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再认识的必要性再认识是辩证认识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毛泽东把认识总过程概括为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是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再认识,就是指人们根据实践的结果,修正原来的认识(包括理论、假说、观念、政策、决策等),发展新的认识。对于决策来说,再认识是总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哲学界提出了价值认识的问题。人们从具体认识对象的不同上,将认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事物属性、规律的认识,即所谓“事实认识”;另一类是对事物属性、规律同人的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的评价,即所谓“价值认识”,完整的认识过程应该是由这两种认识构成的。过去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际上只讲了对事物属性、规律的认识,这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不讲价值认识就不能算是正确认识世界,不讲价值关系和价值认识,就不能回答作为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人何以要改造  相似文献   

3.
空间一直与人类紧密相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空间认识。人类的空间意识是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大致经历了三次革命:形而上学的空间认识、物理科学的空间认识、主体向度的空间认识。首先,古代的形而上学空间认识,以朴素简单的观念认识自然空间。在这种空间认识中,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占据主导地位,以亚里士多德的空间范畴为代表。其次,近代的空间认识,受到科技进步的影响。人们提出了物理空间。这种空间认识坚持用科学实验考查空间,以牛顿的空间认识为代表。再次,近代理性主义兴起后,让人的空间认识扩展到自身。这种空间认识是随着笛卡尔理性主义而兴起的,并在康德、黑格尔等人的推动下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以来,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已经成为学术理论界的热门话题。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基础。从不同的侧面对资本主义再认识,可以有助于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深化,还可以引发探讨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的问题。为什么必须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所谓再认识,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并在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呢?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又是认识之真理性的标准。相对于人们的认识来说,实践是起点,又是归宿;离开实践的认识,犹如无源之“流”,不为一定实践服务的认识,乃是“纸上谈兵”。而认识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离开实践,就是断绝了认识的源头;离开实践,就无从判明认识的正确或错误。某种认识之是否正确,以及其正确或错误的程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的意义上讲,参照系就是主体为确定客体的特性而选定的认识范围和认识角度。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社会和进行思维时,参照系都是普遍存在的。参照系在认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参照系是认识发生的条件。一方面,一定时代的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客体的某一部分、方面或过程进行认识;另一方面,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去认识事物,必然得出不同结论。因此,要获得有关事物某一方面属性的认识,人们便首先要选择认识角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的认识发展中存在着效率问题 ,追求效率是群体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认识论研究应关注群体认识效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反映着认识论研究由定性研究阶段走向定量研究阶段的发展趋向。关注群体认识效率 ,必须明确群体认识效率的内在规定性 ,分析制约群体认识效率的因素 ,并探讨提高群体认识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易超 《探索》2005,(5):115-118
3.和谐认识论认识论研究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包括认识过程、认识结果、认识的真伪、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①认识过程。研究认识过程主要关注认识活动的发生和认识成果的形成机制。认识活动的产生有主动介入式和被动介入式两种。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便抬起头去看,分析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以及为什么会砸在自己头上的原因,这个认识的发生机制便是被动介入。而根据苹果离开树枝后总会垂直下落的现象,去设想地球对苹果存在引力,继而去证明这个引力,这个认识的发生机制则是主动介入式。两种机制的任意一种一旦发动,则表现为二者交替…  相似文献   

9.
由于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具有主观性,因此,在历史认识系统的诸环节,诸如历史认识主体本身、历史认识的中介--史料,以及历史认识成果等方面都无可避免地带有历史认识主体的主观性质.历史认识的科学意义在于追求合理的主观性,并努力使主观性与客观性走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决策是领导职能的核心。决策认识的形成过程,是领导者个体认识转化为组织认识的过程,领导者的个体素质对决策认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组织环境、决策目的也是决策认识形成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1.
翻开近年来的报章杂志,“再认识”这个词经常映入眼帘。再认识的课题纷繁多样,大到社会制度,小到范畴、概念,其成果中有的推动了认识的深化,有的却导致了认识的倒退。“反身求诚”,本文试图对再认识过程本身来一番再认识,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向全党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任务,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如何认识”的问题实质是认识论的问题。毛泽东认识论是我们党认识问题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正确解决“四个如何认识”问题的理论指南。“四个如何认识”正确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不断进行再认识、对具体认识方法不断进行新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文启 《新视野》2004,1(3):37-39
通过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来提高主体的认识水平、领导水平,从而肩负起主体的领导责任,更好更快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提高主体认识能力的实际意义。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步骤。这是提高主体认识能力的哲学意义。提高干部队伍认识能力的多种方法或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未知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和意识的活动。意识在创造认识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它规定着创造认识的本质 ,决定着创造认识的方向。但无意识在创造认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意识反映是认识反映的一种重要形式 ,并对意识反映起一定的开启、诱导、补偿和调节等作用。意识反映和无意识反映只有互补地结合起来 ,才是创造认识反映的完整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是主观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就是要解决主观如何正确反映客观这一问题。作为人类认识活动一部分的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当然也不例外。但领导认识活动的基本任务也有其特殊之处,这是由这类特殊认识主体的特殊认识对象所决定的。所谓领导(指领导者)是指在一定社会组织系统中负有率领和指导群众之责任的  相似文献   

16.
彭浩东 《理论学刊》2003,42(2):30-32
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在认识中作用的研究 ,对能动的反映作一番新的探索。该文认为主体认识图式主要是由知识、需要、价值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构成 ,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的认识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 ,是因为主体大脑中存在一种统摄整个认识过程的先存结构———主体认识图式 ,主体就是通过主体认识图式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认识权力     
认识权力是认识过程中主体支配和控制客体能力的体现,它表示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中,主体较之于客体的一种优越的地位。认识权力具有制约性、能动性、工具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特点。明确认识权力对于主体能动地发挥其认识作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实践;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究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列宁曾在哲学功能,特别是哲学的认识功能的意义上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伟大的认识工具”。长期以来,以“伟大的认识工具”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著比比皆是,却少见有对此问题作进一步阐释的文字。有鉴于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样的认识工具、何以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以及它作为认识工具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学术界有三种回答:第一,客观真理就是物质世界;第二,真理是正确的认识;第三,真理是认识中的客观内容,它不能与客观事物混为一谈,也不能等同于正确的认识。今天主张第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