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片段。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但同时,这十年也是中国努力构筑防灾减灾钢铁长城的十年,是中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十年。从编制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到完善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有备才能无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仅2008年就遭遇了雪灾、地震、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江苏省南京市依据民政部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立足自身特点,以社区为基本点,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突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和社区单位,在应对灾害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虽距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我一直在期盼着公众,尤其是专家学者和媒介对如何防灾减灾能有独到的见解。 面对今天的灾难频发,我期冀和指望能度过有别样感受的“防灾减灾日”,但“泡汤”了。满目皆是四川地震灾区大干快上加快建设的报道。恢复家园,加快建设,当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防灾减灾日”的唯一内容。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不是“防灾”“减灾”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均衡的二等分,而是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意义的系统概念。它们结合在一起使用,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中“减轻灾害风险”相似。在防灾减灾工作中,“防灾”是灾害发生之前的各种备灾活动,“减灾”是限制致灾因子的不利影响|“防灾”是灾前措施,“减灾”是最终目的。防灾减灾在灾害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灾害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灾减灾。因此,防灾减灾在中国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灾史绵长,灾种繁多,灾域广袤。中国有着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历史上代代都有治灾贤能出现,也留下了不朽的防灾减灾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国民的防灾教育仍旧很滞后。尤其近年来,灾患频发,虽然国家的救灾力度一再加大,应对巨灾的措施也不断加强,但对国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有着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优良传统,防灾减灾法制不断完善. 防灾减灾法制取得的成效 总体上,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建设的成绩斐然.据笔者统计,涉灾法律行政法规己超过170部,可谓洋洋大观.既覆盖到各种常见灾害种类,如地震、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也涉及新型灾害类型,如生物灾难、核事故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1,(11):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还有不少环节需要完善和加强。在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较淡薄、基层社区的减灾能力薄弱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基层政府积极指导社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和器材装备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1.
栗燕杰 《中国减灾》2013,(13):42-43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有着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的优良传统,防灾减灾法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法制取得的成效总体上,我国防灾减灾法制建设的成绩斐然。据笔者统计,涉灾法律行政法规已超过170部,可谓洋洋大观。既覆盖到各种常见灾害种类,如地震、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火灾等,也涉及新型灾害类型,如生物灾难、核事故等。既涵盖了灾害应对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也涵盖了灾害救助、赔偿补偿和恢复重建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防灾减灾抗灾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抗灾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重视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对此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亲自指导防灾减灾抗灾工作。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文章从防灾减灾抗灾的重要性、举措等方面对胡锦涛总书记防灾减灾抗灾的论述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1):28-28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紧紧围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结合,通过健全机制、完善预案、组织演练、开展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显着增强。  相似文献   

15.
综合减灾是国际主流的防灾减灾模式,是防灾减灾实践必然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防灾减灾的指示和要求,实现云南省综合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顺应防灾减灾领域的变革趋势,云南省减灾委办公室拟在推进云南省综合减灾工作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1,(7):4-7
中国灾史绵长,灾种繁多,灾域广袤。中国有着先进的防灾减灾理念,历史上代代都有治灾贤能出现。也留下了不朽的防灾减灾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国民的防灾教育仍旧很滞后。尤其近年来,灾患频发,虽然国家的救灾力度一再加大,应对巨灾的措施也不断加强,但对国民防灾减灾的素质教育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笔者现对肇庆防灾减灾工作谈点个人看法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石磊 《中国减灾》2012,(9):56-57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据统计,印尼平均每年约发生地震1万多次,其中七级以上地震1-3次;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当地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印尼境内还有活火山129座,约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6%。此外,台风、山洪、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也是印尼常发的自然灾害。多年来,印尼政府为加强防灾减灾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努力,印尼的防灾减灾工作和得失启示对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和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也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份,近年来救灾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国家出台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着力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为了加强陕西省防灾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居民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陕西省于2007年对全省农村居民危房进行了普查,并在全省实施农民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