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情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情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涉及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等方面。情感在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内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催化剂、润滑剂和稳定剂的作用。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效应,就要增强对教育对象的情感关注,重视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体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和谐的教育情境,注重教育者的人格育情,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活动;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要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把握好思想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建构受教育者的主体意义、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努力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张哲 《求实》2006,(Z4):215-21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下,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化、形成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所谓内化是指主体从外界接受信息,并逐渐固定为内在的立场、观点、态度,成为主体思想的一部分.内化的过程始终与人的心理过程,即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发生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中,受教育者的注意、情感、需求、意志等心理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主动地享受教育者传输理论、观点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能动地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吸纳的接受活动的联结与统一。在这两种活动中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只能作为引发受教育者觉悟的前提和条件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否得到最终的落实 ,关键还是要看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这里所说的“接受”是一个学术语或概念 ,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接收活动 ,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需求 ,而对教育者所传递的思想文化信息加以反映和择取、整合和内化以及外化和践行的连续的完整的认识过程”。[1 ] (P67)…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黄世虎 《求实》2001,20(5):59-61
文章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的联结与统一。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 ,只是引发受教育者觉悟的手段和条件 ,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关键在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效率的高低。为此 ,作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接受图式 ,并就提高接受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活动;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要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把握好思想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建构受教育者的主体意义、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努力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矛盾转化的重要阶段,主要解决受教育者的认知矛盾。情感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全过程,情感在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选择、整合、接受的过程中发挥着评价、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接受与否,会使受教育者在心里自发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这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所以,就方法来论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化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育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育和自我教育两个过程。自我教育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自我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的有效措施。过去,我们在抓思想教育时,对教育过程比较重视,而对自我教育过程的研究和重视却不够,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行为相脱节。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体的原有价值观、心理机制与教育者实施的社会主导规范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认知水平、授受方式、客观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自我教育。一是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对自我教育过程的影响。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是受教育者自身有关…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山  向勇 《探索》2003,(5):105-107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障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接受,受教育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接受心理障碍。笔者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两种接受心理障碍:认知接受障碍和情感接受障碍。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景昆 《探索》2006,3(2):112-11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仅是认知信息的传递、加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育主客体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交互作用过程。而原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揭示,似乎仅凸显矛盾的认知性方面,而对矛盾的情感性方面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应体现在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前者涉及到教育对象能不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接受能力有关,属认知范畴;后者涉及的是教育对象愿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接受动力有关,属情感范畴。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另一方面———情感范畴方面的矛盾表现,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本性在于以人性化的精神与理念,以"人的方式"准确把握和科学引导大学生,充分挖掘和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引导大学生建构和发展完备人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它的内在本质是以人的方式施教,即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主体开展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真诚是教育本性的方式体现,坚持真理是教育本性的价值标准,而人格示范是教育本性的综合表征;尊重、引导和服务受教育者,满足受教育者的受教期待与需要,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本性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主要有"工具说""两分说"和"价值说"。这些观点都与当时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水平基本相吻合。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它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革命性的意义,这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等方面。要适应这一革命性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理解并适应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理解并转换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理解并掌握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边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改革中,运用文化边界理论并将其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文化边界是联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前提,在现实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重点在于实现对"思想本位"和"文化理性"两方面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一种"双主体-客体"的新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二者之间是一种"主导主体"与"主动主体"的合作互动关系,他们的共同客体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具体说是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及其行为表现。这种新形态既强调充分发挥教育者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主体的主动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了更为合理的定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点思考黄功勤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受众)施加思想政治品德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过程也是受众态度的形成、巩固和转变过程。态度,是个体对环境中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人或...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总称,是教育者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这里的思想品质,包括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以及道德品质等。德育过程,也称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与感染之下,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很严格,双方缺乏"平等主体"间的"交互活动",总体上属于"独白式"单向灌输的教育范式."项链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项链上镶嵌钻石")与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等形式("项链上钻石的镶嵌方式"),在互动中实现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的双重转换,在鲜活的教育形式中实现话语的转换,在开放与资源整合中实现从"独白世界"走向"对话世界"的转换.最终真正从教育技术、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三个方面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上的情感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力的归因所在。运用情感教育生成情感积极效应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新视界,而情感积极效应的生成在于尊重受教育者的利益需要,构建平等交往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者实践教育智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涵义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有机联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往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