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91年3月20日下午,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电化教学楼的一个中等规模的会场,国内研究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研究气功以及对气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大学生及有关方面人士约百人,开了一个没有会名、会标的会议。依照中国人开会的惯例来看,这次会议显得神秘,甚至有几分紧张的气氛……这是一次有关气功的会议。一个魔术团的副团长出场了,他家三代祖传玩魔术。“魔术人师”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去广东表演魔术,当地魔术团的一个小青年慕名而来,非得拜师,大师奈不过,教了他几手简单的魔术。没想几年过去,徒弟则成了闻名深圳、香港的气功大师,且发了大财。一次徒弟应上海几名文化名人之邀来表演。表演前一天,他来拜师傅,央求师傅在徒弟表演时送上一瓶药,师傅又一次奈不过情面,答应了。第二天表演前,师傅心存疑虑,就对身边的另一个人说,我是魔术师,送药瓶上去恐引人怀疑,麻烦你送一下,那人说,“气功大师”也让我配合他,叫送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面对外国客户谈判的时候,有几个特点:第一,沟通比较直接,他直接问你公司赚多少钱,多少钱卖给他,沟通方式非常直接;第二,他沟通的方式虽然直接,可是他不一定在一开始就把底价拿出来;第三,喜欢单独跟外国人谈;第四,因为太注重事情的结果,比较忽略跟人的接触,所以美国人不可能跟你掏心掏肺,不可能在人际关系方面与你建立太多联系;第五,比较注重短期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气功养生治病在中国己有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气功,千百年来热潮迭起。为什么历史上气功热时兴时衰?当今这场方兴未艾的气功热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应当怎样认识?最近,我们请教了张烈和他的老师张学凯等气功名家。他们就这些全社会都感兴趣的问题,同我们作了一次长谈。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距离     
最近在瑞士的一次经历使我终身难忘:那天早上,我在经过一条空寂的马路时,见绿灯亮起,便信步往马路对面走去。不料,右侧有位老人指着他脚下的横道线对我说:“here,here(这里,这里)。”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杨桥新村退休职工赵承耀老人或许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朱基总理来看望大伙时,他就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向总理反映情况;总理热情地仰着脸,拉开嗓子,认真询问了老人的姓名,了解了老人所反映的情况,并立刻表态"我帮你查一查"。就在当天下午2点,区委领导亲自上门把反馈的消息告诉了赵承耀老人。总理对人民的态度,办事的效率和雷厉风行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按一般人的常规。C理,一个人站在高处向低处的人说话,会令低处的人产生心理压力、紧张、不安或不快。我们的某些"公仆",若他的下属站在高处跟他说个事儿,他心里早就不痛快…  相似文献   

6.
韩松 《瞭望》1988,(30)
1979年,我考入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中,我的另一些同学则没有这么幸运。后来才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中学未毕业便退学了,有的则进了职业学校。五花八门的职业学校算不算得上是这十年的一个特殊现象呢? 进重点中学读书,对于我来说,多少是运气。跟现在的孩子不一样,在小学里我几乎是玩过去的。聪明和机遇帮了大忙。我真正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是在进中学后。当我意识到那枯燥课本上的东西跟几年后  相似文献   

7.
邻居一位长者患有严重腰腿疼病好几年了,可近几个月来却象有神仙保佑似的好了!细一打听,原来是别人教他学会了一种“健身术”——跳老年迪斯科。从这种“健身术”,我又想到那气功、太极拳、剑舞、长跑、做操等等,这不都是“健身术”吗?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长寿之术。于是我想,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也很需要向我们的工作对象传授类似的“健身术”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原本就不仅仅是出了问题时解决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不仅仅是给人吃“速效感冒片”,也要给人服“人参蜂王浆”。比如,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7,(8)
正现在,好多外国人都在学汉语。中国的大学里有好多外国的留学生,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以前没有来过中国,对中国不了解。来到这里以后,除了跟老师学汉语之外,还可以了解这个国家。这几年来到中国的很多留学生,他们来自各个大洲,各个国家。他们有来做生意的,有来旅游的,有来学习的,也有来看望亲人的,他们都会说一些汉语,也都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范绍增  沈醉 《各界》2008,(5):31-33
我和杜月笙是从1925年前后开始往来的.当时我在四川军阀杨森部下当第七师师长,驻防在万县.杜是上海青帮头子,我早已听人说过.我是四川的袍哥大爷,他也知道.由于这一关系,他便经常介绍他的徒弟们来找我,要我帮助他们在我的防区内收购鸦片烟.……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4)
正去年夏天的一个早上,我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右手食指有点疼痛,一连好几天,疼痛的症状不但没有一点减轻,反而看上去有点红肿,而且手指里面开始有些发黑。对此我不敢掉以轻心,赶紧到我的医保医院。医生给我做了各项检查,并没有发现手指有什么实质性病变,他最后的诊断是"无名肿痛"。医生给我开了3天的消炎输液针,另外又开了一点敷的药,他说:"你先打几天针,敷点药看看,如果没有好转赶紧再来看。"打了几天消炎针,敷了几天药后,疼痛的症状一点也没有减轻,相反,看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位留美归国省亲的好友来我家,也许是久别乍遇的喜悦,我俩谈锋甚健。后来他讲了一件至今都懊恨的事,搅得我数月来也思绪不宁,慢慢地就想到了写这篇文章。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一个美国学生问我的朋友说:“我跟一些东方人谈话,觉得他们很有礼貌,很尊重别人,但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  相似文献   

