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国梅 《政策》2003,(10):38-39
非典在中国的一度暴发是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严重威胁,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非典疫情折射出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对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非典在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很多传统的做法。非典疫情正在或已经改变着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以前医疗单位多个部门管理、难以协调的局面在非典的冲击下得到改善;非典疫情加速了我国信息公开化的进程;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政府运作  相似文献   

2.
韩之江 《中国减灾》2013,(3X):14-16
<正>"非典"危机:从封闭转向透明经历过"非典"的人面对流行疾病,有着和从前不一样的反应。而政府和社会在经历"非典"之后,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余波未息,激荡着、塑造着我们的社会。"非典"后有评论指出:"非典"吓跑了官场陋习,产生了"非常速度",这是对当时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在"非典"的"非典型"状态下,政府和民众都被逼到了悬崖边  相似文献   

3.
按照全面健康信息化的部署,依托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在平台上部署传染病、慢性病、免疫规划等疾控业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推进疾控业务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设高效、实用、共享、安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提升疾控体系信息化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自2003年"非典"危机之后,国家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涵盖了几十个子业务系统,如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新特征:政策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慈善组织在社会转型期遭遇了诚信危机,同时社会组织的自律与他律也正在日益加强。本文采用案例分析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呈现从被动透明到主动透明、从机构本位到公众本位、从主观透明到客观透明、从结果透明到过程透明、从感性透明到理性透明的新特征。针对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行信息公开的标准化制度、建设慈善组织信息库、实施失信惩戒机制及建立人才培养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危机管理系统及其在“非典”防范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描述和探讨了美国政府的危机管理系统及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管理与预警系统 ,并介绍了这些系统如何在“非典”防范中的分工协调作用。最后分析了“非典”冲击给中国的危机管理及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郑群 《创造》2007,(2):64-67
在渴望长久享有安宁生活的同时,很多人又都会有一种感觉:身边的危机越来越多了.从全球来看,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日益感到,我们生活的地球越来越不安定,战争、灾害、恐怖、骚乱等突发事件接连不断,全球化可以让发生在地球一个角落的危机很快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海湾战争一打响,北京的汽油价格就跟着上涨;"非典"一爆发,就迅速蔓延到世界20多个国家……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已经是我们生活的常态,而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这是危机和挑战不断的十年——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从雨雪冰冻灾害到舟曲特大泥石流,从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到欧债危机蔓延……十年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这是沉着有效应对的十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跨越。  相似文献   

8.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典型肺炎”疫情危机 ,在对公众健康、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促使人们对政府管理、传统生活方式乃至公众思维等方面进行反思。就政府管理而言 ,“非典”疫情昭示我们 ,后“非典”时期的中国行政管理必须实行四大方面的变革 :从行政信息专属到行政信息公开、从常态管理到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并重、从借助传统政治优势到建立制度化的治理合作伙伴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忽视行政管理的公共性到全面关注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9.
田恬 《中国减灾》2013,(3X):20-21
<正>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非典"对人类而言,既是躯体疾病,更是精神应激源。它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一个社会在危机时期的整体应对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人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非常时期透视非常心理与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非典"流行涉及的人群面更广,会  相似文献   

10.
透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光 《前沿》2004,(6):99-102
多年来 ,我国成功地抗击了多起以天灾人祸为主的危机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 2 0 0 3年抗击“非典”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成功 ,为我国政府以后的危机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 ,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这就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建立具有本国特点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正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武汉快速向全国扩散,各省市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一场人人参与的"新冠肺炎防治战"已打响。这不仅仅是一场医疗防控战,它牵动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猪链球菌"等事件的震撼和洗礼之后,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毫无疑问,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针对危机中暴露的短板和不足,围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等,加强和完善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代表工作、民意沟通,更好地发挥制度功效和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 2 0 0 2年 1 1月 1 6日到现在 ,非典型肺炎对中国各级政府的公共管理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尽管经过多方努力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存在的弊端。由于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事件只是政府面对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中的一种 ,所以 ,非常有必要从政府危机管理的角度来反思这次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有效的危机管理体制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 ;运用这个框架 ,我们分析和总结了这次非典型肺炎中暴露出来的我国公共管理体制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一  我们运用危机…  相似文献   

13.
"常态治理"与"危机治理"是政府的两种治理模式。长期习惯于常态治理的领导干部,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可能出现心理和行为的不适应,陷入领导行为困境。为规避困境,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能力,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学习演练;百炼成钢,积极投身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实践;公开透明,牢牢把握公共卫生事件治理舆论导向;保持归零心态,加强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公共卫生防控面临重大挑战,也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水平"。公共卫生危机防控体系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地位,为我国公共卫生危机治理指明了新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要增强风险意识,树牢防控理念,建  相似文献   

15.
徐燕 《中国人大》2013,(2):8-13
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曾面临重重困难,遭遇非典,赶上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谓次次惊心,回回动魄,国家抗风险抗击打能力屡屡经历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非典"与"新冠肺炎"是倒逼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改革的两个重大事件。前者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重构,后者将推动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改革。未来应着重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理体系,破除一元管理格局,建立公众、社会与市场参与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构建现代化应急储备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需要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医防"协同发展,应急救治体系采取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提高应急扩容能力。此外,应建立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应急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素养。  相似文献   

17.
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机制建立在灾害应对长期实践基础之上,它具有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演进特征,并与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形成了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特征。21世纪以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东亚非典疫情(SARS)等事件导致全球公共危机问题更加凸显和严峻,这也影响到日本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它出现了向一元化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紧急状态"写入宪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国家正确应对社会危机事件,快速、强有力地采取措施,提供了宪法依据.从价值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在紧急状态时期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宝;从理论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是我国抗击非典后的经验总结,也是适应了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实践层面上看,"紧急状态"入宪还只是应对公共危机的第一步,真正贯彻宪法中的紧急状态条款,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构建相应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郭美美事件"使中国红十字会陷入了信任危机,而导致这场危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红十字会运作的不透明,慈善信息的不公开。当前,中国红十字会在慈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现行法律法规对慈善信息披露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规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相关法律文件位阶较低;法律责任缺失;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完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统一慈善信息披露标准,将所有公益慈善组织纳入到统一的法律框架中去;引入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和利益相关者知情权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杜创 《人民论坛》2020,(6):78-81
2003年“非典”疫情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明显提速,特别是新医改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初步搭建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筹资机制”的制度框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下大力气补短板,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