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泽民 《江淮法治》2010,(21):60-60
在他5岁的时候.因一次意外,失去了一条腿。从此,只有一条腿的他,就多了一条拐杖。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从小热爱舞蹈。在舞台上。那优美的舞姿,倾倒了无数评委和观众的心.获得过无数荣誉。就在她要展翅,飞得更高更远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轧断了她一只胳膊.也粉碎了她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2.
78岁的张广树步履蹒跚地走进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的大门,在法庭上与两个继子争辩得面红耳赤、气急攻心的时候,他只能大声地咳喘以理顺气息,并不停地用拐杖敲打地面。  相似文献   

3.
庄严 《法庭内外》2009,(3):21-23
"我愿照顾你一辈子,我是你生活中的拐杖,是你冬天里的暖衣。"电脑屏幕上,聊天对话框中闪动的是一个漂亮而又年轻的女子头像,对方传过来那温情脉脉的文字,字字句句打动了退休老人许国栋的心。他和她在虚拟的网上相识,又在现实中相遇。一场忘年恋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年迈的许国栋沉寂多年的心重新被激活起来。他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女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将自己毕生的积蓄13.6万元也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她。但这名女子却和她玩起了"捉迷藏"。感觉到受骗的老人终于如梦初醒,拄着拐杖走进了法庭。他能拿回自己的钱吗?设下骗局的女人最终命运如何?  相似文献   

4.
拐杖     
赵局长老家在山里。山里人都说在市里当局长的他孝顺,很听爹的话。爹是个老红军,党龄很长,没文化,也没当过官,年龄大了,只能靠拄根榆木疙瘩拐杖走路。其实,爹有根做工精致的龙头拐杖,那是赵局长去南方时,花一百多元从大商店买回的,但爹舍不得用。每次回山里,爹总是用山里人的话教导他。步说话时,常用随手拄着的榆木拐杖敲地。“笃笃”之声显示出多的威严。拐杖敲在地上,仿佛敲在赵局长的心坎上,永生难忘。几年来,赵局长靠爹的拐杖指引,由机关的一名普通人员出息成现在的局长。当局长后,爹的榆木拐杖就很少在地上敲了,因为…  相似文献   

5.
守望     
郝悦 《江淮法治》2011,(8):20-21
记得那年初冬一个平凡的早晨,当我们驱车来到法庭.远远就看到法庭门口站着一位老人。他略显驼背的身体在冬日凛冽的风中蜷缩着,手拄一把拐杖,向着我们来的方向不停地张望。  相似文献   

6.
神父的推理     
朱珠 《江淮法治》2012,(4):38-39
布朗先生是一位少言寡语的基督教神父,总是提着一把黑布雨伞,走路的时候,那把旧伞就成了他的拐杖。别看他走起路来慢腾腾的,但科罗拉多州的人都很尊敬他.警界的人提起他更是肃然起敬。他能在细小的线索中推断罪犯的犯罪动机和使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赵作海和一个比他高出半头的女子,在照片里欢笑着。那位女子,是他的新婚妻子。他在走出高墙重新获得本不该失去的自由一个多月后,结婚了。这意味着,他已经走出“昨天”,重续自己那被一桩飞来冤案切成两段的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8.
颜素芳 《政府法制》2009,(16):44-44
有三个旅行的人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相似文献   

9.
卢贤傲 《江淮法治》2011,(19):60-60
他在16岁那年,因事故失去了一条腿、一双手,后来又失去了一只眼睛。可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活出了风采,活出了快乐。  相似文献   

10.
5年前,我从院机关被下派到渝鄂边界的一个人民法庭工作。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人在法庭值班。临近中午,一位40岁左右的汉子抱着一大包材料走进了法庭。他情绪激动地告诉我,他曾当过10年乡村民办教师,后来凭借5000元起家承包工程,打拼10余年才挣得40多万元血汗钱。前年他承包了镇政府修建的一段三峡库区沿江公路。  相似文献   

