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张典 《唯实》2000,(Z1)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何干之以<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一书阐释他的新启蒙思想.他对"何谓启蒙"以及启蒙主体的自我解答,对人文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激情言说,带有启蒙古典色彩的文化重建设计以及对"新启蒙运动"的多雏理解,他的启蒙思想展示着中国启蒙历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3.
启蒙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思想发展潮流,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进行思想启蒙成为他终其一生的工作。“五四”以后鲁迅与其他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主要以开展传统批判为其特色,可是思想启蒙的目标任务始终没有变更。我们从思想启蒙的视角再次解读《祝福》《明天》《离婚》和《伤逝》四篇妇女题材的小说,会发现鲁迅进行思想启蒙的意识和思路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孙成竹 《理论学刊》2020,(1):141-150
在分享启蒙运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在德国语境中,德国早期浪漫派反思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自我悖反,阐发一种新理性与新史观,引领人们超越启蒙运动的狭隘视野,重新领悟理性与情感、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场意识领域里的新启蒙,开启了现代性的自我理解的新视界,为现代主义、现象学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史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平 《理论学刊》2014,(3):118-122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启蒙形式经历了由白话教科书到戏曲、宣讲再到白话报的递嬗调适过程。白话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启蒙运动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原因就在于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将启蒙的根本目标、现代大众传媒的跨阶层传播以及白话的俗文体性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白话文运动中,白话报不仅取得了空前的启蒙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对新知识者摆脱"体用分离"的语言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晚清白话文运动启蒙形式的最终选择,实则是启蒙运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冲突、相互激发的结果,白话报这一启蒙形式的兴起预示着自戊戌维新以来的近代启蒙运动已演进到一个关节点,它即将冲破既定的雅俗阶层界线,由居高临下的单一启蒙架构转换为多种文化力量颉颃竞进的五四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6.
启蒙的政治理性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它为政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公共性”支持。然而,启蒙的政治理性在当代却遭受到大众民主理论、批判理论、精英统治理论、系统功能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启蒙运动尽管有很大缺点,但其政治理性的理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全顺 《理论学刊》2015,(12):116-121
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和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不同于西方启蒙。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即不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和启蒙思想转变的内在理路,前者可化分为戊戌启蒙、辛亥启蒙和五四启蒙,后者可以概括为传播现代理念、建构现代国家和塑造现代国民三个方面。这些启蒙思想和内在转变的理路具有不同于西方近代启蒙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谢素科  黄虎 《湘潮》2013,(5):24-25
世界主义思想是莱辛启蒙思想的一部分,相对于启蒙运动的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革命做舆论准备来说,世界主义思想似乎没有直面问题,但从其与民族启蒙思想的关系、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作用和对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剖析后,我们认识到莱辛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对封建割据现状的迎头痛击,是最能够表达出莱辛启蒙思想和爱国情怀,实则是对其启蒙思想的一种看似矛盾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1778),伏尔泰是他的笔名.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  相似文献   

10.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近代中国著名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陈独秀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巨大威力。从江南乡试接触《时务报》受启蒙,到反袁复辟创办《新青年》倡革新,再到国家危难之时创办《热潮》讲抗日,他创办过多种报刊。新闻实践长期伴随他的政治活动,并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经验,具有精湛的新闻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与启蒙关系问题是一个有待深入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既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儿子,又是启蒙的尖锐批判者。他批判了启蒙的阶级立场及其“应当”逻辑,吸收转化了其人道理想;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使在启蒙那里陷入乌托邦的人道理想具有了现实可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现代性哲学。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被称作中国的启蒙运动。所谓启蒙.是说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未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处在蒙昧状态.不了解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不明白民主到底是什么?要想建立现代国家,就要使人民首先是青年明白什么是民主.认识自己的权利,自觉为维护公民权利而斗争.用陈独秀的话就是“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启蒙发生了转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命题是在对"救亡压倒启蒙"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的。高举马克思主义启蒙旗帜,担负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当代使命,需要正确审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封建专制制度已经在现代启蒙思想潮流的冲击下百孔千疮,但它的深远影响却不容低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专制的幽灵仍然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并常常与所谓“现代意识”混杂在一起。我想,如果连一些十分优秀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这些人常常是启蒙的先驱和灵魂)在政治上反封建的同时,在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专制的倾向,那普通人生活中因专制的恶习引发的问题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鲁迅是启蒙思想家,但在家庭生活中,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大男子主义”。在王晓明的《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一书中,就记录着鲁迅曾经反…  相似文献   

17.
韩雅丽 《世纪桥》2013,(5):29-29,31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启蒙的逻辑及其意义做了理论探讨。首先考察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启蒙”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且阐明了启蒙以及启蒙理性的基本含义;其次,文章结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观点阐明了启蒙理性由于自身所蕴含的危机最终走向工具化的技术理性的内在机制,即启蒙辩证法;最后,文章指出了启蒙理性所内蕴的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确是蕺山门下三杰之一,明末淸初重要的儒家学者、思想家。他治学无所依傍、无所瞻顾,唯是是求,绝不附和雷同,故其思想不仅表现出一种处处标新立异的风格,而且体现出强烈的启蒙特性,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早期启蒙时代精神。陈确的启蒙儒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也被称为哲学的时代。但是,这里的“哲学”并不是德国古典哲学意义上的“哲学”。就是说,法国启蒙哲学中的“概念”将形而上学的含义化解到最小,因为其中充满着活生生的对人性的描述与分析。本文详细论述了18世纪法国道德观的核心内容即幸福观念,指出了启蒙世纪的另一半,在理性启蒙背后的浪漫因素。正是在这些因素中,含有20世纪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的思想种子,给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以诸多创造性的灵感。  相似文献   

20.
佛教之复兴为近代启蒙文化的一个庶出而又深刻影响了主流思潮的重要特色.梁启超曾言“晚清思想有一伏流日佛学……晚清所谓新学家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众多著名的政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如谭嗣同、梁启超、沈曾植、陈三立、夏曾佑、宋恕、汪康年、章太炎等.不同程度地与佛教发生过交涉。鲁迅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化的思想巨匠,亦曾究心于佛学,用力甚深。本文特对鲁迅与近现代佛教人士的交往略加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