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海棠 《政府法制》2013,(3):44-45
曾荫权,2005年起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因常在公开场合戴上蝶形领结,所以他常被坊间称为“煲呔曾”,亦和政务司司长许仕仁、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誉为“财经三剑客”。2005年3月,董建华以“健康理由”辞职,曾荫权于6月24日正式宣誓成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7年3月25日,曾荫权第二次当选特首,任期延至2012年届满。  相似文献   

2.
公家可以占特首便宜,但反之不行 2008年,港府特首曾荫权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反正特首也要付出机票.正好顺路办点公事——于是,“公家”就这么占了回特首的便宜。  相似文献   

3.
刘桂明 《中国律师》2005,(11):89-90
这是一个谁也离不开传媒,但又未必都能理解传媒的时代。刚刚读到的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曾荫权对传媒的理解,让我感慨万千。他这番理性而宽容高见的确发人深省。他说“:身为政治领袖,接受批评,还有偶尔一点赞美,是工作的一部分。为政者埋怨传媒,好比水手埋怨大海。如果受不了带盐海水扑面的刺痛,那么一开始便不该跑上甲板。”他认为“:身在政府,我们必须正视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应该说,在香港这样一个法治较为健全、资讯自由流通较具保障的环境中,作为特首,曾荫权能从内心道出“为政者埋怨传媒,好比水手埋怨大海”的理性传媒观…  相似文献   

4.
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最近有点下不来台,他被媒体指责在增加汽车登记税前“突击”买车避税。尽管梁锦松强调买车只是为迎接刚诞生的孩子,并非避税,且当时港府仍未决定是否增加汽车登记税;尽管他决定把加税前后所差税款的两倍即10万元港币(后又追加到38万元)捐给慈善机构以明心迹,并为此事向公众道歉;也尽管香港特首董建华为此对他作出了正式、公开的批评,但香港廉政公署3月17日还是正式对其购车事件进行调查。人们对此有很多评论,比如香港人的规则意识强、对权力可能的滥用要进行“有罪推定”并一追到底、舆论监督的作用至关重要等等。以我…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1日,酝酿已久、香港市民翘首期盼的政改方案出人意料地折戟于香港立法会,引起轩然大波。政改方案在香港各界呼声极高,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支持,在表决当天收到近80万人签名支持。该方案的流产,被香港媒体称21日为“香港民主进程最黑暗的一天”。作为港首的曾荫权对这一事件也表示了遗憾和失望。12月22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遗憾的是香港平白错失了一个向民主大步迈进的机会。12月27、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接见来京述职的曾荫权,表达了中央对曾的抚慰和对香港民主进程的良好愿望。但萦绕在曾荫权和香港各…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日上午8时50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大会堂。香港特区第二届政府宣誓仪式正式开始,港府礼宾处处长主持仪式,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萍在行政长官董建华的陪同下进场。全场八百余嘉宾起立,雄壮的国歌奏起。在江泽民的监誓下,董建华举起右手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至此,董建华正式就任香港  相似文献   

7.
朱晖 《政府法制》2012,(32):46-46
2012年3月25日,香港新任特首选举结果揭晓,梁振英在三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689票当选。梁振英是标准的“穷二代”,但他却说,父母给他的传家宝,令他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人物     
曾荫权:参选胜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16日结束,曾荫权成为唯一获得有效提名的候选人并当选为新的行政长官人选。负责此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事务的选举主任朱芬龄法官16日下午5时30分宣布:为期两周的提名期于今天下午5时结束,在收到的6份提名表格中,只有曾荫权1人为有效提名的行政长官候选人,曾荫权获得了选举委员会796名委员中674位选举委员的提名支持。负责进行及监督选举的选举管理委员会主席胡国兴法官表示,此次选举的各项安排和程序符合基本法《、行政长官选举条例》及其他有关法例的规定,是公平、公开、诚实的。他宣布:“这…  相似文献   

