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6,(12):10-10
11月15—17日召开的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吹响了建设和谐重庆的号角。 建设和谐重庆。让和谐的阳光普照,当务之急,重庆要破解三大难题。 ——解决就业难题,巩固“民生之本”。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扩大就业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相似文献   

2.
中新 《党建文汇》2006,(11):14-14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新增劳动力345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政协常委陈明德举例说,今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为2500万人,预计可安排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为1400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由2000年的117万猛增到2006年的413万,但每年有超过30%的毕业生无法实现顺利就业。2007年,大学毕业生将突破历史纪录达495万,其中140多万大学生将无法实现当期就业。面对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面对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给予解决?笔者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预计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就业问题是和谐重庆建设的“症结点”和关键环节,是推动和谐重庆建设的“牛鼻子”。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时期要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转移就业200万人,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这一目标尽管任重道远,但来自开县和渝中区的这两篇报道表明,只要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提出的扩大社会就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汪洋书记提出的“通过努力,使主城区成为全国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城市之一,使重庆成为全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好的省份之一”的要求,从而为构建和谐重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贵州速度     
《当代贵州》2012,(5):10
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 2011年贵阳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4万人,就业技能培训2.65万人。全市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75亿元,扶持4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3.56万人,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广大公民提供就业机会,既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我省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一、现状(一)劳动力就业情况1、就业总规模。2001年,我省就业劳动力为3607.96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3.7%,其中农村为2856.7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77.5%,城镇为751.26万人,劳动力参与率为62.3%。2、就业变化特点。一是城镇就业人数增加,就业形势朝好的方向发展。2001年末,全省城镇劳动力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5.72万人,今年5月又比去年末增加3.7…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评估,我国正处于全国性就业高峰期,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待岗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多股劳动大军几乎同时涌入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一轮严峻的就业压力。其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业也是全国各大城市所面临的第一难题。根据统计。截至1950年9月底全国城镇失业人员达到472.2万人.失业率高达23.6%。①以北京为例.根据1949年北京市公安局的统计,当时全市人口约2,004,807人。其中失业、无业人口有40—50万,约占20%。  相似文献   

9.
2005年,湖南省岳阳市就业服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致力于民生殷实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就业再就业创新高,新增就业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7万人,“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农民转移就业创新高,新增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通过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内。  相似文献   

11.
就业乃民生之本。我国在2003年首次将“新增就业”列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体现了政府对就业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GDP增长9.5%的带动下,全年实现新增就业980万人,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新增就业岗位900万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人,登记失业率4.2%,虽然只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却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都会面临十分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对仍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职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第一,要在我国的长期发展战…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尽管受“非典”影响.全省城镇仍比去年底新增就业23.16万人.扣除退休等自然减员2.61万人.实际新增20.5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41.1%。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87万人.完成47.2%,农村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达1032.57万人.减少98.8万人。上半年的劳动就业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广大公民提供就业机会,既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本文针对我省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中国就业的整体形势可以这样概括:总量上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首先,总量上压力大。近几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劳动力1200~1300万人。即使只计城镇人口。2004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980万个,  相似文献   

15.
易博文 《学习导报》2011,(10):12-13
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用工难"必然导致"用工贵"。冷静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跟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这是"用工难"、"用工贵"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多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经过30多年的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绝对量逐步减少。"十五"期间,我省新增农村劳动转移就业人数是364万人,"十一五"期间大约409万人。省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牧川  郭绪雷 《党风建设》2003,(10):18-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当前,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难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岳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认真做好农村转移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岳阳市劳务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岳阳市总人口520万,其中农业人口409万,现有农业劳动力212万。2002年,全市成为非农劳动力的农民有85.87万人,其中:劳务输出62.1万人,乡镇企业安置15.5万人,进城投资兴业4.9万人,村级企业就业3.37万人。2002年岳阳市劳务收入53.49亿元,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两倍,占到农业总收入的44.8%;使农民年人平增收130元,占农民纯收入的  相似文献   

18.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工作千头万绪,若论轻重缓急,重中之重应是抓就业。姑且不讲“民以食为天”、“就业是民生之本”这些道理,就拿眼前的燃眉之急来说,就业问题已成为头等压力。从重庆来看,至少有“四座大山”:一是今年高校和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有30万人,而重庆今年全年的新增就业岗位只有22万个;二是年后不能按时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至少会有几十万人;  相似文献   

19.
今后 5年,我国乡镇企业将新增 1000万个就业岗位。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的增多,将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根据有关规划,从今年到 2005年,我国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年均增加 200万人,到 2005年将达到 1 35亿人。   据介绍,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 4 7亿人,其中富余劳动力就达 1 6亿人。乡镇企业成为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收人增加的主要途径。近 5年来,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人占农民人均纯收人的比重增加了 4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将新增岗位千万…  相似文献   

20.
津滨 《求贤》2010,(11):54-54
今年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不断转变服务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截至8月底,全区新增就业3.2万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89.2%。新生劳动力就业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0.3万人。日前,南开区又以“广聚四海英才.建设科技南开”为主题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区政府领导和市人力社保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场指导.活动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