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2019年"全国城市发展指数"、2011年和2019年青年发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水平与青年生活满意度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先随城市发展水平而提升,城市发展显著促进了青年的生活满意度;但城市发展超出一定水平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生活于其中的城乡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越大;城市发展水平同户籍、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微观社会人口学变量共同作用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五四青年的成长,离不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教育培养。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五四青年教育实践中,体现出:充分信任青年,寄希望于青年,重视实现青年价值;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导引知识,启发青年思考,帮助青年认识真理、发现真理,重视唤起青年自觉;鼓励青年积极作为,热情支持青年行动,身先士卒,重视引领青年践行等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相关数据,探讨媒体使用偏好对青年网民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日常情境下,青年网民的官方媒体使用偏好会对其政治信任产生正面的影响作用,而社交媒体使用偏好的影响并不显著,对青年政治信任具有负面影响的是海外媒体使用偏好;在突发事件中,媒体使用偏好对青年政治信任的影响出现两极分化效应,官方媒体使用偏好越强,青年网民的政治信任程度越高,而社交媒体与海外媒体使用偏好则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青年网络表达参与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他们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水平。网络时代媒体使用偏好是影响青年政治信任的关键因素,这为数字政府治理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编制《城乡双重认同量表》,对237名青年城市移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城市认同和农村认同两方面考察青年城市移民社会认同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青年城市移民的农村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且高于城市认同;(2)青年城市移民的社会认同模式主要是分离型和边缘型;(3)青年城市移民的城乡认同水平及模式在户口类型、职业、收入、生活地预期、进城时长、家人陪伴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高勇 《青年研究》2007,(11):9-15
通过分析一项基于六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本文认为城市青年就业在经历着体制转变的同时,也经历了劳动力市场分化过程,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工作的城市青年比例越来越大,城市青年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之间流动率比较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一结论在社会政策层面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北省四城市592名青年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青年在闲暇里与大众传媒的接触频率以及对传播内容选择的情况.发现大众传媒在青年的闲暇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其次是报刊杂志,而与广播的接触较少.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青年在最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看的书刊杂志种类、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三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职业的青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街头可视为一种"总体性空间"。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京、沪两地青年流浪歌手的音乐实践空间进行考察发现,借由街头驻唱这一文化实践,青年流浪歌手赋予城市街头多重空间意义。在空间社会化过程中,青年流浪歌手将街头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世界,并基于对不同空间机制的感知、选择与能动实践,实现对城市街头空间的不断重塑、刻画和再生产。青年流浪歌手与街头空间的关系勾勒出社会行动者与其所嵌入的空间之间的互构过程,是城市空间再生产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数据,本文从媒介接触的角度探讨了当代青年的互联网使用与社会信任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相较于以传统媒介为主要信息来源的青年,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的青年的社会信任水平显著更低;社会交往与特定价值观念对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具有缓冲作用。随着与朋友聚会频率的提高,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对青年社会信任水平的负面影响会被削弱;对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青年和拥有中共党员身份的青年来说,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对其社会信任水平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继续教育是青年继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历、文凭在社会中的作用的日显突出,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决定了大多数青年不可能进入普通高等院校获得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成为众多青年获得较高学历文凭和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湖北省四城市在职青年的成人教育参与的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在职青年成人教育的参与状况,以及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在职青年成人教育参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10省(市)范围就“中国青年发展状况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城市青年6300多名,农村青年3600多名。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特点做一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青年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放四个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及海南岛等政策,给上述地区带来了活力,使其经济改革步伐迈得更快,生产建设得到促进;观念变革走在前面,社会面貌得到改善。虽然开放,引进中遇到不少困难,存在一些问題,但所取得成效及体现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探索和试验。开放环境中,青年的前途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因为青年对前途的追求是影响到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重要问題,需要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今年春季,我们重点对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开放城市广州,海南宝岛的首府——海口市等四个沿海城市青年进行前途观念变化专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人口比例确定样本数,再随机抽取若干小型集体调查。四城市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16份,回收率为88%,其中,深圳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全国12城市的青年调查数据,检视不同学历青年的工作转换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约50%的青年有过工作转换,低学历青年工作转换的概率和次数均显著高于高学历青年,工作转换是他们获得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工作转换与收入呈正U型曲线变化。高学历青年的工作转换次数与收入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通用型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其收入获得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市场分割体制下的低学历青年和高学历青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地位获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物质主义是指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助人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817名青年在职者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和地域差异;青年在职者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正向情绪更少,负向情绪更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人际信任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90后"流动青年以其特有的代际特征吸引了广大学者的研究热情。本文使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总结"90后"流动青年的群体特征,研究各因素对"90后"流动青年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性别、民族、户口、婚姻、教育程度、流动范围、流入区域对"90后"流动青年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拥有较高的城市生活保障能力、较高社会资本的职业就业身份,能够显著地提高"90后"流动青年的城市长期居留意愿。在此基础上,以促进"90后"流动青年融入城市为目的,提出全面提高青年人口教育程度,鼓励以家乡为原点进行近距离流动,加快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改革等启发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建构了一个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框架,以此对城市外来青年劳动力这一重要群体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审视。在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建立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指出外来青年劳动力的开发需要多元的开发主体,详细讨论了现实、辅助以及潜在三个方面的开发内容,并具体分析了现实制度和政策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苏联对青年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1968年建立了专门的青年研究机构;1975年由共青团中央和苏联教育科学院联合组成青年问题科学研究协调委员会以协调全国的科研工作;1984年苏共中央在一项专门决议中向苏联科学院、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和马列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以及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又提出全面研究青年问题的重要任务,要求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科学家们加强对青年问题的研究。此后,各系统分别召开会议加以落实,苏联科学院、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也加入协调委员会,并责成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必须把青年问题列为自己的重要科研项目,决心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把青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隶属于香港中央青年事务委员会的青年政策工作小组,担负着研究各政府部门及社团组织有关青年的现行政策,探讨其他国家的青年政策以及研究这些政策如何制定、向中央青年事务委员会建议是否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青年政策的职能。为了实现这一职能,该小组自1986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探访有关机构;组织小组研讨会和大型研讨会;进行《现今青年需要和期望调查》和《社会对现今青年的期望调查》;开展各国“青年政策”比较研究等。经过18个月的调研,向中央青年事务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内容详尽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城市青年思想道德文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立足于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城市青年思想、道德、文化的现状作出了分析评价, 并就有关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城市青年科技价值意识现状进行了考查。认为当一小部分青年科技精英将健全的科技意识与献身科学事业的人生选择有机结合、在高科技领域脱颖而出之际,绝大多数城市青年却面临着科技价值意识全面觉醒,但科学精神依然贫乏的实际问题。意识到科技的经济、政治、知识价值,却没有形成相应的科学精神,这对青年科技素质的全面提高无疑是一个隐患。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心是人们基于现实认知的未来预期,包括个体事项信心与社会事项信心两个层面。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城市青年对未来五年的社会信心预期较高,但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城市青年"个体事项信心"的决定机制包括"阶层地位"、"社会资本"和"相对剥夺体验"三重因素。较高的阶层地位、丰富的社会资本和较弱的相对剥夺体验,是获得较高"个体事项信心"的基础。但对于"社会事项信心"而言,客观阶层地位的效应不再显著,社会资本只具有一定提升作用,而较弱的"相对剥夺体验"才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