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文密在《理论前沿》第24期刊登文章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埘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工作只有在选拔干部、管理人才等各项工作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党内外和谐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新的要求。党章总纲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增写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强调要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贯彻落实;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全党的团结统一。党的领导的自然段增写了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容,明确提出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必须把国家治理领域和政党治理领域的问题结合起来,全面从严治党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丰富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提升了"发展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境界,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全面从严治党对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保证作用体现在提供榜样示范力量、创造良好政治生态、夯实凝心聚力基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党提高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提高进行科学思维、提高应对风险和战胜挑战、提高社会动员和资源汲取、提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新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目标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和谐社会的新要求,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协调各阶层利益,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以公平公正为宗旨,关注新兴阶层与特殊群体,创新社会保障体制;以“安定有序”为目标,防范社会生活重大风险,建立新型的、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体现“生活质量”原则,重视微观上公民心理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建立,但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为此,需要确立基本的思路和应对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郭升  孙杰 《党政论坛》2007,(10):27-28
凉城新村街道是2005年上海市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综合试点单位之一,社区党工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推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力量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了社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社会阶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社会阶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新兴社会现象,一方面,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新社会阶层虽然存在消极因素,但总体上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群体,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支持改革开放政策的力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因此,应积极引领新社会阶层发挥和谐功能,共同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就党的建设的目标、总体布局和具体工作思路作出一系列新部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5,(2):39-4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重视。有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具备社会、政治、思想三个重要基础,其基点是人与人的和谐,关注点是合情合理合法地调整利益关系,关键在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05,(3):19-2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我们党基于对自己执政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和对国际经验进行深刻反思,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3.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温家宝说,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把实施范围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今年中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王震 《求知》2008,(1):42-43
一、法治、和谐社会的内涵 (一)法治的内涵有学者认为.法治的内涵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法的普遍遵守.即法律高于任何权力、任何其他规范、任何个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不承认有法上公民或法上团体:良法的实体(内在)价值,即良法的实体内容,指法律必须保障自由、平等、权利等基本人权;良法的程序(外在)价值,即形式,通常指:法不溯及既往、法的明确性、公开性、法律的普遍性(不得制定针对具体个人的立法)、不矛盾性(法律不得相互矛盾)、法律的可行性、法律的安定性等等;基本制度原则,包括国家机关分权制衡制度、司法独立制度、司法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李国旗 《求知》2007,(2):9-10
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法治的过程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样也是法治实现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具有逻辑和历史同构性,同时如同其他历史类型的社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即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塑造合格的主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艳慧 《求知》2006,(1):28-2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