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拿破仑曾经说过:"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尽管这样的说法不无夸张,但对于几乎所有国策家和国际战略研究者来说,地缘政治因素都是他们进行战略判断的基本出发点之一.要研究中国的战略处境和外交政策,东亚地缘政治局势无疑是最基本的判断出发点.然而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在近代以来一贯缺乏真正的独立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欧亚大陆总体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推而广之受到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这里我将首先探讨在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和周边地缘关系视角下中国地缘政治的总体特点,再分析更广大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全球地缘政治变化,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总体地缘政治环境的最新变化,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亚太战略形成是普京执政期内俄罗斯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其核心在于将远东乃至整个俄罗斯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之中,提升俄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俄亚太战略涉及三大地缘目标——周边方向、欧洲方向、亚太方向,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与经济特点.在亚太地缘安全上,俄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亚太军事力量起到了再平衡作用.在亚太地缘经济上,俄资源禀赋为亚太各国能源战略提供了一种选择,其交通地理优势为亚太国家通往欧洲物流提供了国际运输便利,对整个地区战略格局将产生影响.在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中国应采取联俄睦邻政策,抗衡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一是构建中俄安全利益共同体,推进亚太地区安全体系转型;二是构建中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是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与亚太地区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国际关系总体趋于缓和.在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中,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扩大,经贸领域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不断加深.但同时,由于东北亚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关系以及交错的大国利益,目前该区域尚处于地缘政治变动和调整的秩序重建时期,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地缘政治角度透视东北亚的政治形势,审视东北亚未来的政治格局,把握东北亚国家的战略走势,进而探索中国的东北亚地缘战略.吉林大学刘清才、高科等学者主笔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中国地缘战略》(2007年5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4.
"印太"概念下的地理范围指向及其区域建构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成熟和塑造.但是,美国等一些国家的"印太战略"选择已然对东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印太"概念下,更凸显了美国的主导性,以及中美竞争下的多国博弈态势,原有的东亚地缘政治结构的独立性减弱,而突出了大国竞争中的海洋元素.在这种转变下,中国面临着新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周边的战略压力将增大,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将给地区带来新的安全对抗格局并影响中国的战略选择,同时将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难度.在这些挑战面前,中国仍然要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对话与缓和,致力于建设稳定的周边关系,致力于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在新的"印太"区域,中国仍然要发挥出大国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塑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是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与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严重恶化,屡遭俄日等侵犯,也多次被迫进行反侵略战争.21世纪初,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主导、三强并存”的特点.美国采取强化东北亚地区霸权政策,联合日韩,拉拢蒙古,遏制中国,打压朝鲜,中国崛起的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分析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环境,科学界定中国的东北亚地缘安全利益,制定恰当的东北亚地缘安全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今天的世界上,全球化成为一种公认的历史潮流,然而全球化的潮流并没有改变一个延续了许久的事实:国家仍是目前世界力量格局的基本单元.国家作为一种空间生物,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地理空间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要素仍然是影响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美国采取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是一种地缘战略的调整.这一战略调整体现了世界力量的重心正在从传统的大西洋地区,历史性地转向太平洋地区.这一力量格局的改变,也是地缘战略重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南半岛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周边重点合作区域。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实施仍将面临着风险与挑战,既有来自美国、日本、印度等大国的战略性防范、挑战与分化,又有中南半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与担忧。本文从中南半岛地缘政治格局、中国自身的内在条件、中南半岛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重构途径选择等方面对中国重构中南半岛地缘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当前在"中美对抗"的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地缘经济博弈的关键领域已转向南亚次大陆,故全面审视南亚地缘经济动态必不可少。地缘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分析应从南亚产业格局开始。本文在概括了南亚各国的产业格局演化现状后,着重在时空背景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认为若相邻国家的产业结构(这里指第二产业占比)变动(增加) 1%,本地的产业也相应变动(占比增加) 0.273%,证明了南亚产业结构变动的邻里效应呈现出跨期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演化概况、实证结果与当前不同的背景因素影响认为,印度不合理产业结构、大国的南亚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和疫情的应对和影响,都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南亚地缘产业格局变迁。  相似文献   

9.
地缘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国际关系理论,本文试从这一新视角出发,分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维护我国地缘经济安全将产生的积极意义.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前的双边经贸关系,而且还将改变东亚的政治经济格局,极大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是我国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亚太两强竞争性合作格局趋势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调整触发亚太地缘空间发生变化,并形成四大特点。首先、亚太地缘经济版图呈现双轨竞争格局;其次、地缘安全空间呈现中美竞争性低度合作走向;第三、地缘政治空间变动凸现发展模式之争;第四、新技术成亚太地缘空间变化推手。国内外关注于亚太地缘环境变化现状和前景,聚焦于遏制性对抗格局抑或是竞争性合作格局走向的辩论。笔者认为,亚太地区遏制性对抗格局赖以生存的条件不存在,应该推动地区格局朝向竞争性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外交应在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指导下,建设周边利益共同体,在亚太区域治理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