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泉 《中国残疾人》2006,(11):30-31
一对老夫妻,两位耄耋老人,17年来靠卖茶水、拾破烂先后领养了42个弃婴,其中多数失天残疾。老人自己无子女后代,平时生活节俭得近于悭吝,但给捡来的孩子看病却一掷千金!当社会捐助款让孩子们看上病、吃上药时,老人感激不尽:“好人呐,这不知要顶我捡多少垃圾……”面对这样的两位老人,我们除了感动,是不是心里还该有点别的什么?——编者  相似文献   

2.
<正>72岁的张奶奶又跌倒了!不到2年的时间,张奶奶已经跌倒3次了。家人认为这是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是正常的,医生却提醒,导致张奶奶频繁摔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肌症"。"少肌症"增加跌倒骨折风险沈阳市骨科医院软伤科主任张成亮表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见到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的老人,对此,很多人认为"人老腿先衰",老年人的这种状态是很正常的。实际上,这些可能是肌肉衰减综  相似文献   

3.
黄丹  杨赞 《当代广西》2014,(10):40-41
正温暖是什么?对独居老人欧瑞莲奶奶来说,温暖是寒冬里义工们为她肿胀的腿脚涂抹药酒时升腾起的内心温度;对生活贫困的陈伯来说,温暖是身边有义工围绕,听他吹笛、念诗;而对义工来说,温暖是他们为独居老人打造一座"亲情"陪护的温馨港湾,是他们帮助那些被生活折磨的人们时,大家回馈予他们亲人般的真挚依恋……加入义工组织5年多,一直在"助人"的道路上奔走,义工的生活让53岁的钟秀珍感到生活充实而温暖。退休后,钟秀珍到南宁陪女儿读书,生活很单调。在表妹的引荐下,2009年她加入八桂义工组织,从此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4.
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人正在包饺子,住在隔壁的白奶奶过来串门。她一进门,我们被老人一脸青紫的伤痕吓了一跳。一问方知,老太太大年三十摔了。白奶奶有三个儿子,都不与老俩口住在一起,平时只偶尔来看看。白奶奶不无感伤地说,她摔了以后,大儿子一家来拜年,看到老母这个样子,都不愿陪住两天,还是当天就走了。其他孩子春节加班,没时间过来。可我们这几天天天听着隔壁人声喧闹,客人不断,甚至都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过去拜年。白奶奶说是亲戚朋友听说老人摔伤了,都来看她。白奶奶家住大兴县清源西里小区,是两年前从城里搬迁过去的。这片…  相似文献   

5.
夕阳下,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他们头发花白,没有了牙齿,偶尔安静地凝视着对方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牵着手慢慢地向前走!那份从容、那份平静让人感动! 每个人都会老去,或者行将老去。注视走在我们面前的老人,不免会有许多感慨:他们都曾像我们一样年轻,他们有我们遥不可及的回忆,他们曾经历的事太多,即使在教科书中也不易读到……面对他们,人们可能会油然而生这样的念头:我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人正是在感知和绸缪我们的未来。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服务,他们更需要精神关爱和情感的呵护。  相似文献   

6.
城市拾荒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中,活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 整天与垃圾为伍,以捡破烂、收废品为主,在人们或忽视或鄙视的目光中艰难而又顽强地生存着。有人给他们起了个文雅的名字:拾荒者。大多数老百姓叫他们:捡垃圾的、收破烂儿的。当您看见他们在垃圾站、废品堆中出没时,会不会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他们在城市里遭遇了什么,又从城市中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以前村里脏水到处流,垃圾也乱丢,现在生活好了,家门口都通了水泥路,村里重新定了村规民约要求搞好卫生,大家商量定下来每户每月出2元钱卫生费,选举我们几个老人来打扫,一来得锻炼身体,还能得点补助,我们很乐意……"这是笔者近日在宜州市德胜镇榄树村香梅屯采访时看到的新鲜事,两位身体硬朗的老人正在打扫屯里的水泥路。  相似文献   

8.
<正>谁能不制造垃圾?回答是否定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是,我们更应该做垃圾的治理者;通过我们的双手,通过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再利用,让城市更加美丽宜居,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干净整洁。而要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工作,从源头抓起,社区是最丰富的资源阵地。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创智慧环卫")通过"两网融合"社区试点,开启了垃圾分类的新篇章。在  相似文献   

