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丹 《长江论坛》2007,(1):92-95
“五四”时期,我国思想界和出版界空前活跃,儿童文学译作数量大增。这些译作在内容上呼应了“五四”时期对爱和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五四”时期的儿童观念和价值取向。当时的译者虽然普遍认同以儿童为本位的翻译观念,但在翻译方法上却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不断丰富了社会主义旗帜的科学内容。在民主革命时期,确立了经过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将四项基本原则写在社会主义旗帜上;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本质、"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先后写在了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上。这些科学内容都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结果。有了这种自信,在未来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容必定会增加新的更多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的时期,积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掌握和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重要作用。 一、延安时期开展学习的途径 理论教育常抓不懈。延安时期党制定了大量关于学习的方针政策,开展了学习竞赛和整风运动,进行了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功建设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1938...  相似文献   

4.
自1923年冬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创办以来,党校已走过了67年的发展历程。这段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初创到延安整风,这是党校为适应革命和战争的需要而诞生、并逐渐发展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张广智 《前沿》2005,(10):22-24
邓小平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理论品格,与时俱进与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路线紧密相联,革命和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只有思想上、理论上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管理学是针对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的学科。它着重阐述关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基本职能和基本过程等内容 ,它具有涉及面广、知识量大、实践性强等特点。学习这门课程时 ,应注意重点把握以下内容 :一、企业管理发展各阶段的主要代表理论及其特点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了传统管理时期、科学管理时期、近代管理时期和现代管理时期 ,各个时期的管理都有其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传统管理时期虽然没有比较明确的管理理论 ,但出现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等管理思想 ,这个时期管理的…  相似文献   

7.
我的统战缘     
大学同学聚会上,同学们都很诧异:“你怎么跑到统战部啦?”我笑答:“因为我与统战有缘!”缘份一:话说统战大学历史专业毕业的我,在中学做了10年的教书匠。回顾10年的教学生涯,最能让人回味的还是课堂上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段内容的讲述。在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1949年)历史时,我常常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索,突出这一贯穿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四个历史时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详细介绍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和所…  相似文献   

8.
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也给人们留下新的思索和探索空间。三大巨变支撑伟大的时代人类历史上堪称历史时代的时期,是那些具有贯通的主题、出现巨大历史变化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无疑是这样的时期。30年完整演绎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任何别的政治制度一样,不是凭空产生的。在近代历史上,各个阶级、各种社会势力围绕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探索和激烈的斗争,但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参议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人民代表会议。这些成功实践,为建国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奠定了  相似文献   

10.
7月 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在京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 79周年。与会者认真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在座谈会上说,中国共产党成立 79年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前赴后继,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的历史时期,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伟大贡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向中国共产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祝贺。蒋正华说,在世纪之交,在历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时伟 《群众》2021,(2):60-62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中,延安时期是最为特殊和关键的历史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与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沉睡的国人。新文化运动同人从救亡和民族再造出发,提出了解除封建制度对身体的束缚,提出身体个性化发展、身体民族化发展,契合了时代的要求,不但开启了思想上的革命,而且开启了身体上的革命,为后来革命身体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支持。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身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蓬勃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党在组织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党的时期。延安整风对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促进了党的成熟与发展,完成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目标,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钱学森,在人生志向上立志报国,踏上了航空航天之路;在思想觉悟上追求进步,铸就了爱党爱国之魂;在科学方法上求真务实,奠定了严谨治学之基;在知识结构上文理相通,孕育了全面成才之道。考察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期的求学经历发现,在交大精神的感召下,钱学森走上了从事航空航天研究之路。交通大学时期是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世纪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及人才培养机制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西柏坡时期(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这伟大历史转折的实践中,铸就了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一、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聚焦点。这个聚焦点是以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为  相似文献   

16.
在1819-1965这一段时期,新加坡历史上经历了殖民、联邦两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统治阶级对待族群关系的态度也不同,经历了种族隔离、种族冲突两种形态。大的演变之中,也存在着小的波折和复杂性,比如殖民时期的日本殖民时期就和英殖民时期不一样,而且建国伊始新加坡领导人还有一段很强烈的危机意识萌发状态。新加坡从开埠时期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造成不同种族以及种族内部的隔离,到马来联邦时期由于民族主义的煽动,引起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的种族冲突,马华冲突直接导致新加坡独立。独立之后的新加坡,感觉到了周边国际关系和在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双重压力,由此萌生了使新加坡受益匪浅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建立过党领导的政府,但在名称上没有使用人民政府的表述。那么,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和怎样提出的呢?  相似文献   

18.
金子求 《传承》2010,(24):16-17
毛泽东和张闻天都是中共早期领袖人物。张闻天在毛泽东取得领导地位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二人间的合作在中共党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从遵义会议前后的反"左"倾时期、张国焘"右"倾分裂时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后三个时期探讨张闻天对毛泽东取得政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建成“新农村”是多年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与心愿。革命战争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的不同阶段,几代中国领导集体在农村建设上进行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理论铺垫和建设基础,全面发展的“新农村”正在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国民党当局宣布终止持续40年之久的“动员戡乱时期”。这是台湾政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岛内外政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必将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演变产生重大影响。这一举措正受到岛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笔者在此就“动员戡乱时期”的形成、国民党当局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的原因、影响等谈点粗浅看法。“动员戡乱时期”的形成1946年6月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继续推行一党独裁专制统治,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全面内战。美国为了确保其在华利益,在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给国民党政府以大力的支持和援助。我军经过一年的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