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赤霉菌中毒是由产生F—2雌性发情毒素(或称玉米赤霉烯酮)的一类镰刀菌,寄生或腐生于玉米和其他禾本科作物茎叶、种子以及贮藏饲料中,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产生毒素被动物采食而发生中毒。目前关于猪的赤霉菌中毒已有不少报道,但国内引起耕牛中毒则甚少见。 1977年冬我们在进行耕牛“蹄腿肿烂病”的调查中,发现牛饲喂霉稻草后,除普遍发生“蹄腿肿烂病”外,还曾见到不少水牛发生一种不明原因的外阴异常肿大的病例。为此,用霉稻草中分离的镰刀菌制备霉玉米菌饲料,进行牛的饲喂试验,结果复制出水牛赤霉菌中毒的典型病例,并作了临床观察和病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复制试验与临床观察 将霉稻草中分离的禾谷镰刀菌(以下简称F)、串珠F、燕麦F、茄病F、烟草F及尖孢镰刀菌,接种玉米粉培养基中,置22~28℃培养7~10天,再转入2~15℃培养20~40天,收贮。  相似文献   

2.
此项研究对几种镰刀菌代谢产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①从“烂蹄病”病区采取52份耕牛饲草,共检出真菌3197株,主要是曲霉属、镰刀菌属、青霉属、芽枝孢霉属和交链孢霉属等。其中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的污染率与“烂蹄病”发生呈正相关;②从“烂蹄病”病区耕牛饲草上分离的10种53株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用乙醚提取,其中30份提取物使兔的皮肤出现反应。拟枝孢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的玉米培养物及其乙醚、甲醇-水(95 5)提取物引起大白鼠和小白鼠中毒死亡。用其乙醚粗毒素腹腔注射两只健康杂交公山羊,出现了典型“烂蹄病”病征。  相似文献   

3.
1999年 3月 ,当地某犬养殖场 3月龄幼犬先后出现以食欲不振、锐减或废绝及呕吐、粪便糊状带血为特征的疾病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O12 8∶K67感染。1 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共饲养 3月龄幼犬 14只 ,1999年 3月幼犬陆续发病 ,病初幼犬精神沉郁 ,低头垂耳 ,被毛粗乱逆立 ,食欲减退 ,呕吐 ,排灰黄色稀粪 ;发病 2— 3d后病犬粪便多为粘液或呈糊状带血 ,病犬眼球下陷 ,极度沉郁。2 细菌分离与鉴定2 .1 培养2 .1.1 无菌取带血犬粪 ,直接划线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琼脂平板、伊红 美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 …  相似文献   

4.
据调查,安微省一些地区的霉稻草中串珠镰刀菌为优势霉菌,本试验就串珠镰刀茵毒素对大白鼠的毒性进行了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毒料的制作:将无霉变的玉米反复淘洗,至水变清为止,然后晒干,辗成碎块,再用水拌匀,其湿度以用手挤压不出水为宜。将拌湿的玉米粒分装于大口玻璃瓶内,用牛皮纸封口,高压消毒。选无污染的串珠镰刀菌丝接种于玉米碎块中,置25℃、相对湿度95%的保温保湿箱中培养7天。一般培养24小时长出乳白色菌丝,3~4天有紫色色素。至第8天将培养物转入4~6℃冰箱,放置一个月使其产毒。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霉稻草分离筛选的禾谷镰刀菌77901(Fusarium graminearum 77901),在人工条件下培养产毒,获得赤霉烯酮(Zearalenone F—2)。生物学试验确认该毒素能致阉割母猪呈现典型类雌激素亢进症状。  相似文献   

