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小腿扮演五大角色小腿是"第二心脏"。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动脉运行,心脏推动作用最重要;对静脉来说,肌肉收缩产生的压力是血流动力之一,腿部静脉回流就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小腿是"承重墙"。小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包括站立、走路在  相似文献   

2.
1.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含胸驼背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坐在沙发上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相似文献   

3.
唐珍 《党政论坛》2011,(14):41-41
1.吃饭时挺直腰背。人们吃饭时含胸驼背会使食道和胃部受压,影响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坐在沙发上吃饭,都会造成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引发胃病、影响心肺功能。正确的进餐姿势是挺直腰背,让胃部不受任何压迫。  相似文献   

4.
壹·华媒     
《侨园》2013,(8):38-38
<正>英国超3 0万华人从事餐饮工作在英国大部分的华人从事与餐饮有关的工作,人数超过30万。由于英国大部分中餐馆、外卖店规模较小,厨房狭窄封闭,加上厨师长时间在高温环境工作,导致各种职业病潜伏、爆发。而不少华人雇主及厨师都对此不够重视,能忍则忍,令华人厨师健康问题成为中餐业中被忽视的一隅。华人餐饮从业员最常见的职业病包括支气管、四肢疼痛、背痛、皮肤病等,这些都是与工作环境有关。在英国,大部分的华人厨师工作时长每周都要超过50个小时,而英国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长是43.6小时,长时间的站立加上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导致厨师关节炎、腰肌劳损甚至小腿肌肉萎缩等症状,因工作太忙顾不上吃饭得了胃病或是油烟味太重得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1,(4):37
有些人一到冬季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中医认为,怕冷是由于体内阳气虚弱所致。北京同仁医院中医针灸科主任医师杨威介绍,治疗手脚冰凉,主要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如果经常按摩以下4个穴位,往往能有较好的疗效。揉搓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脚心部,用手掌快速揉搓,直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脚趾100下。中医学认为,人体诸多经脉都汇集于足底,与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坚持揉搓此穴会促使手脚冰凉症状减轻。揉搓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心部。一手握拳,揉搓另一只手的手心部,直到感到手心微热,再换另一只手,交替进行。按揉气冲穴:气冲穴位于大腿根里侧,此穴下边有一根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相似文献   

6.
增妍 《侨园》2012,(8):36
秦汉以前脚指小腿, “脚,胫也”(《说文》),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孙子膑脚”,意思是孙膑被砍断小腿.魏晋以后,脚就和现代意义的脚样了,指人腿或动物腿的下端接触地面的部分,俗称脚丫子. “足”和“趾”都表示人的脚,“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意思是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后比喻事情从头做起,逐步进行.“趾,从足,止声”(《说文》),趾指足,不指脚趾.  相似文献   

7.
吴象  赵蔚 《瞭望》1984,(13)
莽莽昆仑与浩瀚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之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南路中的一段,沿途风光奇异,古迹众多。这里是昆仑玉的故乡,还有新疆最大的绿洲。这里的人民顽强同风沙搏斗,发展工农业生产。作者沿昆仑山下古丝绸之路西行四百公里,记录了当地的奇异风光和人民为发展生产进行的卓绝斗争。  相似文献   

8.
宋燕 《各界》2012,(10)
大唐是一个国际化大国,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这片土地。婆罗门、波斯、大食、昆仑、锡兰、突厥、阿曼、日本……他们对于当时大唐的向往.就像今天很多人对美国的向往一样。  相似文献   

9.
认清疼痛     
正骤然的心绞痛、刀割般的神经痛、隐约的腰部酸痛……不少人都会认为得了病,承受疼痛是很正常的。英国一项大型调查发现,全球有65%的人每周都有疼痛经历,其中澳大利亚人以97%的疼痛率排名第一,中国以94%的疼痛率排名第三。疼痛有"好"有"坏"我们常被两种疼痛捆绑。一种属于"好"的疼,是一种症状。比如,肚子疼可能是阑尾  相似文献   

10.
从前,在印度有些穷苦的人为了挣点钱,不得不冒险去猎蟒。那是一种以潮湿的岩洞为居穴的巨蟒,喜吞尸体,尤喜吞人的尸体。于是被某些部族的印度人视为神明,认定它们是受更高级的神明的派遣,承担着消化掉尸体之使命。故人  相似文献   

