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察培训方法的创新及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新检察教育培训机制是全面推动检察工作的基础动力机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目标的确立和培训理念的更新;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等诸多重要方面.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教育培训机制,不仅仅是指培训方法的创新改进,也不单单靠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制度,它要求检察教育培训体系中各个要素互相促进、相互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要确保检察工作成为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又要确保检察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就必须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检察执法观统领检察工作,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确保检察职权配置和检察职权运行机制更加合理;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检察教育培训机制,确保检察办案主体的综合素养能够适应新时期检察办案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加强检察技术和检察信息化建设,增强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确保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所需要的科技支持不断跟进。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些年出现的有代表性的检察文化的概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对这些概念进行批判性分析,有助于提出检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文化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和界定.从进一步推进研究和实践的角度考虑,可以将检察文化界定在精神成果的范畴之内,突出检察职业规定性的本质特征,并可以初步将检察文化的内容划分为检察观念、检察伦理和检察形象等三个层次,从而为检察文化建设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的框架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相结合的实践产物。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的检察制度,是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没有中国特色社会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机制的行政诉讼制度,也是不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民事检察监督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监督机制,对于遏制司法不公具有极为现实的作用.对民事检察监督范围的科学界定,是研究民事检察监督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监督机关依法履行检察监督权的权限范围.民事检察监督应从审判独立、当事人处分权、裁判稳定性的关系等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检察监督的实际规定,进行范围的界定和划分.  相似文献   

6.
检察学范畴体系不仅构成了检察学理论体系的骨架和核心内容,而且在结构、层次以及反映研究对象的深刻程度等诸多方面决定着检察学理论体系.构建检察学范畴体系必须遵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等科学方法.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要素包括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检察范畴是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依次为检察监督、检察权、检察职能和检察规律范畴,检察制度是检察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终点.构建并逐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检察制度是我国检察学范畴体系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7.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及其全体检察人员共同拥有的、用来指导彼此行为的价值观体系。检察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作用。目前,欠发达地区的检察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够正确,精神内涵不够突出,区域特色不够明显。欠发达地区要完善检察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强调当地检察院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检察理论研究是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法律监督能力建设,努力打造检察业务品牌,推动杭州检察工作"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杭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把检察调研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调研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检校共建等措施,不断创新检察调研工作成果,为杭州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检察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从总结过去检察政治工作的经验,到推动今后检察政治工作的发展.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谋划和提高检察政治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科学性、实效性,就要充分发挥检察政治工作的引领、固本、育人、强基"四个作用",并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检察文化建设主要存在对检察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检察文化的物质外在形式和检察文化特色不明显三个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检察文化虚无论、服从论和工具论三种错误观点。可以从提高对检察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科学开展"文化育检"、拓展和培育检察文化载体和打造职业性、地域性特色检察文化等四个方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