6.
笔者于1985~1987年,先后从5个爆发禽霍乱的鸡场采取病鸡的肝、脾脏,分离野毒株,并筛选出具有免疫原性的菌株作为制苗菌种,制备菌苗,用于预防区域性发生的禽霍乱,效果良好。 (一)方法和结果 1.分离菌株:从刚死亡鸡采取肝、脾组织,用血液平板划线分离培养,并同时用马丁肉汤进行增菌。培养24小时后,挑选可疑为巴氏杆菌的菌落作纯培养。用马丁肉汤培养物对小白鼠作致病性试验;皮下注射0.2ml,多数于26~48小时死亡。从中挑选出致病力强的4株菌Sx-1、Sx-2、Sx-3和Sx-4号,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目前危害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世界养鸭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有本病存在 ,但还未见该菌感染绿头野鸭的报道。 1999年冬季笔者在西昌市某绿头野鸭场 ,对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 ,确诊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致。1 方法1.1 现场调查 对西昌市某发病的绿头野鸭场的饲养条件、卫生管理、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调查 ,对典型的病鸭进行剖检 ,观察病理变化。1.2 实验室检验1.2 .1 病原分离 无菌采取临床症状典型的病鸭、死鸭的心血、脑、肝 ,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鲜血琼脂培养基 ,3 7℃厌氧培养 48h…  相似文献   

8.
1985年5月~6月,安西县三道沟乡,在进行过预防接种的户养猪群中,散发流行一种无名高热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为了查清病原,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观察。并采取死猪病料、病原学鉴定,分离到发碱—殊异(A—D)菌,由兰州兽医研究所鉴定确诊。并进行了动物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认为该菌是引起猪群无名高热病的一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镰刀菌毒素主要包括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称F-2雌性发情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两大类。有关这两类毒素对畜禽免疫性能的影响,国外已有不少研究报告。但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他们的试验中饲料的毒素含量都远远超过自然污染的量,并且试验期短。换言之,这些试验的条件与实际生产情况有很大距离。为了探讨在实际生产情况下镰刀菌毒素对畜禽免疫性能的影响,我们选用F-2和T-2(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两种毒素,研究雏鸡长期低剂量摄入条件下对鸡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的影响,为提高鸡群的抗病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耕牛“黑水泻”病区筛选的禾谷镰刀菌8134(Fusarium graminearum),接种于灭菌的玉米粉培养基中,于28℃培养2周后,提取培养物所获粗毒素1 ml(相当于4g菌玉米),抑制豌豆发芽率为100%,1.65ml粗毒素致家鸽于50分钟内发生剧烈呕吐;猪食入150g菌培养物于1小时后出现强烈呕吐和拒食。基于以上生物活性测定指标,将此玉米培养物用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CF薄层纯化,获得了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 alenol CBD1)标准品薄层分析数据相同的毒素结晶。  相似文献   

