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五 他在汉西书院读了两年多,一九○七年,开县办起了一所高等小学堂。入学考试中,他的作文考了个第一。那时他已经念过八年书,从《三字经》、《幼学琼林》开始,还读了《四书》、《古文观止》、《东莱博议》,涉猎过《史记》、《汉书》、《纲鉴》等等。他课外还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许多小说,已经以善于讲故事受到家乡小朋友们甚至大人们的欢迎。他作文好,是有基础的。 他在那所高等小学堂读了一年,又入夔府中学一  相似文献   

2.
李普 《瞭望》1985,(52)
四上党打胜了,好不容易拔掉了插在背上的那把刀子。刘邓这才将守卫同蒲那边的任务交给陈赓将军和太岳部队,腾出手来回师东指,到平汉线去把守大门。刘师长说: “不能让敌人把邯郸夺去,打通平汉线,运兵到东北去。”十月中旬,蒋介石的攻势已经咄咄逼人。如刘师长所描述的:“向华北进攻的敌人沿四条铁路,像四只爪子一齐伸出来,齐头并进。”北面,胡宗南的先头部队两个军经同蒲路、正太路开到了石家庄。再北面,沿平绥东犯的傅作义部队已迫近张家口。东面,沿津浦路北犯的先头部队一个军已从徐  相似文献   

3.
4.
公言 《学理论》2008,(4):94-94
一老乌龟,憩江中。水无澜,波不惊。多少后辈都中庸。环目四顾怡倦眼,举头眺望云也轻。几多玄妙在心悟,少有虚空弃浮名。欣迎朝阳水中游,喜送暮蔼岸上行。呼紫气,吸惠风。顺其自然度平生,悠哉游哉是寿星。  相似文献   

5.
朱宪民 《侨园》2013,(6):82+81
  相似文献   

6.
李普 《瞭望》1986,(10)
刘帅早年在川军中的威名,一九八五年我在四川听到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和解放后四川省政协常委中两位过去川军的高级将领有关。其中有一位曾率一旅之众和率一个团的另一位对阵。省政协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他对那另一位说:“那次我上了你的当。你打着瞎哥的旗号,我以为真的是瞎哥来了,只得赶快撤走。” 这位“瞎哥”,就是刘帅。西方记者称他为“独眼将军”。他在川军中多次负伤。二十四岁打掉一只  相似文献   

7.
李普 《瞭望》1986,(11)
刘伯承这次在上海一年有余。他自幼好学深思,又是个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这些日子他绝不会白过。不过他究竟读了些什么书,现在无可查考。他结识了一些老同盟会员并且加入了中华革命党,究竟进行了一些什么活动,我也还没找到确凿的材料。现在能够看到的是他的一首七律,大概是在前往上海的船  相似文献   

8.
对岸(组诗)     
正~~  相似文献   

9.
俞明 《瞭望》1985,(10)
我到八都乡去调查专业户,在乡里吃过晚饭,当晚到西望村去,那里有我熟悉的几家农户。那天晚上是农历九月初头上,只有微弱的星光,好在田壠两旁的稻子长得稠密,象两垛笔直的夹墙,加上手里一根探路用的树枝,放心大胆赶路就是了。 农村喧闹的夏夜,有青蛙的鼓噪,还有蟋蟀和纺织娘的应和。但如今交过秋分,时近寒露,夏虫已销声匿迹,远处乡镇工业的机器马达声响越来越轻,只隐隐传过来一些些营营之声,使得乡村之夜显得那么静谧。偶而,横卧在田壠上的水蛇听到人的脚步声,悄悄地窜到水田中,发出一丁点儿溅落的声响。夜空间弥漫着渐趋成熟的稻谷的香气,沉甸甸的稻穗悉悉索索在我的腿侧挨擦着,仿佛丰收之神用胖嘟嘟的小手在揉搓夜行者喜悦的心。  相似文献   

10.
初春,我们驱车向福建沿海的东山岛进发。一路上,大风怒作,尘土飞扬。可是一踏上东山岛,就象走进了谧静的绿洲。只见白茫茫的沙滩上,一排排木麻黄,挺拔劲秀。墨绿色的茂密的针叶,象屏风一样,顽强地抵挡着风沙,忠诚地守护着海堤、田园和村庄。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九六○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在东山县委宿舍区里,劳累一天的人们刚刚入睡,便猛地听到县委书记谷文昌家的屋门给拉开了。接着,是一阵敲门声、脚步声。  相似文献   

11.
<正>~~  相似文献   

12.
吴江行(上)     
《吴江行》是费孝通教授对家乡10年巨变的一次回顾。在这篇上万字的文章里,费老在描述了吴江农业稳定、副业兴旺、工业发达、创汇力强,国民收入已接近小康目标之后,着重阐发了吴江坚持以农为主实现农副工三业良性循环,推行培育政策重振丝绸之府,狠抓流通形成贸工农一条龙,左右开弓同时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强横向联系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轨迹……。 近年来,我们见到以一个县为单位观察分析其改革开放走向和态势的理论性文章和新闻报导不少,但是象费老10年来12次返乡进行追踪调查,以第一手材料,用通俗的语言写成的考察报告则不多见。他不仅将一个年代里所发生的复杂经济现象,如讲故事似地娓娓道来,而且在关键之处,寥寥数笔,言简意赅地将道理点了出来。学者们写这种深入浅出的文章,实际是在做还学问于人民的事情。 显然,费老要还给人民的学问,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学问,并且希望人们象吴江那样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结合自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从某种意义上看,吴江可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一个小“标本”,具有某些中国特色。因此,我们从本期起,将分三次刊登完《吴江行》。  相似文献   

13.
吴江行(下)     
左右开弓 两个市场 在这10年里,吴江抓流通以促生产,成效显著。他们是怎样抓流通的呢?几年来。他们坚持“左右开弓,两个市场”的方针,同时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发展外问型企业,生产出口商品,在吴江是有传统基础的。早年海关输出记录里曾有“辑里丝”这个专项,“辑里”据说是当时外商用来称吴江这一带的地名。本世纪初丝绸出口衰落直接影响了吴江农村的经济基础。解放后,即使在“文革”期间,由于创汇的需要,盛泽的几个丝织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维持生产的。到了80年代,丝绸之府才得到复兴,这也表现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6,(32)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及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同月,马、泰、菲三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代替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的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文化发展,共同奠定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的基础,并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格  相似文献   

15.
正~~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7,(3)
<正>~~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6,(Z2)
正~~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5,(5)
<正>~~  相似文献   

19.
吴江行(中)     
不愧是丝绸之府 谈到吴江这10年工业的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各乡镇上丝绸业的兴旺。丝绸业本来是吴江的传统优势。我在30年代所写的《江村经济》里就把当时农村凋敝的直接原因归之于丝绸业的衰落,因而引起农村里蚕丝副业的危机。80年代我国丝绸业复兴了,历来以“丝绸之府”闻名的吴江,随之繁荣起来。1980年桑田面积5.7万亩,蚕茧产量3300吨,白厂丝  相似文献   

20.
~~赛龙舟(漫画)@吴国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