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一般的国际政治和对外关系理论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本身的分析,但对于台湾对外关系的分析,仅就此进行探讨是远不够的.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台湾并不具备一般国家所具有的条件,因而它的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其政治体制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台湾政治体制的稳定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两岸关系演变的制约,对外政策还必须与大陆政策取得协调,这是把握台湾对外政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近五年来,台湾对外政策出现重大的调整,此一调整与台湾政治形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在1991—1992年“宪政改革”前后,随着岛内政权体制完成“本土化”的进程,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推行独立的“国家”和“主权”意识也日益明显,并导致它在对外关系中公开提出“阶段性两个中国”的口号,台湾当局在对外政策上的这一变化,无疑将对两岸关系,特别是大陆对台湾当局的政策评估,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从当前台湾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原因及其今后可能的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端正思想路线、调整国内政策的同时,对外工作方针也进行了重大调整,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国家利益为准绳处理国际关系,及时地调整、充实和完善了同外国党关系的政策和策略,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同各国不同类型政党的关系,开辟了党对外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条约在我国的对外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外交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对外缔结条约的工作更加频繁和重要。为了健全缔约方面的法律制度,保证国家缔约权的正确行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贯彻执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关系,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认为有必要制订缔结条约程序法。  相似文献   

4.
戴军 《求索》2007,(10):76-77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与调整对各国经济的深度影响。基于历史的视角,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承担经济政策与对外政策的双重职能。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服务于国内外政治利益、禀承实用性与灵活性的基本原则、构成“非显性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王迪 《传承》2014,(7):28-30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加举世瞩目。如何处理好对外关系,对于中国更好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战略、理念及政策等在不断变化与调整中,产生了创新思维。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对于指导我国外交工作以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有着重要地位,意识形态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理念,是美对外政策重要指导思想。从美国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运用的历史考察分析中,可知美国意识形态因素的特点:即扩张性、顽固性、多元化的统一以及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影响美国意识形态有两个因素,即国家利益和政治文化。国家利益“民主化”的界定已经决定着美意识形态因素在对外政策中的地位。美国“清白无罪”、“乐善好施”、“例外论”等独特的政治文化对美加强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分量起了巨大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亚夫 《今日浙江》2005,(16):28-29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使我省各地财政产生很大的压力。正确、有效地调整外贸出口鼓励政策,推动加工贸易发展,确保财政收入与外贸出口同步增长,促使我省各地外贸出口方式的尽快转变已成当前工作的重点。抓住机遇发展加工贸易,减少出口退税改革调整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发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生产国际化程度加剧,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全球范围内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为各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成为东道国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明太祖朱元璋基于"宗藩"地缘政治理念和明初的地缘政治形势,确立了明朝对外政策两大支柱——海禁政策和朝贡贸易。他的后世子孙根据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涉外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过来又影响到明朝的地缘政治形势,二者在东亚"宗藩"地缘政治格局内互动。  相似文献   

9.
袁征 《时事报告》2005,(6):40-42
赖斯在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走访了欧洲、亚洲多个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对外政策代言人。人们关注,赖斯主导下的美国外交,与布什第一任期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在国内外环境的牵制下,美国外交政策会进行哪些调整?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中国外汇储备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兵  韩雨 《求索》2012,(6):36-37,17
本文根据我国1989-2010年的金融统计数据,首先通过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其次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研究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净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是决定外汇储备变动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最后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宝库中,政党外交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不仅为新时期党的对外工作调整与开拓提供了理论依据、行动指南和政策基础,而且对今天我们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仍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党“十三全大会”上李登辉公开提出:台湾当局要“采取更实际、更灵活、更具有前瞻性的作为,以升高并突破目前以实质外交为主的对外关系”,并声称:既要坚持理想,也要兼顾现实,在多变的局势下掌握变化,重整步伐,使“中华民国”成为国际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表明蒋经国去世后,台湾对外政策出现了新的调整。一、1979年以后台湾对外政策的调整台湾当局1971年底被逐出联合国后,便提出了以发展“实质关系”为基本特征的所谓  相似文献   

13.
张德宝  刘雷 《传承》2011,(8):8-9,5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有利的革命环境,不断调整对外政策,尤其是调整对苏政策,来满足革命斗争需要,力使自身在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中处于有利位置。实践证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对苏外交政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思想胡多英宇凡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必将加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我国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四、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战略的重大调整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洞察和科学分析新的国际形势,在总结国际共运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了我们党对外工作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为逐渐形成有别于传统战略的新战略在理论上和政策策略上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由亲密到破裂;直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才开始调整苏联对外政策,从对抗走向和平共处,苏联与中国关系开始解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会晤,标志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宪政的视角看,欧盟的基础条约以及成员国的国内宪法构成了欧盟的多层宪法体系。欧盟的一体化过程不是欧盟条约发展成国际组织的过程,而是欧盟的宪政化动态发展过程。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多层宪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欧盟在外交政策领域行使行政和管理职能的体现。2009年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明确赋予欧盟独立法律人格,统一欧盟对外政策的目标,取消欧盟三大支柱的划分,在机构设置上简化欧盟机构并增强机构间的协调与统一,从而促进了欧盟对外政策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使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由原来纯粹的政府间主义性质向受法治原则和条约法调整的双重属性过渡。但是,《里斯本条约》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改革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彻底,使现存条约体系下的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具有重要宪政意义的同时,也成为新一轮宪政改革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后,在制定和指导苏维埃俄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中,列宁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对外政策的理论。这正如原苏俄政府外交人民委员格·瓦·契切林所说:“苏维埃共和国有一套完整的对外政策,它比苏维埃的对内政策更具特色。十月革命以前,从来没有人试图制定一套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对外政策”。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国际关系史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话语建构是对外政策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近年来,对外政策的话语建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本文采用语言学领域的语料库驱动方法,以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政策话语为例,对对外政策话语建构现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时期美国对外政策话语体现了建构国家身份,重塑国家形象;界定敌对身份,建构共同威胁;突出美国主导,推崇多边合作三个方面的特征。语料库驱动的对外政策话语分析方法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该方法的应用需遵循以大型外交语料库或大规模真实语料为依据,搭配词计算与索引行分析相结合以及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办厂的发展战略。“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对相关法律政策的完善提出了要求。国家应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以保障“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一、我国关于境外投资的现有法律、政策情况及其缺陷总体上讲 ,随着对外投资实务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投资法制也在逐步完善 ,具备了基本框架 ,对对外投资实务具有一定的规范、推动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 ,我国的对外投资毕竟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 ,实务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政策的不成熟、不完善。这种不成熟、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1)法律形式上 ,立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