11.
狐狸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菌采取病死狐狸内脏,用LB液体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变形杆菌。用PCR方法扩增该分离菌株的16 SrRNA基因,结果获得大小为1 539 bp的DNA片段(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EU643833)。经BLAST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AY820623、EF091150)的同源性为99.7%,证实该分离菌株为狐狸奇异变形杆菌,并命名为HU/08。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毒素测定试验证明,该分离菌培养液的无菌滤液对小白鼠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抗须癣毛癣菌感染新的治疗途径,从患须癣毛癣菌病兔自然恢复皮肤分离了1株细菌,经16S rDNA基因比对,并结合菌落形态进行了鉴定,通过体内外试验测定其对须癣毛癣菌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生长,菌落为皱褶圆形,菌体呈杆状,革兰染色阳性,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相似率为99.8%,该分离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谱分析显示,分离株对须癣毛癣菌能形成抑菌圈,对白色念珠菌、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没有抑制作用。该分离株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能明显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在皮肤涂抹试验中,该分离株能逆转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皮肤病变。本试验证实了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须癣毛癣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取病死鸡肝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挑取符合巴氏杆菌特征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和染色镜检;对纯培养菌提取核酸,进行16S r RNA、kmt1和cap A基因的PCR鉴定,7个管家基因的PCR扩增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12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进行分离菌的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原菌(HN-1和CZ-6)均为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 RNA和kmt1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高于99%,荚膜血清型鉴定为A型,基因型为ST129型,除tox A、ptf A、nan H之外的9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菌对鸡的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这2株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为我国禽源菌株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患皮肤真菌病家兔的皮屑、被毛中分离病原真菌,并进行病原鉴定;分别用5、10、3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通过皮肤涂擦法进行治疗试验,以观察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疗效。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2种病原真菌经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和孢子性状特征等鉴定,为须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3种剂量组的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家兔皮肤真菌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10mL/L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于家兔自然感染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最好。试验表明油樟叶挥发油水乳剂对兔自然感染的皮肤真菌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兰州地区部分奶牛场发生牛的皮癣病。主要见犊牛感染,其中五泉奶牛场有犊牛28头,发病5头,发病率为18%。段家滩奶牛场有犊牛61头,患皮癣病3头,发病率为62%。采取病料直接镜检时发现大量感染的真菌孢子。将病料接种于SGA、DTM和STIY培养基,分别置于30℃和37℃进行培养,结果分得D_1、D_2、D_3三株真菌。这三株真菌具有相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化特性,初步鉴定认为是毛癣菌属的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该菌在室温(18~25℃)或液氮中可较长时间保存。用该菌实验感染家兔2只,结果2/2发病。从而证明所分得的疣状毛癣菌是此次牛发生皮癣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1月贵州毕节某猪场一头经产母猪突然发病死亡,为鉴定导致其发病死亡的致病菌,试验无菌采取病死猪病变肺组织,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扩增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型鉴定、毒素基因鉴定、耐药基因检测及毒力试验。结果显示,从病变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相符,将其命名为APP GZBJ2020;药敏试验显示,APP GZBJ2020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青霉素等9种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和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新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其为血清5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鉴定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含有ApxⅠ、ApxⅡ及ApxⅣ三种毒素基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携带有tem、gyrB、parC和parE四种耐药基因;动物毒力试验结果显示,APP GZBJ2020株对小鼠有致病性。试验成功从病死经产母猪病变肺中分离到1株血清5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试验结果可为该猪场治疗发病猪提供一定帮助,并为了解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贵州省的流行血清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笔者参与诊断救治家畜霉性饲料中毒82例,其中马骡55例、牛21例、驴6例,有些经抢救脱险而痊愈,有些治疗无效死亡。现将有关诊疗经验教训及体会总结如后。 (一)病因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原真菌,主要有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及红色青霉菌等几种;二是致病毒素,认为是如上几种镰刀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资料表明这些霉索对各种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使之发生变性、发炎甚致坏死。  相似文献   

18.
波氏杆菌属中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家兔主要引起仔兔和幼龄兔发生支气管肺炎,而成年兔感染后多表现为慢性鼻炎,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了有效地诊断与防治本病,我们对所分离的3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发病兔群中的临床健康兔做了 血清学抽样检验。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菌的分离培养:从不同日龄的发病死亡兔分别采取肺、肝、脾、肾、心血等病料划线接种于10%绵羊脱纤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需氧培养48小时后,选取典型菌落做成纯培养以供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丁烯酸内酯作为牛苇状羊茅草烂蹄病(Fescue foot)的致病毒素,已有不少报道。但近年来,Kousuri(1970)应用纯丁烯酸内酯口服或肌注,Yates(1969)应用含毒的苇状羊茅草80%酒精分馏物口服或经瘤胃注射后,形成的病变部位显然不同。我们已用病区霉稻草分馏物作发病试验,证明对小白鼠、家兔和羊均有毒性作用,并可在羊体显示类似牛“烂蹄病”的变化。综上表明:含毒苇状羊茅草和霉稻草中存在特异的致病化合物。为探讨其致病成分,我们应用含毒霉稻草分馏物,分离致病化合物,经生物活性测定,认为分馏物中含NH基的小分子化合物及甾醇物质是牛“蹄腿肿烂病”的两个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0.
猪霉形体病(Mycoplasmalpneumoniaofswine ,MPS)是由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hyopneumo niae)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1] ,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笔者试图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的监控和预警预报作一概述。1 病原学关于猪霉形体病的病原,早期有人认为是细菌,以后又有人认为是病毒,直到196 5年,美国的Mare等和英国的Goodwin等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证实其病原是霉形体,并将该病命名为猪霉形体病或霉形体肺炎。1973年,我国学者也从发病猪体分离到该病原。1.1 猪肺炎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猪肺炎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