12.
王乾荣 《民主》2007,(4):47-47
关于“龙图腾”的事,这几天闹得挺凶。一个人说,别让龙做中国人的图腾了,因为在外国人印象里龙是邪恶的;很多人驳他说,龙是咱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象征和符号,提出取消龙图腾的人,简直是“想拆毁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礼仪之邦     
娄岩 《侨园》2012,(11):23
在美国,每周去自助餐馆几乎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过去是为将就儿子,因为他很喜欢在那里挑挑拣拣,这许是一个孩子潜意识里渴望自由的开始吧.后来,儿子上高中,上大学了,他的朋友都是美国人,有机会我就会请他们一次.不为别的,就是想给儿子争点面子,而他们的选择也是自助餐馆.慢慢我也开始喜欢那里了,因为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对平时过惯了呆板、单调生活的人,总是对改变,哪怕是很细微的变化都会情有独衷.  相似文献   

14.
行到水穷处     
《民主》2017,(12)
正写短篇我是新手。不不,准确一点说,是多年生疏之后寻摸着重新入门的那样一种人。回想40年前,跟大多数年轻写作者一样,我也曾是从短篇起步进入文坛的。上世纪80年代有几年,打开"报刊小说选目",同一个月的目录里能见到我的三四处名字,可见年轻时也是个勤奋的女孩儿。可惜写来写去写不好,总在潮流之外转悠,也入不了评论家的法眼,自己觉得很无趣,遂放弃短篇,专攻中篇,后来又迷恋上了长篇,再后来更是  相似文献   

15.
正太极拳注重"精、气、神"的修炼,能够改善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随着太极拳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及推广,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推动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一、太极拳运动在高职院校普及和推广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而学习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心静身正,自然呼吸,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求参练者排除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动作练习中。长期坚持练习,能够激发大脑的潜在机能,提高身体部位的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提高学习的专注力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文采阁,中华文学基金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为欢迎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文学颁奖大会的人们举行的宴会上,碰到了认识多年的一位朋友。他悄声告诉我:冰心老人病了,从年初一直住院,开始是肺炎,再有其他并发症;现在好点了,不过身体很虚弱,人一下子像老了10岁,很沉静,也不大爱讲话……听到了这个消息,我强烈地思念起冰心老人。  相似文献   

17.
威言 《党政论坛》2009,(16):52-53
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书法家。那天,我们几个人相约去参观他的工作室。啜着香茗,听着音乐,看着满眼赏心悦目的书画,我向那个书法家发问道,您练了这么多年书法,有没有写得最拿手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18.
本人有一邻居是四川人,他腌制的泡菜酸辣适度、清脆爽口,他的“作品”经常被我等邻居享用。老是腆着脸托钵蹭菜吃,虽然人家每次都笑脸相迎,但终究不是个事。于是我便产生了自己也学一手的想法。邻居慷慨献技,我便如法“炮制”,开始理所当然地出了几次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人腌技大长,就连邻居都说已经盖过他了。说句实话,说水平超过他那是人家给咱戴高帽,不过我却通过腌泡菜获得了题外的收获,发现了“泡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得出一个结论:腌好泡菜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相通之处。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个相对封…  相似文献   

19.
世界掀起"汉语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娜 《侨园》2007,(2):12-13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度。汉语作为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代表中国的语言符号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语言学习的焦点。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1亿。还有人预测,不久的将来,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汉语热”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里全球语言学习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20.
栅栏和桥     
孙开元 《党政论坛》2013,(20):58-58
从前,有兄弟两个靠他们毗邻的农场生活,有一天,他们发生了矛盾。四十年来,他们并肩劳动,共同使用着机器,需要的时候交换劳工和物资,一直都没有发生过争执,这是哥俩第一次有了严重的裂痕。随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一天早上,约翰的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打开门,看到是个带着木匠工具箱的人。“我想找个地方干几天活。’’他说。“也许你在里里外外的会有些零活。需要我帮忙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