9.
鞋上的廉政     
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近期被香港住建局(港称“屋宇署”)下达了“喻劝信”,指其位于半山麦当劳道上房屋阳台上的玻璃镶板为违章建筑,要求其限时自行拆除。被指“僭建”的曾荫权很纠结,此玻璃密封阳台之建,乃十多年前上代人时就有之。虽后来迅速表态将拆除违章建筑,以彰明法律之威信,但这桩“丑事”,多少影响了曾荫权历来所持有的“廉洁”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旷达 《政府法制》2012,(15):22-23
“我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所谓的地下共产党员。” 2012年3月25日,香港会展大厅,媒体见面会,刚刚当选为香港第四任特首的梁振英掷地有声。事实上,在过去的5年中,他已经重复了这句话不下10次。这次面对路透社的发问,唯一不同的是,他用了英文来回答。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底,香港中华总商会向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出一份报告,希望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以便香港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人世”后的过渡期,先行进入内地市场。董特首向中央转达此种意向后,中央政府很快作出积极回应,并由外经贸部牵头同香港特区政府具体商谈此事。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些国家或独立关税区之间签订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取消贸易壁垒和货币兑换的限制,加强贸易合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降低彼此问的关税并使之统一。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即属此类。  相似文献   

12.
209年11月28日,香港律师会主办的首届“两岸四地律师高峰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香港律师会会长王桂埙、副会长何君尧、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于宁作为主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人物     
黄仁龙:律政新人依照基本法有关规定,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提名,国务院10月20日决定,任命41岁的香港资深大律师黄仁龙为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黄仁龙也因此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律政司司长。黄仁龙童年居于香港湾仔大王东街一间月租50元的板间房里。艰辛的经历,使他自幼养成坚毅刻苦的性格。小学毕业时,他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被喻为“高官学堂”的香港皇仁书院。1983年,黄仁龙预科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修读法律,从此踏入法律界。剑桥学成回港后,黄仁龙1987年成为大律师,2002年获委任为资深大律师。奋斗成功的黄…  相似文献   

14.
香港印象     
《法律与生活》2011,(16):54-54
7月下旬,我和先生带着双胞胎儿子去了一趟香港。这是我的第一次香港之行。在此之前,它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地名,一个与回归、“一国两制”有关的地名。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1997年7月1日那天,班主任将他家的电视搬到了教室,让正在备战高考的我们也能“目睹”香港回归的盛况。  相似文献   

15.
微博     
@关颖V:【香港新特首的为父之道】梁振英说:“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唯独做爸爸不能让人代劳,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他都没有因为忙而丢掉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多少个夜晚,孩子都是在他的歌声中安眠;他带着孩子去逛花鸟市场,把这当作天然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6.
微博     
@关颖V:【香港新特首的为父之道】梁振英说:“任何工作都可以由他人代劳,唯独做爸爸不能让人代劳,因为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自己的爸。”他都没有因为忙而丢掉父亲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多少个夜晚,孩子都是在他的歌声中安眠;他带着孩子去逛花鸟市场,把这当作天然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7.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09,(19):26-28
作为同在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李氏三兄弟之一,他曾名满香港;从律师起步,他成为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任期未满,他却选择舍弃已享誉13载的“一生最高的荣誉”……他就是香港首席法官李国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重要日子。在这十年中,“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变成了有效实践,香港特区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社会更加稳定;在这十年中,香港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这十年中。内地与香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互利共赢。值此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本刊特刊发此文,对委托公证人制度加以系统介绍。同时祝愿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共同认可的司法互助制度更加健康地发展。祝愿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9.
“肥佬”中文考零分 1944年10月7日,香港下起了入秋以来的第一场大雨。邝懿珍被丈夫曾云用棉被裹着放在人力车上拉回了家,因为付不起高额的住院费用,他们只能回家休息。而这个在雨天降生的男孩就是曾荫权。自从6岁进小学读书的那一天起,曾荫权的功课就很不景气。有时数学和中文竟会考零分,因此经常被同学唤作“肥佬”(劣等生和不及格的代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2014,(1):6-8,69-71
在去年六月,民政事务局根据2010年至2012年之通涨,建议上调刑事法律援助费用9.3%。在去年九月,法律援助服务局(“服务局”)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特首”)建议说“无迫切的需要去设立一个独立的法律援助管理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