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叙利亚已成为"阿拉伯之春"政治动荡的"重灾区"之一。随着示威抗议活动与暴力冲突此伏彼起及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叙利亚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危机,除"中东波"冲击的外力作用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其内部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发酵。外部势力的干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一旦出现叙利亚内部分裂和西方军事干预等戏剧性变化,巴沙尔政权将面临倒台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叙利亚危机爆发10年来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之一.回顾以俄、美为首的两大阵营围绕延续巴沙尔政权、解决化学武器和反恐问题以及叙利亚政治重建四个方面展开的竞逐,可以发现目前叙利亚局势已基本稳定.普京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利亚政府军使俄罗斯在大国博弈中取得主动权,保证巴沙尔政权的延续使叙利亚成为俄罗斯中东战略的重要支点.由于叙利亚...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叙利亚政策取决于其在叙冲突中的利益,对利益的判定结果与所采用的视角有很大关系。以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视角探析美国在叙利亚冲突中的利益,虽然能够得出共同的结论,如反对叙利亚使用或扩散化学武器,阻止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伊斯兰圣战者在叙利亚建立新的活动基地或避难所,但也有不同的发现。并且,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下,这些相同的结论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理论视角下得出的某些结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性。这解释了为什么尽管美国在外交上努力推动其下台,但在是否武力推翻巴沙尔政权上始终难下决断,。  相似文献   

4.
美伊都有宏大战略目标,战略利益严重冲撞,互为主要对手.美伊战略博弈牵动中东全局和大国关系,影响深刻.目前,双方角逐的两大舞台分别是叙利亚和核计划.美决意更迭巴沙尔政权,摧毁伊叙战略同盟,终将得手.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可能性存在,但武力更迭伊朗政权之事短期内不会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5.
巴沙尔执政后 ,为扭转不利于叙利亚的中东时局 ,调整了叙利亚对本地区的政策 ,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 ,加强与本地区大国的合作。伊拉克危机爆发后 ,叙利亚逐步卷入其中 ,先是对美国“倒萨”采取不合作立场 ,继续推进与伊拉克的和解 ,继而又在安理会表达强硬的反战立场。其用意则是借力伊拉克问题 ,凸显阿以冲突。伊拉克战争期间 ,叙美矛盾激化 ,导致叙利亚地区政治环境转趋恶化。虽然巴沙尔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使紧张的叙美关系暂趋缓和 ,但伊拉克战争后 ,叙美分歧依旧 ,叙以僵局、黎巴嫩问题等仍将是巴沙尔政府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进程中引人关注的政治发展问题。20世纪以来,叙利亚政党政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演进历程,政治稳定因素贯穿于其政党制度的变迁过程,并深刻影响着叙利亚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内局势。复兴党的崛起是叙利亚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客观需要,其通过军事政变建立起一党执政、党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哈菲兹·阿萨德夺取政权后,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威凌驾于政党之上,复兴党沦为阿萨德家族的统治工具。叙利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具有浓重的军人夺权、个人专权、家族统治、教派纷争的色彩。随着巴沙尔的上台和21世纪初以来国际局势的变化,强压式统治之下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教派矛盾进一步凸显,巴沙尔既无力重塑其父的"奇里斯玛式"权威,也难以妥善解决威权主义政党制度的矛盾。阿拉伯世界政治的动荡以及外部干预,固然是导致叙利亚复兴党陷入执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其政党政治发展与民族国家建构的双重失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海湾地区大国沙特一直秉持低调稳健的外交风格,但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底中东剧变以来,沙特不仅高调支持以塞西为首的埃及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代表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自由与正义党主席穆尔西为首的政府,还出兵镇压巴林什叶派抗议运动,并积极介入叙利亚危机,支持叙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逊尼派主政的沙特和什叶派的叙利亚是中东地区两个重要的阿拉伯国家,沙特力挺叙反对派推翻巴沙尔现政权的背后,交织着不断恶化的伊斯兰教派关系,以及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利益诉求.沙特干预主权国家事务的做法有违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使沙叙关系空前恶化,加剧了叙局势的动荡,而且对中东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沙特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自2015年9月开始军事干预叙利亚危机。对于俄罗斯为何进行军事干预以及采取空袭的干预方式,国内外学术界尚存争议。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干预行动向不同的目标观众——包括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叙反对派、"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等——发出一系列的地位信号,以巩固和重塑俄罗斯的大国地位。针对不同的目标观众,俄罗斯使用了"炫耀性消费""分享性给予""倾向性解释"和"寻求性斗争"四种信号传导策略。就效果来看,俄罗斯的军事干预大致实现了其预期目标。通过地位信号这一视角分析俄罗斯军事干预叙利亚的目标与策略,不仅提供了一种理解国家行为的分析框架,也能为推动叙利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9.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8(4):12-16
叙利亚与黎巴嫩“特殊关系”的成因有四:安东·萨阿德“大叙利亚民族主义”的影响;共同的地缘、历史基础;泛阿拉伯生义、反殖民主义和反以色列的深层意义;黎巴嫩国家结构、民族构成和教派分布的镶嵌性特征。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的原因同样有四:泛阿拉伯主义动量的消失;美国单边主义与国际社会的压力;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在处理中东地区国家关系和大国关系时的务实态度;黎巴嫩民众对叙利亚认同感的缺失。叙黎“特殊关系”终结已是不争的事实,将会对中东混乱的政局造成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7月10日,叙利亚武装部队总司令、唯一总统候选人巴沙尔·阿萨德,在选举新一届总统的投票中,以97.29%的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叙利亚新总统,并于7月17日在人民议会宣誓就职,任期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