中没有相关内容。当运用GKT测试法对案发时间、地点、出入现场的路径、关键物…  相似文献   

8.
孔起英 《金陵法律评论》2003,42(1):95-100,120
对儿童的日常审美与艺术活动的研究发现,儿童存在着一种具有吸收性的张力结构--先在审美图式。它是由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通过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和谐的统一体,为儿童的审美与艺术活动起着动力和选择作用。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先在审美图式更显示出其原始性和开放性,其动力功能与更为强烈些,因而儿童发生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可能性也超过成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法庭上当事人的情绪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因为法官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极端事件。这些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形  相似文献   

10.
影响情报分析的边防情报分析人员心理因素众多,尤其以边防情报分析人员的世界观、情报意图领悟力、情绪因素、利益需求心理对情报分析的影响最大,对这些心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保证情报分析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精神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应的护理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精神病科的患者134例,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治疗并对其情绪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数据显示否认反抗期患者的情绪共有220项,在统计中人均1.7项,而动摇缓解期患者共有150项指标,人均有2.9项,在忧郁好转期的患者共有320项,人均2.5项,自我设计期患者共有430项,人均3.6项。在患者的各项情绪比较中显示,动摇缓解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明显多于否认反抗期,同时忧郁好转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明显少于动摇缓解期,自我设计期患者的心理活动明显多于忧郁好转期,其统计数据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进行相应的情绪缓解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情绪分析和护理,用以临床指导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收犯入监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处遇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监狱生活,产生了一系列负性情绪,主要是生成了焦虑、抑郁、惧怕、痛苦等心理状态。要通过转移罪犯的优势兴奋中心,减弱其焦虑;要让罪犯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其抑郁;建立狱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服刑带来的痛苦;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弱化改造恐惧心理。对新收犯的心理矫治,宜采用认知疗法、自我调适法、系统脱敏法、森田疗法。  相似文献   

13.
王智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心理评价手段,一是情感的评价,一是认识的或理智的评价。两者皆可以独立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各有所长,可以在解决评价问题时互相补充。作者对王智的理论主张从理论依据上以及现实生活评价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上加以分析评价,认为评价活动从其发展之初,就是由情感与认识活动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根本不存在人生之初时的单独情感评价的阶段。以后评价活动的发展,也会在两方的协同作用下得以实现。在此分析探讨的基础上,作者得出了评价活动永远是情感与认知协同作用下实现的结论,否定了把情感与理智当做两种独立评价手段的主张。此外,还进一步提出了情感和认知关系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任何一方的活动和作用都不可能离开对方的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付翠 《政法学刊》2006,23(4):125-128
心理测试(俗称测谎)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被测人记忆中是否存在有关测试主题的心理信息,而心理信息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注意,所以说注意是心理信息形成的重要源泉,也是心理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因此对注意心理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测试题目的编制和结果的分析,从而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激情违法犯罪是由于瞬间性消极情绪爆发而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激情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综合性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违法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素质差、社会适应差、自我抑制差,在瞬间受到外界刺激而消极情绪爆发,强烈的情绪体验支配着人的行为,理智和意志失控,毫无理智、肆无忌惮、不顾后果地实施突发性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依然存在。激情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预防和矫治激情违法犯罪的不良心理,遏制激情违法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复合罪过是对传统的犯罪主观心理状态理论的一个新的探索。作者运用类型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论证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从认识的模糊性,意志的缺失性,情感的矛盾性等特征透视复合罪过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论情绪的刑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对刑事责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强烈情绪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影响和引发情绪的被害人过错对犯罪动机的影响。对情绪进行刑法评价的考察因素主要有:刺激因素的范围与真实性、情绪的强度以及情绪行为的指向与持续性。在刑事立法上,可采取两种方式对情绪加以评价:总括式立法,在刑事责任能力条款中增设情绪犯罪责任的规定;分散式立法,在具体制度和犯罪中规定情绪犯罪的责任。我国刑法可采取总括式立法对情绪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导向、陶冶熏染、规范约束、示范激励、人格塑造、凝聚创新等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律师嫉妒心理的特征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牛津英语词典》为嫉妒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  相似文献   

20.
试论青少年性犯罪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性犯罪在近几年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是数量还是形式都有许多变化。本文试图从青少年性犯罪的心理机制方面进行一点初步的探讨,以求为青少年性犯罪控制提供点滴参考。 青少年阶段的罪错行为绝大多数是基于其社会化进程的缺欠及不平衡造成的。具体包括:生理发育与心理水平不谐调;社会角色、性别角色处理不当;社会化进程中止等等。青少年性犯罪中,上述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