11.
马尚 《江淮法治》2013,(18):42-43
提到老年人,很容易想到拐杖。本文主人公却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用汽车轮子做拐杖,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他68岁考取驾照,成为当时国内年龄最大的驾驶者;他影响了国家立法,驾照报考者年龄从60岁提高到了70岁;他开车带着老妻四处旅游,出版游记,被人称为"当代徐霞客"——他就是今年81岁高龄的高曙军。中国年龄最大的驾考者高曙军1992年从单位退休后,妻子也于1993年退休。以前上班忙忙碌碌,退休  相似文献   

12.
2000年7月12日中午,72岁的代群方,走进四种什邡市一个小镇的派出所,举报了一件让人惊讶的案件,10年前,她的小儿子齐军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大哥。  相似文献   

13.
韦贵莲 《检察风云》2014,(22):42-44
一个秘密深埋在心底16年,他为何鼓起勇气走进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上门女婿净身出户,亲生女儿走失为何不向警方报案?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这是一段复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的春天,川东邻水县兴仁镇金达洒楼,镇长和众乡亲们为一对特殊的新人举行婚礼。年轻漂亮的女军医陈雨英扶着一个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缓缓走进婚礼大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面对亲朋好友给予的热情和祝福,这对历经苦难相恋7年之久的有情人终结良缘。  相似文献   

15.
说服     
罗钢 《法律与监督》2006,(11):28-29
石辉云,58岁,渝北区检察院职务院犯罪侦查局调研员。他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得到了一个在逃8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的线索,最终犯罪嫌疑人在他的说服下走进检察院自首归案,他是怎样将自首之前与他从未见过面的犯罪嫌疑人说服的呢?  相似文献   

16.
颖子 《江淮法治》2011,(8):40-41
共同命运相惜。因舞结缘相识2005年10月,河南郑州街头,秋高气爽,秋叶舞动。21岁的残疾人运动员翟孝伟正拄着拐杖朝省残联运动场走去,突然,一位身材高挑、气质出众的女孩拦住了他,两眼闪着光,问:“你叫什么?多大了?家在哪里?电活号码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书虫希特勒     
佚名 《政府法制》2011,(3):30-30
1915年11月,在距法国北部前线两英里的佛尼斯小镇附近,一名来自第16巴伐利亚预备役步兵团的德国下士走出了一个被当做兵营的二层农舍。他走进小镇,但是并没有像其他士兵那样去妓院寻欢或是买炯买酒,他花了4马克买了一本关于柏林文化宝藏的小书。他的传令兵战友称他为“艺术家”,他是大伙寻开心的对象,一半是因为只要跟他说仗打败了,他就气得不行,还有一半原因是他在没有任务的时候花上好几个小时埋头在战壕里读书看报。  相似文献   

18.
黑吃黑     
2002年10月25日,四川省宜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急匆匆走进了一老一小两位妇女,老太太报案称自己的儿子刘俊良失踪已快一个月了,可能是被人谋杀了,所以就与儿媳一起来报案了。警方对刘俊良这个人还是不陌生的。刘俊良小名刘二娃,在宜宾黑道上,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崽崽们”也是惧他三分。这样一个人物失踪,背后显然有重大的隐情。刑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龚定权立即问婆媳俩:“刘俊良是什么时候跟家里失去联系的?”“9月27日。”儿媳牟珍珍肯定地回答。〖壹〗天,一天比一天凉。对于刘二娃而言,这正是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收获季节”。2002年9月2…  相似文献   

19.
“戴松林在‘双规’期间,曾经三次想过要自杀。”邵阳市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戴松林作为原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从一个红极一方的风云人物到现在失去人身自由,对他来说,这完全是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  相似文献   

20.
他天生就是一个苦难者.他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严重肺炎;46岁时口中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严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儿子于是成了他的"拐杖";过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仅仅活到58岁,就吐血而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