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iktatur/Dictatorship"一词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外辞典中被译作"主国之职"或"独裁官之职"。马克思主义德语原著术语"Diktatur"在十月革命实践推动下进入日语,日本社会主义者按早先传入日本的《英华字典》模式造词,以和制汉字词"独裁"对译,并会通英语词"Dictatorship"。留日旅日中国人早期多采用"独裁"译法,同时还配词"专制"、"专政"、"专断"等对译英语、法语文献词。中共成立后,直接从德语母词和俄语母词"Диктатура"翻译。"独裁"、"专断"、"专制"和"专政"作为语素与"平民"、"劳农"、"劳工"、"劳动阶级"、"无产阶级"等词搭配,形成"平民独裁政治"、"劳动者专断"、"劳动独裁"、"劳农专政"、"劳工专政"、"劳工阶级专断政府"、"无产阶级专断"、"无产阶级专制"、"无产阶级独裁政治"、"无产阶级者独裁制"等"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多种译法。"Proletarian Dictatorship"在中国经历了从多种译法到统一译法的概念发展史,并完成了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中国化延伸,"专政"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和国家的"致命伤",那么"庸政"、"懒政"则是党和国家的"慢性病"。不管"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中央在"打虎拍蝇"的同时,铁腕惩"懒"治"庸",对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者"动刀子"、"出重拳"。同时,多地也纷纷出台问责新规,向"为官不为"的现象说"不"。伴随着一  相似文献   

3.
"两学一做"的实践逻辑表现在:一方面,"一做"是"两学"的落脚点。"做"合格党员的实践不但是"两学"认识的来源,而且是"两学"学习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还是检验"两学"认识发展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两学"是"一做"的理论指导。"两学"是"一做"的时代指引,只有严格的"两学"才能推动"一做"取得成功,,实际工作中要反对走样的"两学",防止"一做"走向形式主义,最终确保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与"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者经由马克思主义者介绍而接受历史主义。延安时期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发出贯彻历史主义的号召,并对历史主义观点作出"中国式"的阐释。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坚持历史主义,除秉承"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历史主义态度外,还应当恪守"必然"与"偶然"、"普遍"与"特殊"、"动态"与"静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主义原则,采用"历史比较"、"逆向考察"、"阶级分析"、"矛盾分析"的历史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5.
1979年3月英国总督麦理浩的北京之行,代表英国方面以香港"土地契约"问题为"突破口"逼中国方面对过"九七"的"英国管治"让步的"发难",第一次将中英两国政府"长期搁置"的香港"九七"前途问题公开化.而邓小平"叫香港的投资者放心"的正面回应,初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关于"九七"前途问题"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的战略思考.以此为契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初步调整当代中国"国家统一"的战略重心,将以"一国两制"的"新思维"解决香港问题的"时间表"提前,开始逐步探索将"台湾版"的"一国两制""香港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着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的寻究,结合"中庸"范畴对《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章义理做了一番深入辨析,并将由此导出的见解引向常被置诸"生知"主题之下的其它章句——如"阳货"篇"性相近"章、"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文章指出:(1)"生知"者是孔子为了督促"学知"者、"困学"者、"困而不学"者孜孜以学而作的一种悬设,"学知"、"困学"、"困而不学"所指皆非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学习态度。(2)"性相近"之"性",乃"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亦非"兼气质而言"之性者,它意味着从"气质之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性状那里被觉悟到并拣择出来的"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意味着对"心"的种种善端的觉悟、拣择、扩充,它是一种以"仁"为价值归趋的性向。(3)孔子"非生而知之者",其"信古"、"好古"或在生命化的讲习的义趣上,或在范本效仿的义趣上,无论是哪一种"信古"、"好古",其宗趣皆在于学"为仁"、学"为人"。"学"以"为仁"而"为人"是隐贯于诸章之间的一种真切而灵动的义趣。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阅读:必须深化理论传播规律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撑,努力让只见"故事"不见"中国"的"轻"作品"重"起来,让只有"中国"而缺少"故事"的"薄"作品"厚"起来,让脱离实践的"虚"作品"实"起来,让叙事平平的"弱"作品"强"起来。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主动讲好  相似文献   

