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4.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5.
<正>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说:"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难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的确,自古至今,人类的过往就是一部与如影随形的灾难不断抗争的历史。而应对各种挑战和危机,预防和处置各类灾害事件,一直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自然灾害不断地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也考验着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防患宜先,防救并重"的防灾减灾救灾思想古已有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  相似文献   

6.
小明 《中国减灾》2007,(5):18-19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其中,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减灾:困局与出路——城市地震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9·11”事件、中国的 SARS、印度洋的海啸……,这些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造成的伤害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国内防灾减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日趋紧迫。2005年5月25—26日,“首届中国城市防灾减灾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防灾减灾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国际合作等众多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本刊现予摘登。  相似文献   

8.
韩陆 《北京观察》2010,(7):56-57
<正>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也是中国的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为了避免灾难重演,我们应该对灾难的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附图是根据世界灾难数据库(EM-DAT 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制作的110年来全球自然灾难和环境灾难的数据统计图  相似文献   

9.
金磊 《北京观察》2013,(5):26-27
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提醒人们该如何好了伤疤不忘了痛、不断强化应对巨灾的各项准备?人们该如何从每次灾难中汲取教训,"举一反百"?2013年是青海玉树地震三周年,汶川"5·12"地震巨灾五周年,同时也是"非典"事件十周年……面对这些灾难记忆,国人的纪念之思必须是串联的,必须要将这些不同年份的黑色记忆综合考量,既思考进步,也思考问题,尤其要重新建构对城市灾害风险的新认知。面对第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认为,它的重要启示在于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干旱撕裂大地、地震摧毁家园、洪水淹没城镇、泥石流碾过村庄……共和国两次为遇难同胞下半旗致哀! 2010年,发生多起校园伤害事件、一起起化工事故引发污染、无情的大火烧毁高层建筑……这些人为灾难令社会在痛中反省! 2010年,我们披荆斩棘,穿越灾难。《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施行、汶川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全国地方综合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0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沉重,也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在灾难中成长。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发生在同一天的两起重大灾难让我们无比沉痛: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大火造成31人遇难,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洪水则夺走了117条鲜活的生命。灾难强烈地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天灾不可避免,但人祸应该可以消除和减轻。在这两起灾难中,从宾馆、学校的设计、选址,到灾难来临时的逃生,都凸现人们减灾意识的极度缺乏这两个事件足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公众减灾意识、普及防灾避险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者、管理者来说,缺乏减灾意识意味着埋下了灾难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2011年"7·23"温甬动车事故实例入手,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强、影响广泛、扩散度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提出对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政治冲突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伦理道德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揭示重大突发事件的管理决策重点在于及时公布事件真相、建立经济保障应急机制、组织心理危机专业队伍、大众传媒全方位报道。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6,(5):47-47
江西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7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7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江西省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江西省处置水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处置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江西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天津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天津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范围上进行了两项扩展:一是从农村居民扩大到全市居民;二是明确规定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  相似文献   

15.
<正>一、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含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国内对"涉外突发事件"一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具有一定涉外因素、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和  相似文献   

16.
伊口田 《中国减灾》2013,(3X):36-38
<正>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与各种灾难、痛苦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用血与火的文字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多。伴随着电影进入人们的生活,以灾害为题材的电影,使减灾文化"鲜活"起来。银幕使人们几乎能够现场感受到灾害巨大的破坏力量,深入体味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寻找绝境逢生的生存本能。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以特效为主的灾难片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主流类型,成为一种有效的警示手段和大众科普宣传途径。可以说,灾难片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灾难预演,更揭示了一定的居安思危的社会文化心理,表现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如今,跨过艰难的2020年,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之际,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十四五",2021年将继续稳中求进、破浪前行。回望"十三五",我们走过一段精彩的历程:应急管理部组建两年多来,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应对重大安全事故灾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立并在多次重大灾害事故救援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后,回忆过往惨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什么?去年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热映牵动了亿万国人的灾难神经,也更让我们对灾难有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深刻认识。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金磊 《中国减灾》2012,(5):46-48
201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内外自然灾害、城市灾难频发,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到底是何原因使安全GDP的观念推进举步维艰?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然下坠造成一死几十人伤的事故、7月23日甬温线特大铁路动车事故之恸乃至薄弱的校车管理"血染校车"事件等,都成为2011年必须留下的深深记忆,它不仅是撼动"官本位"的试金石,更是对中国"十二五"开局年安全状况的一记"猛掌"。本文试从分析城市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