11.
冯锦程 《学理论》2011,(29):195-196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质疑,面临着"后方法时代"的挑战,对外汉语教学不再盲目地追求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它需要教师更多的自主和创新。"后方法时代"的发展特征和趋势正在和将要极大地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后方法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学,要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语言教学的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注重效果,切勿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2.
廖可 《党政论坛》2010,(12):43-43
V字手势三种含义 如今,一些中国人在拍照时喜欢将两根手指竖在同伴的头顶后方,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明白,做V字手势时,手掌心朝前或朝后的意义却不大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不仅需要把社会史与自然史有机统一起来,而且需要实现从本体价值向主体价值的转型,从主体维度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基座。实际上,生态价值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正确的历史观必然是正确的自然观:人与自然交相利、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和谐同步可持续。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并非指外在于人的客观物质、纯粹客体或物质财富、"物质生产力",而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实践,人的活动,人的生活、人的生命意义。从主体出发去看待"物",它们都只能是人的活动过程或活动结果,是人的对象性存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自然生命体和人类生命体同时受到威胁,遭受摧残,历史唯物主义将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4.
历时两年余、耗资1500万元的战争巨片——《巍巍昆仑》,已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它将于“七一”中国共产党68岁生日时与观众见面。这部影片也是军队电影工作者献给共和国诞生40周年的礼物,是即将举行的中国首届电影节的重点影片之一。 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再现了1937年3月至1938年3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下,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昆仑纵队”转战  相似文献   

15.
昆仑山的树     
王宗仁 《党政论坛》2011,(16):27-27
昆仑白雪有着人人都能感受到的纯净和尊严,戈壁沙漠的幻影折射着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昆仑山下格尔木转盘路口、山中纳赤台兵站那一片片枝叶茂密的白杨林,记载着高原城镇从诞生到繁荣的历程。我每次重返昆仑山都要看看那些支撑着满天风云的老树,以及后来长起的新苗,每次来我都会放轻脚步。昆仑树绝不自傲,  相似文献   

16.
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不仅需要把社会史与自然史有机统一起来,而且需要实现从本体价值向主体价值的转型,从主体维度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价值基座。实际上,生态价值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正确的历史观必然是正确的自然观:人与自然交相利、自然史与人类史彼此和谐同步可持续。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并非指外在于人的客观物质、纯粹客体或物质财富、"物质生产力",而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实践,人的活动,人的生活、人的生命意义。从主体出发去看待"物",它们都只能是人的活动过程或活动结果,是人的对象性存在。现实生活中一旦自然生命体和人类生命体同时受到威胁,遭受摧残,历史唯物主义将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建设。市场经济中人与人是平等的,其众多联系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契约、靠信誉、责任感来维系的。每个人都应自觉受商品交换契约的约束,恪守职业道德,不能“见利忘约”。有人会说,类似上述观念,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无所谓建设不建设。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也正是我们所要防止的错误倾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等于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自律能力能自然而然形成,必须通过宏观的正确调控和引导,还要防止把现行政策与  相似文献   

18.
王倩 《学理论》2012,(24):253-254
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审美活动,即感受和领会现实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但是每个人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它受到人的感知能力、想象力、生活经验、知识修养、社会地位的影响,要使现代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人的幼儿期也就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开始正确实施审美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楠舟 《民主》2014,(2):39-41
<正>"这么美丽的地方,现在,只有你和我能看得到,而我的相片,把美丽带给了那些喜欢美而无法看到的人。"——李学亮壬辰年春夏之交,笔者在新疆文联大厦遇见从昆仑山摄影归来的李学亮,他皮肤黝黑,可以想见这次旅途的艰辛,可他依旧乐呵呵如弥勒佛一般。一位作家说,李学亮又到昆仑"摄魂"去了。  相似文献   

20.
周振国  郑克卿  王菲 《求知》2011,(3):35-36
事业观,是人们对待事业的根本看法和系统性的观点。正确的事业观,是人们想事业、干事业、发展事业的理想支持、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开创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仅继承发展了前人的伟大事业,而且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彰显出新的时代特色。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事业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是树立和坚持正确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