8.
杨荣 《求实》2016,(10):15-21
"道德"与"历史"在何种意义上能够得到和解,关键在于对"道德"与"历史"作出合乎马克思的解释。即将"道德"解释为"解放的道德"、"历史"解释为"发展社会学"与"解放辩证法"的"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与"历史"得到和解与统一。既避免了将"道德"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幻相",也避免了将"历史"理解为"经济的决定论"。同时,在二者统一与互释的基础上,既彰显了"解放道德"的现实可能性,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强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孙熙国  肖雁 《理论学刊》2012,(8):61-67,127,128
"德"是一个早于"道"而出现的关乎中国哲学全貌的重要概念。"德"的本义是"目视于途"、"择路而行",这一含义稍加引申,即为"直行"、"升"、"登",再引申即为"得"、"性"(德性)。"德"由其本义逐步向伦理和哲学概念的提升和抽象过程是从《易经》开始的。《易经》中的"德"字大致在三种含义或层面上使用,三种含义或层面的"德"的抽象程度依次升高,离"德"的本义也越来越远。"天德"、"元德"、"德元"等范畴在《尚书》中的出现和《尚书》作者对"三德"、"九德"的阐释,表明"德"作为最高哲学本体范畴的地位已经确立。  相似文献   

10.
如今,在宁夏再提到能源,在"煤炭"之后都少不了"煤化工"三个字。"煤化工"的地位和作用,让宁夏人刮目相看。"煤化工"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甲醇"、"丙烯"、"石墨"、"聚甲醛"、  相似文献   

11.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通过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来实现.本文全面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与践行"三个代表"的关系;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与践行"三个代表"的途径和方法;如何通过发扬"三大作风"增强践行"三个代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应从中国"第三波历史大转型"高度把握"十三五"发展走势,注意克服短视病;全面把握"发展"、"发展质量"的内涵,防止把"发展"命题狭隘化;全面把握"形成新体制机制"的内涵,避免把其仅解释为"经济体制";全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纠正某些片面性的误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制定"十三五"规划,应认识到"人民主体"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系统把握"人"的三层内涵;把"人的发展"红线贯穿到五大发展理念的体系中,排除两种本位——"物本位"和"官本位"。文章最后按照"人本型结构论"观点就中国的结构转型提出了原创性构思。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分析了法律与道德在社会规范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认为,作为社会规范调控体系和治国方略的法律与道德,具有"刚柔相济"、"外内结合"、"窄宽互补"的作用.应以"德法相济"的思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人民社会"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对"人民"和"社会"分别都早已熟悉,但对把它们合起来形成的"人民社会"概念却是陌生的。"人民社会"的概念基本上是这次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创新出的产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治理新常态的形成。"人民社会"就是一个"人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超越和优越"公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走向整体"人类社会"的概念。其中,"人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体。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就是"人民","聚集"是否就是"社会"。而政府的作用就在于,尽快、尽准和尽善地把"人们"变为"人民",把"聚集"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15.
张耀南 《新视野》2005,4(1):64-66
中国哲学在处理天地万物的"关系"方面,有一个一贯的追求,就是力图保持事物原有的无限多样性,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和"理想."和"是对"多样性"的一种追求,"和"是处理"多样性"之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是保持"多样性"的一种联合.中国哲学明显地是以"和"为上,以"和"为贵,以"和"为高,以"和"为追求.此种"和"理想与"和式思维",对于纠正"全球化"的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媒体报道,我们发现许多贪官落马皆因"意外",诸如"偷"出来的,"捡"出来的,"杀"出来的,"绑"出来的,"嫖"出来的,"笑"出来的,"跑"出来的,"骗"出来的,"牵"出来的,"撞"出来的,"学"出来的……可以说,这些"意外"没有最"雷",只有更"雷"。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八个统一",是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当前,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就必须准确认识、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即处理好"表"与"里"、"道"与"术"、"破"与"立"、"虚"与"实"、"变"与"不变"、"权"与"责"、"灌"与"疏"、"博"与"专"之间的关系,以期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正"五步工作法",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培育贵州教育"盆景"、打造贵州教育"风景"提供了有效的"钥匙"。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提出的"五步工作法",既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培育贵州教育"盆景"、打造贵州教育"风景"提供了有效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4,(7):58-58
正凌河在5月23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广东省纪委近日发出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其实,称"老板"也好,呼"老大"也罢,都不只是个"称呼问题"。重要的是在"老板"和"老大"背后,往往有一个"小圈子"——"老板"只是"圈子"内众所依附的一个对象,而"小圈子"的核心,往往有一个"领导",他不但调整"圈内"的关系,摆平"下面人"的纷争,更以封官许愿的方式,把一顶顶"乌纱"戴在"子弟兵"的头上。刘志军  相似文献   

20.
德性涵养由"德性"和"涵养"两个概念互动形成:"德性"可以通过"品质"和"德行"进行诠释,"品质"和"德行"是"德性"一体两面;"涵养"兼具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涵盖着"修养"之意,为此,"德性涵养"可以诠释为"德性"和"德性的现实化",即它既是"德性",也是"德性"的践行和现实化。德性涵养的实质是"得",即获得"德",它是德性涵养的最终形态,也是德育事业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