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在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城市交通拥堵形势日趋严峻,给我们的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小汽车,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建设绿色北京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绿色寓意生机、活力、希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色。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严峻的情势下,我区积极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绿色化。  相似文献   

3.
<正>低碳,已不再是新鲜的名词,它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后哥本哈根"时代,我们将怎样融入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又离我们有多远?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下,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坚持绿色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发展、绿色开放、绿色共享。绿色创新包括绿色科技、绿色产业、绿色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动力;绿色协调包括区域、城乡、物质与精神绿色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包括绿色生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绿色开放包括丰富开放生态内涵、"一带一路"绿色合作、承担国际生态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绿色共享包括提供环境服务供给、推动生态绿色扶贫、建设绿色健康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创新、绿色协调、绿色发展、绿色开放、绿色共享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更为迫切,越来越多人热衷于住宅装修,这已成为城市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为避免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越发注重住宅环境的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绿色环保”装修为众多家庭所青睐。一、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性人的一生约有四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室内,尤其是进入信息数字化时代后,相当多的人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室内,这就更增加了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密切程度。人们住进新装修的居室,常感觉不适,甚至过敏、头痛、恶心,严重的出现心慌、胸闷、气喘等,其主要原因就是室内装修…  相似文献   

6.
于晨 《创造》2004,(12):7-9
呼唤自然生态意识的觉醒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我们生活在生态危机的时代.打开报纸,扣开电视,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响着生态警钟的新闻:沙尘暴、水污染、核废物倾泻、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石油泄漏、食物中毒、铅等重金属中毒致残、森林大火……,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看看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噪音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生命的污染物,生活中的垃圾以淹没城市的速度堆积现代化带给我们物质生活享受,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破坏着生态环境,破坏着我们生活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18°,一种生存温度。作为人类生存的最佳选择,这是科学家建议的刻度。但生活不仅是 生存,不同的生活意味不同的刻度。 选择一种刻度,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展模式。未来中国需要如此一个刻 度--"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居怡然、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个适合中国 人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一种我们渴望的生活温度。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自己的18°? 周巷,一个与上海隔海相望的浙东小镇,这里"碧水、蓝天、绿色、清静",这里"富庶、文 明、和谐、舒适",这里"如诗般栖居",这里"享受恒久幸福"。这里恰好18°。 18°周巷,一个2004年度中国市镇生活标准读本。  相似文献   

8.
孙霞萍  翁志勇 《前沿》2007,42(10):215-218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提出,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既要发展农村经济,也要关注农村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环境并不理想,资源盲目开采利用现象严重,污染排放问题突出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增长"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使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7)
正精子虽小,但其质量下降所带来的后果却非常严重;前列腺器官也不大,却是三种疾病的"高发区"。虽然男人们普遍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自信满满",但事实上,不少流行病的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试着从"功利性"中解放出来,让生活多点休闲,这才是健康的真谛"为生存而战"、"为家国而战"、"为生命而战",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功夫电影的主题,这些电影里面的武术家们无不展现着男性精强的体格与健硕的肌肉,无疑,他们代表了男性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的发展为现代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而随着北京市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如何在享受汽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减少汽车带来的弊端?提倡和保障绿色出行是解决问题的良策之一,这也是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里约宣言》第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健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欢乐、幸福,一个国家没有高身体素质的国民就不会有生气、活力.改善环境、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目标之一.寻求发展、环境与健康的相互协调对确保21世纪每个人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0,(11)
最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中,党中央、国务院对环保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发展方向,令全国人民鼓舞。当前,又正值北京申办奥运会之际,绿色申奥带动了日益高涨的环保呼声,改变着固人的消费观念和心理,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不再以消耗大量的环境资源来获取高级生活为荣,而是更多地关心环境,关心后代与未来。崇尚绿色的健康生活。为此,具有战略眼光的政府管理部门、有责任感又富于远见的企业都乐于为掀起一个以维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做出努力,于是出现了"倡导大众绿色生活,共同保护生态环境"高峰论坛会,10家知名企业联合发表《绿色宣言》的环保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蒋正华还分别题词:"为推进生态环境和绿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架起绿色桥梁,发展环保事业。"本期就是对这次会议的报道。请广大读者继续关注和支持本论坛。——主持人林源  相似文献   

13.
密云县积极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以"世界北京,生态密云;绿色出行,密云先行"为主题,把"绿色出行"作为绿色密云行动的开篇,大力倡导节约能源、提高效能、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绿色出行方式,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树立健康文明风尚,共建共享绿色家园,让城市生活更清新.县政协积极支持参与绿色出行行动.  相似文献   

1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由衷地表达了人们对春蚕、蜡烛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而对同样是"毁灭自己、照亮他人"的电池,我们除了感谢它的"光荣献身",但是它成为废旧电池之后,给人体健康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危害,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废旧电池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常常  相似文献   

15.
9月7日,第十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在贵州省黔西南召开,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晓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何维主持开幕式。今年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主题是: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分为"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主旨报告和"绿色发展与生态扶贫示范案例交流"两个阶段进行,各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推进绿色减贫、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贡献智慧和力量。农工党中央创办的"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以促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线,通过搭建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论坛平台,聚集知名专家学者、科研院校等,共同探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前沿议题。本期特稿对本届论坛进行了全面报道,通过刘晓峰常务副主席、何维副主席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参与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让我们看到创新的理论研讨和有关地区实践探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童心描绘绿色环境,版画展现健康家园。为拓展对少年儿童群体进行环境与健康宣传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制定绿色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紧紧守住资源与环境的生命线;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推动形成乡村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的春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这个春季,北京没有沙尘暴,却迎来了令人心悸的SARS。肆虐的“非典”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破坏了我们在这个春天的兴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沉重的思考:关于生命、健康、亲情、奉献……凡事都应两面看,被渲染得有些可怕的SARS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警示:人类以往对环境和资源索取得太多,迟早会收到大自然出示的黄牌;同时它也是对人类多年来积累下的生活陋习的一种惩罚;但,它更给了我们这样基本健康的年轻人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把自己推到生命的边缘来考虑自己的一切。有人说,非典时期,人与人之间…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充分运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互联网的无限储存性,在"云中"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让大家分享新媒体带来的学习新体验,也让大学生们拥有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