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毒成瘾的标准,国际医学界持病态说的观点,但在中国适用的标准有着不凡的历程。公复[1998]3号文对吸毒成瘾采用行为说标准,规定只要有证据证明有吸毒行为就可认定为吸毒成瘾。随着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的戒毒方针在《禁毒法》中的确立,《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也从医学角度对吸毒成瘾进行了重新审视,采纳了吸毒成瘾病态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出台,使吸毒成瘾认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使戒毒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将对禁毒工作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中关于吸毒成瘾的定义及认定主体资质和认定条件等规定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建议将吸毒成瘾定义为:“本办法所称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主动、反复使用毒品而产生的机体依赖,主要表现为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应用串联质谱方法分析吸毒者毛发中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PCP)国内尚未见报道。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不需要用溶剂将PCP从毛发中提取出来。从PCP吸毒者毛发中只检测到PCP,没有检测出其代谢产物。被动吸收试验发现毛发可从水溶液中紧密吸收PCP,这类似于身体对PCP的结合。检测结果表明:PCP可被非吸毒者的毛发吸收,且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吸毒"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现行刑法中所称的"吸食、注射毒品"的统称,近年来随着我国吸毒人数的快速增加,吸毒案件就成为治安案件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案件,在吸毒案件的查处中,涉及两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吸毒行为的认定和调查取证.对吸毒案件的调查应形成以尿检结果为主、其他证据为辅的证据体系.  相似文献   

5.
毒品危害是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只有完善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才能有效地杜绝吸毒违法活动的蔓延。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坚决防止对吸毒人员的失控漏管。  相似文献   

6.
贪污贿案件中的证据具有言词多、间接证据多、一对一证据多、书证多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的认定和证据的使用还存在着轻信口供,草率定案等问题,这是一种主观主义办案作风,违背了实是求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招标、投标作为一项新的经济制度引入我国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类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嫌疑人的认定是一个难点。公安机关应认真调查投标价格、标底、标价制定的过程,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同一认定理论是司法鉴定与刑事侦查领域中的重要基础理论。文章从司法鉴定和刑事侦查领域中同一认定理论的运用入手,分析了两者在同一认定的主体、方法手段、适用程序方面的差异性,指出了司法鉴定与刑事侦查中的同一认定理论融合的意义与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昆明市五华区在社区戒毒中积极探索吸毒人员社区矫正方法与途径,切实体现了<禁毒法>"以人为本"戒吸帮教工作理念.本文在分析社区矫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全国涉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样本 ,通过对 2 4 0例吸毒者独立的访谈调查 ,就吸毒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 ,以期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吸毒人群心理状况的研究是毒品和吸毒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此类研究基本均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的量化研究,而从吸毒者角度讨论因使用毒品而带来的主观心理体验的研究则较为罕见。本研究基于标签理论视角,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36位吸毒人员关于吸毒经历的主观心理体验。研究发现,吸毒者被标签化的过程普遍包含了隐瞒、被发现、被贴上标签以及标签的内化这几个阶段。而在这一历程中始终伴随着的是社会歧视与排斥。一些吸毒者选择接受这一事实,而另一些则表示了不满与反抗。从心理体验的角度出发,吸毒者被标签化的经历也可总结为害怕歧视、感受歧视、面对歧视以及最后对歧视的或接受或反抗的心理过程。基于这一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应转变禁毒戒毒工作的犯罪学视角,并配合以禁毒教育内容与宣传策略的改变,从而修正社会大众对于毒品和吸毒者的刻板印象,并缓解吸毒者被标签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短视频侵权中的注意义务,是平衡原作品著作权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认定,是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前提。平台参与短视频制作,直播平台上视频产品的权利归属,平台在短视频上加注水印,平台与用户权利和义务的划定,有助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存储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认定。影响网络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认定的因素是多元的。短视频制作者所侵犯的影视、综艺节目等作品的知名度,案涉视频的时长,《用户服务协议》中的侵权告知条款,网络平台引诱用户上传侵权视频的行为,平台因侵权视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平台人工审查程序的存在,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短视频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注意义务的认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货值金额”一词的由来和“货值金额”认定的相关法律规定出发,重点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认定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遭受工伤的劳动者的权利和利益的重要立法。经过几年的运行,由于立法在保障劳动者的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和分散用人单位风险等方面有所创新,因而对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及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间接征收认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投资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关系到政府在多大范围内行使管理外资的权力而无需向投资者支付补偿,背后是东道国利益与投资者利益的权衡。学界基于仲裁实践对此问题的探讨集中在传统间接征收认定标准上,而传统的三种认定标准各有其内在缺陷,且并没有给予仲裁庭一个具体的路径指引,因此仅仅停留在间接征收认定标准的讨论并不足以解决复杂的间接征收认定问题。根据国际投资条约和仲裁实践的新发展,间接征收认定可以采取要素分析的方法,具体分析影响间接征收认定的诸要素,包括政府措施的经济影响、政府措施的目的、政府措施对投资者合理期待的干预程度以及政府措施的持续时间。在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仲裁庭应坚持个案分析、综合考量诸要素以及比例测试的间接征收认定路径,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者利益与东道国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侵权案件中侵权责任的构成 ,因果关系为必备条件之一。因果关系的认定是哲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与法学领域的交叉。法官应当注意到判例及学理解释对类似因果关系推定等问题上指导意义 ,做到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学界对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颇丰,但由于原告资格的界定及其构成要件的标准不一,加之现有法律规定的模糊性,造成人们认识上和司法操作上的混乱.根据诉之利益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逻辑契合情况,有必要引进诉之利益的模式来判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从而使我国行政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认定能达到宽窄适当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清代侵占罪(拐带财物罪)与盗窃罪往往撕扯不清,其关键区分就在于事主是否由于信任而将财物托付给行为人照管。信任而托付照管在现代就是交由别人占有。这和现代刑法中侵占罪和盗窃罪的认定的关键在于是否由行为人占有财物而区别简直就是一样。古今刑法理论在某些领域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益诉讼中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没有确立相应的理论标准,规范中也未明确规定,实践中也缺少相对统一的做法,这就导致行政公益诉讼中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事实上处于一种制度边缘化的存在,不能发挥核心作用。理论上,行政公益诉讼中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认定的标准包括明确价值和受众的导向,需具有行政性特征,具有可诉性,并且要考虑地域和层级间对公益判断的差异。理论标准导入规范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可分性。国家利益以国家意志和发展需要为导向,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重大政策性文件加以确定;而社会公共利益则应处于开放状态,除部分列举外,考虑到地方公益的差异,宜将判断的权限下放至行政公益诉讼各参与主体,最终由法院在各方意见基础上加以判断裁决。  相似文献   

20.
入户盗窃未遂认定为盗窃罪还是非法侵入住宅罪,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时已有定论。但是,新修订的入户盗窃取消了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因而从法理和实践角度,对入户盗窃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如何判断行为人以盗窃故意进入房屋、入户盗窃着手的标准等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