9.
垃圾文章的提法本身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但是武先生这篇文章一写,好像很有些为某些擅长写垃圾文章的科学工作者叫冤的感觉,或者说很多历史上很有名的文章经常被人认作是垃圾文章,更有可能的是我们甚至都不敢说某篇文章就是垃圾文章,按照沅陵话来说:人有三截草,不晓得哪截好!是不是垃圾文章都有咸鱼翻身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偶和一位60岁的普通退休老工人聊天,我说,成都道是原英国租界地,当时叫伦敦道,她问我租界地是什么?这使我很震惊!60岁的老人就已经不明白租界是什么,那她的儿孙就更不会明白了。现在解放  相似文献   

11.
樊文 《中国民政》2024,(5):54-55
<正>“对我们老年人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近日,社区志愿者免费上门为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77岁的独居老人龙奶奶开展打扫卫生、做饭、陪老人聊天等服务活动,暖心的服务赢得了老人的称赞。龙泉村的关爱老人服务机制,是邵阳市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邵阳市以纳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为契机,围绕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养老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供给、补齐设施短板、提高服务效能,倾心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一位90年代离休后的古稀老人,不去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不顾儿女的苦苦挽留,孤身在外租一处简陋小屋,在风烛残年写出十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和民俗传说,他整日走街串巷,连地下飘落的一张废旧报纸和烟盒儿部不放过,被人们称之为捡垃圾的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3.
正对老人来说,什么是幸福?幸福是蓝天白云下的安静与祥和,是清风斜阳里的惬意与高远,是"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壮志雄心,是"情倾雅好自精神,爱恋晚晴珍夕曛"的潇洒自在……那被岁月打磨得布满皱纹的脸,绽放出鲜花般的笑颜,这就是福彩为老人撑起的幸福。幸福,是奶奶穿上婚纱后的一抹羞涩"当年没举行仪式,随便穿身衣服就结婚了,也没有张记录幸福的合影。50年后,福彩为我们弥补了这些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大家都知道垃圾是由城市环卫部门来收集处置的,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难免会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随着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如果都能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正>一、《条例》在什么范围内适用?答:《条例》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区域的生活垃圾的减量、投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即:本条例在全市包括县市范围内适用。二、什么是生活垃圾?分哪几类?答:《条例》所称的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16.
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近些年却受到垃圾的困扰。80年代初,曾产生过2000余堆垃圾包围京城四方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垃圾问题不解决,成了首都人民心头的一块心病。北京市的人大代表们对此更是忧心忡忡,盼望首都早日摆脱垃圾的侵袭,使它变得更清洁美丽。在去年举行的北京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沈梦培等185名人大代表对加强北京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提出了7件议案。在议案中,代表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垃圾处理工作的认识并加强推行这项工作的力度;完善法规,加强执法;大力发展环保科技,加强全民环境意识教育和发展垃圾产业。代表们的议案体现了人民的心声,更犹如警钟在市政府领导们的耳畔敲响。对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将达35%以上——我国鼓励和试行垃圾分类多年,但似乎总是难逃"烂尾工程""无疾而终"之痛。有人形容,垃圾分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发布,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  相似文献   

18.
正"我老伴前往天堂之后,我就搬到了这里,感觉自己也像到了天堂一样。"笔者面前的李奶奶气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谈起在长庚养生文化村(以下简称"养生村")的生活,李奶奶笑着连说"满意"。李奶奶今年70岁,在2005年开业的养生村里已生活了10年时间。身为"资深住户",她现在"身兼多职":她是志工,在养生村前台负责接待工作,并帮助一些年龄更大的老人进行简单活动;她是学生,报名参加了养生村组织的绘画、钢琴、电脑等课程;她还是老师,凭借自己的手工编织特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绥中县民政局局长陈巨的父亲前些时病故,这场丧事怎么办?全家及亲友展开了一场争论。老人生前有5子4女,加上第三代共31人,论条件在绥中也是数得着的。有的说,我们这么多子孙后代,论理说应该好好办办,老人辛苦一生应叫他风光风光;有的说,咱们也叫两伙鼓乐队吹几天,子孙后代及亲友都披麻戴孝。陈巨山听后,认真地对全家说:“我们子女大多数是国家干部、共产党员,在处理父亲的丧事上,我们要带个好头。父亲生前我们在各方面都对得起老人,不管丧事办得怎样,老人也不会怪罪。况且国家一向提倡移风易俗、文明节简办丧事,我们…  相似文献   

20.
正为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先后为老人开设茶话会、手工、书法等18个兴趣班;融入时代特色,90后社工手绘"智能手机"手册,为老人开设手机班;带老人玩cosplay世界名画、"乘风破浪的奶奶"等现代游戏……。近期,福利院为爷爷奶奶拍摄的一组有趣创意错位照,让老人们坐上香蕉船、和火龙果拔河……,用相机为老人们搭建的童话世界,更是火遍全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