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黄锟 《传承》2009,(10):12-13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折点。二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内容各异,但是本质上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基础,二者同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产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历程上的伟大实践。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问题 ,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回避、必须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改造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是一个新的社会制度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改造积极成果的继承和进一步巩固与完善。二者是辩证统一、根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根本特征在于历史与价值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和必然性,而且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并强调二者的统一.全面、正确地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仅正确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设的前进方向,而且从更加深刻的意义上,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区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特殊性.青海各藏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在一起,以慎重、稳进、健康发展的方针进行.一是对个体劳动牧民,引导他们组织牧业互助组和牧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劳动牧民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二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对牧主实行赎买政策.  相似文献   

5.
鲁碧华 《人民论坛》2013,(12):190-19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同一性和承扬性,而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践行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袁欢 《新东方》2024,(1):83-88
生态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均在生态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上作出了一定探索,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绿色运动的发展。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虽然二者均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但在指导思想、致力于解决的矛盾问题以及实现生态目标的方式途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阐释了“资本主义两重矛盾”,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了改良折中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的指引下,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生态贡献,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路径。历史与现实证明,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 ,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得到破解。这一历史难题的破解 ,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8.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现状与问题.揭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矛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发展的观点和世界的眼光考察我国社会发展问题.这是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9.
蔡芳春 《传承》2009,(4):22-23
青海藏区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特殊性。青海各藏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结合在一起,以慎重、稳进、健康发展的方针进行。一是对个体劳动牧民,引导他们组织牧业互助组和牧业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劳动牧民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二是采取和平改造的方式,对牧主实行赎买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存在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二者又是不同的历史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毛泽东思想这一基础理论之上的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年”的说法包括了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提前结束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急于求成等历史事实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历史背景的一个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初始阶段、包括若干个发展阶段的很长的历史过程 ,当前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与具体过程的一个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逐步完善、永无止境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实际上已经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包含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而且能够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既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任务。1956年,在党中央的关怀与领导下,湖北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实现了手工业社会主义合作化,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光辉范例。实践证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所取得的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是不可否定的。在公私合营中,虽也出现了过急、过快、合营面过宽等一些偏差与失误。但总的来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绩是巨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辩证地对待这一事件,全面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总结其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总道路的具体行动路线。中国共产党经过五十年的艰辛探索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成为与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相互辉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杜宇 《前沿》2006,2(4):194-19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显现出历史局限性,需要继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历史上多党制运行昙花一现、乱象丛生,国民党一党专制导致众叛亲离、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断发展完善,引领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的政党制度与其他政党制度相比,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显著优势,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世界上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确立起斯大林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斯大林模式既是社会主义各国的共同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尽管包括苏联在内的各国,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努力都未能开花结果,但是历史不会因此而忽视它们为此所作出的牺牲.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取得革命的胜利,并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和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体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毛泽东也开始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始终没有走出斯大林模式的误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斯大林模式.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上,经过20年的实践,1992年6月,邓小平最终确定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终于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樊篱,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现实的自觉把握;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命题,它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呼唤、建构和检验。社会主义研究必须要面向生活,要努力建设生活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丽红  马朝林 《前沿》2008,(6):37-39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二者有本质区别。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证明,实现富裕、公平和公正是与社会主义同在的.谁要践踏了它,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而实现富裕、公平和公正又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谁不这样去认识问题,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者.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伫立起自己历史丰碑的认识基础,也是中国东西部依次发展"两个大局"的认识基础.东西部依次发展"两个大局"的前提是发展,核心是共同富裕.这是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大潮和东部加速发展的动因,也是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最深刻的动因.中国西部开发应当走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扶持下的现代化、市场化的多元创新发展之路.西部省区在现阶段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模式框架应是一种"突出四个领域、改组三重结构、应对两个挑战和东西部多元互动"的模式构架.中国西部开发既要充分吸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吸取其一度发生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课题,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及其得出的逻辑结论,为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腾飞树立了光辉旗帜.发展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既要以现代化为价值取向和从中华民族对人类要有所贡献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状态,又要从世界历史坐标上审视贫穷落后状态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更要认识到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在文明错序发展中的特殊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