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心 《黄埔》2009,(5):58-59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基督教演化为东、西两大派系。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东部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教会为首,与西部的罗马对峙,自称“正教”,亦称东正教。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欧洲各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至16世纪,罗马公教内部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出现了路德宗、加尔文宗和安立甘宗三大新教主流派,并又陆续分化出脱离罗马的其它许多宗教。这些新教各派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  相似文献   

2.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3.
《人权》2003,(3):37-40
2003年2月27日,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应邀在洛杉矶美国西部基督教人士研讨会上就中国的宗教、宗教政策、宗教文化等发表了演讲。本刊特将演讲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贾小蓉 《传承》2012,(10):4-5,27
建党初期,党的总任务包括反帝,但当时共产党没有取得政权,对如何限制教会没有具体的规定。土地革命时期,动员人民反对外国教会成为反帝的直接途径。抗战时期,国民党竭力包揽中外交往,各根据地政府极为重视盟国背景的传教士和基督教会。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督教政策是一方面镇压反革命,一方面团结宗教界爱国力量。建国初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将之法律化,开展基督教宗教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督教界“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与实施 ,是中国教会“三自爱国运动”深入发展和宗教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体现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不断调整与发展是宗教适应社会和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性反映 ;关注“神学思想建设” ,必须努力做好“提高认识”和“积极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季玢 《求索》2010,(10):216-218
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婚恋书写描写了与圣爱分裂的性爱的残缺性,并且渐渐地触摸到现代人类性爱难题的脉络和根源,即对人类普遍存在的孤独困境的关注。在现代人淡化孤独意识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海达 《开采》2002,(1):28-28,32
目前,大同市矿区范围内有基督教活动点25个,主要分布在厂、矿、家属住宅区周围。据了解,矿区共有基督教徒5800名,职工的家属占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社会闲散人员。大同煤矿集团公司职工有196名,31%为退休职工。基督教在矿区有所发展是近十几年的事。从总;的情况看,基督教活动.是正常的。职工虽然人数不多,但职工家属与职工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吴心 《黄埔》2010,(1):56-57
7世纪初叶,在阿拉伯半岛,一个叫穆罕默德的人,经过若干时间的酝酿,于公元610年在麦加宣布自己受到天启,被真主选为使者,受命传播一种新的宗教——伊斯兰教。“伊斯兰”系阿拉伯文的音译,原意为“顺服”,指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信仰这一宗教的人叫做“穆斯林”。  相似文献   

9.
自从西方传教士踏上中 国的土地,几百年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 1697年3月,法国传教士白晋神甫从北京返回巴黎,在布勒斯特港上岸时,一身中国清朝的官服。他告诉惊诧莫名的法国地方官,说自己是康熙大帝的钦差,希望法国当局以接待中华帝国皇帝的钦差的外交礼节接待他。的确如此,白晋神甫是清朝的官员,为皇帝讲授几何学、医学,绘制地图,康熙派他出使法国招募传教士来华,并带去康熙皇帝赠送路易十四的礼品。 1900年10月,美国传教士了韪良牧师从北京返回纽约,上岸时一身戎装,还背着一杆步枪。码头的脚夫问他是不是…  相似文献   

10.
吴心 《黄埔》2009,(1):58-59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的宗教。它大约出现于公元二世纪前后的东汉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万史,除了在中国本土传播外,它对日本、朝鲜和选南等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吴心 《黄埔》2010,(2):60-61
至明代,中国的伊斯兰教有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几个重大的事件,其一是回族的形成。元朝社会成员分四个等级,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伊斯兰教徒是构成色目人的主要成分,其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属于统治阶层。这样,明初的政治气候对作为色目人主要成员的伊斯兰教徒显然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宗教生态景观当代中国晚近30年,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民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  相似文献   

13.
陈伟华 《求索》2008,(8):178-180
在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基督教文化深入影响其符号层、结构层和功能层等各个层面。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既是内外两股力道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情况。太仆寺旗有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种宗教。是锡盟宗教工作重点地区,信教总人数为16430人(其中:天主教15820人,基督教80人,伊斯兰教529人)。天主教有教堂9个,神甫5人,修女2人;基督教有活动点一处,传道员1人;伊斯兰教有清真寺一座,阿匐一人。信教群众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羌族中的传播可谓基督教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于是,福音传播者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做出不同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虽然历经不断调适、转化和发展,在与中华文明互动中仍面临三个突出的问题:基督教将如何参与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化的基督教将如何与世界基督教共融发展?基督教将如何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本文通过梳理与总结基督教在华传播史上四个典型个案——唐朝景教“以佛道释耶”的尝试、元代也里可温的政教合作、明末清初利玛窦“儒耶会通”的努力、民国时期的“本色教会”运动,提出中国基督教与中华文明互动的“三项原则”——坚持基督教的独特性与兼容性的统一,坚持基督教的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坚持基督教的历时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进而寻求对“三个如何”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以后,发现中国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对基督教传播可能构成威胁的穆斯林群体,于是他们开始了针对该群体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教活动。这种传教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文化侵略意味,从总体上看也是不成功的,但在客观上对两种宗教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动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尹翼婷 《求索》2013,(7):64-66,38
早期新教在华传教运动以男传教士为主力,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来华女传教士增加,逐渐超过男传教士,传教运动呈现女性化趋势,女传教士成为近代中国传教运动的主力。究其原因,与西方国家1 9世纪下半叶起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演变分不开,与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相联系,同时也与女传教士在宣教事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息息相关。这些变化客观上为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女传教士来华传教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19.
有关党的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周恩来有大量的论述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们党建立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客观地、事实求是地分析了解放前我国宗教的基本状况及其特点,这对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实行宗教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解放前宗教的基本状况是正确制定、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实行宗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