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志耀  尹忠华 《侨园》2023,(5):50-51
<正>400多年前的明朝散文家魏学洢的《核舟记》细致描写了“核舟”作为一件微雕工艺品的形象。21世纪,同样的别致与精彩再次呈现,真实版《核舟记》由大连的一位手艺人完成,他称其为“桃核微雕”。2014年,大连核雕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雕刻技艺中的吉祥艺术核雕是以果核为原料进行雕刻的艺术,主要是在桃核、橄榄核、核桃壳、杏核等生活中常见的果核上进行雕刻,属于雕刻中的微雕工艺,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1,(1)
正既能在珍珠上刻出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又能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出若干首唐诗绝句;既能在火柴盒大小的石头上刻出《孙子兵法》《前后出师表》等作品,又能创新微雕表现形式,将其展现于挂件、木框之上,让更多的人走近微雕、了解微雕……这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国家级雕刻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东微雕"传承人李方跃的手中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3.
唐凌 《瞭望》2000,(28)
我是一名初中生。从《瞭望》上看到王亚平大哥哥的文章《从一个患者的经历看医疗服务》,我想到我的一次急诊经历。我比王亚平幸运多了。 一天放学,我买了一瓶502胶,想回家把笔盖粘好。晚上,我剪胶水塑料瓶时,因为左手将瓶子捏得太紧,右手刚把瓶尖剪开,瓶中的胶水就“扑”地一下,全喷进了我的右眼。我只觉得眼睛刺痛,本能地闭上眼睛。大约两、三秒钟后,才反应过来,害怕得在地上跳着大叫:“妈妈,出事了,我完了……。”当妈妈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时,我的右眼完全粘住了。妈妈一把抱紧我冲进卫生间,一边声音颤抖着安慰我:“…  相似文献   

4.
袁元 《瞭望》2007,(26)
香港回归十年经济发展势头不减、特色不减体制机制的优势不减,与回归做出的加法密不可分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整整10年。香港回归的前夜,美国《财富》周刊曾做出“香港将死”的预言,一些人士中  相似文献   

5.
国共两党与香港回归孙玲玲1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形势,在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中,蒋介石借助全国军民抗战的威力和功绩,在外交上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1942年4月,蒋介石通过宋美龄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提...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7,(26)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谈携手共谱香港新篇1997年7月1日。随着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完成,香港回归祖国终于变成了现实。香港从此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新时期。此刻,举世的目光都在注视着香港。也有人在心里发问:香港回归中国后能否继...  相似文献   

7.
注意紧跟形势阅读1997年第5期以后《党政论坛》,总的印象是内容紧跟形势,倾向性好,政治性强,作为党校的政治理论刊物,作出了良好的业绩,可喜可贺。具体的感觉是:一、在宣传“香港回归”这件大事方面是尽力的。据统计,第5、6期各有两篇文章,第7期有一篇文章,另在《广采博闻》栏有三篇短文,分别从“一国两制”的决策和香港问题历史的角度作了阐这,内容比较丰富,有吸引力、有可读性,其中杨小佛、王传一两篇文章更具价值。二、在宣传“党的十五大”这件大事方面是态度鲜明的。从第8期起,就注意宣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  相似文献   

8.
《基本法》是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和繁荣稳定的根本法典严维斌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是一部充分体现“一两国制”科学构想、确保香港回归后繁荣稳定的根本法典。基本法颁布后,不仅得...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中国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接管政权。从此香港回归祖国,不仅洗雪了中国人民蒙受的百余年民族耻辱,而且使祖国统一迈出可喜的一步。在举国上下庆祝香港回归的时侯,我们除了从感情上无比兴奋和万分激动之外,还从理性思维上受到重要启迪。这就是深刻认识到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提出的党的科学理论和基本路线的伟大胜利。香港回归祖国,首先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杰出历史人物的自觉能动性相统一的结果。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施耐庵在《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0.
阿庄 《瞭望》1998,(27)
我的一件香港回归珍藏品阿庄香港回归祖国已经一年了,我时时回忆起那段难忘的日子。当时,能直接参加香港回归的报道,目睹庆典盛况以及各界群众喜迎回归的感人场面,是我的骄傲,也是我记忆里的一段“珍藏”。然而这里我要说的,却是另一件真真切切的珍藏品。香港回归期...  相似文献   

11.
人民网《透视公款吃喝》一文披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公款吃喝支出,1989年为37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2002年达2000亿元,2005年突破了3000亿元,2010年和2011年,每年至少一万亿元。《人民日报》发表系列文章批判“公款吃喝”,问诊专家“上百个红头文件为啥管不住公职人员一张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反浪费”是一项政治任务》。可见,治理公款吃喝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政治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以后,香港回归这个因素就逐渐演变成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契机。其表现如下:一、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出现新特点1.经济合作日益扩大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有着多种因素促成。一是改革开放,二是经济落差,三是九七香港回归。首先是改革开放促进了  相似文献   

13.
成都红星中路《四川日报》编辑部有间大办公室,在对着门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张爱萍同志书写的中堂“笔墨留声”,一位灰白短发、身着一套旧涤卡便装的老人,正站在一张2米长、90厘米宽的案桌前,饱濡浓墨,挥毫疾书,片刻功夫,“勤俭建国、振兴中华”8个圆劲激越的大字,便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4.
钟声长鸥! 钟声长鸣……当我提笔的此刻,午夜的钟声正在敲响十二点。于是,1994年10月4日的24时和1994年10月5日的零时,同步降临人间。我凝神案头的台历默默地计算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整整还有一千天。阿拉伯有一部著名的神话叫《一千零一夜》,那是举世皆知的“天方夜谭”。而如今牵系数百万港人命运和生活指向的一千天,却是千真万确的香港历史上最新、最灿烂的一章。是的,作为殖民地的香港已经敲过了二十四点钟,而回归祖国怀抱的零点已经到来. 在这香港回归祖国开始倒计时的时刻,当我想到那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庄严意义的日子,我便情不自禁地怀想起北京。转眼之间,离开北京,已经二十多年。然而二十多年间,  相似文献   

15.
晨之 《瞭望》1990,(14)
祖国统一是今年“两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已提交本次人代会审议,从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的进程,而且看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展现了祖国统一的辉煌前景。包括香港地区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谁不为之兴奋呢!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首先在香港运用成功。实现香港回归是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大大推进台湾海峡两岸统一的历史进程。 第一,香港回归,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实事求是的,切实可行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我国神圣领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的前景,已经进一步摆在我们的面前”。1979年1月  相似文献   

17.
说起微雕艺术,在头发丝上刻出字来,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刻上整首唐诗,已不新鲜。但在头发丝上刻人像,在“一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画油画、国画,在国内还没有过,在世界上也属罕见。如今,这一奇迹已由南通锦益有限公司青年职工金银华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上旬的一个星期日,在北京第19中学和花园村中学的礼堂里,有关香港回归的知识竞赛正在同时进行。与一般知识竞赛不同的是参赛者中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竞赛的主办者是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参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海淀区委员会。“香港回归”和“中共十五大的召开”是1997年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的战略构想王大顺一、关于香港回归的时机。邓小平晚年设计香港回归可以追溯到1978年下半年,当时引起邓小平思想兴奋的焦点主要是:一、究竟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尽可能地实现平稳过渡;二、如何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以后...  相似文献   

20.
于红 《党政论坛》2008,(11):43-45
一、党建理论语境下的舆论监督释义 在我国,第一个提出舆论监督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了《警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文中说:“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其“名誉上之监督”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