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18年5月以来,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迅速回暖,双方在维护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方面基本持相同立场,在叙利亚问题上俄欧双方也存在不少共识。虽然欧盟没有解除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但俄欧经济合作也在升温,俄欧不顾美国的反对,决定继续推进"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依旧存在,这一影响俄欧关系的主要因素不消除,俄欧关系的改善会大打折扣,短期内很难恢复到乌克兰危机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俄欧、上合、G20峰会相继召开,关注地区及全球和平与发展 俄欧峰会着眼合作但成果寥寥.6月3-4日,第29届俄罗斯-欧盟峰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会议.这是普京5月再次出任总统后首次举行的俄欧峰会,对未来俄欧关系发展具有一定"风向标"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4.
王弘毅 《国际展望》2022,14(2):78-98
在地缘安全、能源、价值观等方面,美国、以德国为主要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俄罗斯在中东欧地区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利益。三者的互动关系呈现美俄博弈主导中东欧安全形势,美德(欧)联合制俄但共识有限,美德(欧)对中国在中东欧的经济介入保持警惕但难以形成合力三个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持续,美德(欧)与以波兰、匈牙利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在价值观上的分歧扩大,美德(欧)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攻势升级,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压力持续加大,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中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不断降低,俄罗斯反“守”为“攻”回应西方威胁,而德国新政府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对华政策更加突出价值观因素,导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压力总体上有增无减。但是,美欧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在中东欧控制力的弱化以及美欧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的恶化,也为持续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了潜在机遇。以上因素作为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华政策的重要变量,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
周瑾艳  周玉渊 《国际展望》2023,(6):40-61+156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在促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美欧国家开始改变以往对非洲基础设施发展的忽视状况,通过提出新的全球倡议加大对非洲基础设施的投入,这被认为是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并强化对华竞争。然而,这种认知和单一思维夸大了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竞争关系。“差异互补”是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关系的基本特征。这一结构性关系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融入”战略时期得到中美双方的认可和肯定。当前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上表现出的“战略竞争”更多是美国对华竞争在非洲的投射,是由美国将非洲基础设施视为权力博弈工具的认知引发和挑起的,并未反映非洲的现实和需求,“差异互补”也依然是中美在非洲关系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大国关系进人新一轮调整,相互谋求合作、改善关系、避免对抗的趋势成为主流,但新的矛盾和摩擦不断产生,相互间战略利益的冲突和竞争日趋激烈.各大国在力避冲突的同时都在积极谋求有利的战略地位,为迎接下个世纪更加激烈的竞争积蓄力量.美国利用其超强优势积极推行全球战略,中、俄、欧、日加快发展自己,对美牵制作用有所增强,多极化不可逆转性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7.
从特朗普执政时期到拜登执政时期的美俄关系,是全球转型调整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近几十年来美俄关系的周期性、结构性演进趋势加以观察发现,拜登时期的美俄关系将不同于特朗普时期,但也不会重回奥巴马时期.偏重于首先解决国内问题的定势将对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形成掣肘,美俄关系也会受到一系列深层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美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互动有所进展,但无法避免彼此对峙施压的局面.美国对俄制裁未有终日,新爆发的热点争议将引发进一步的相互制裁.总体而言,在"前苏联空间"、气候变化、全球秩序构建等问题上,美俄在继续强硬抗衡的同时,也有可能在若干领域寻求妥协,以确保实现各自的主要愿景.  相似文献   

8.
<正>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长期较量的最大危机。危机虽然由乌欧关系引起,实质是美俄地缘政治争夺。美国的战略考虑是,通过策划乌克兰政变削弱俄罗斯复兴的关键性基础、离间俄欧(德)关系及俄中关系,防止欧亚大陆走向一体化,以便重返亚太、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危机将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带来重大掣肘,是对美国霸权诚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美两国首脑相互释放善意,使俄美关系改善迎来转机。但俄美两国总统所能发挥作用存在差异,俄美对改善关系的诉求和目标也不相同,这些因素导致俄美关系改善困难重重。深层对抗依然是俄美关系发展的主线。俄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在经历了"特朗普冲击波"后,拜登执政为美欧关系的修复打开了"机会之窗".拜登政府的外交理念回归传统、美欧原有的共同利益基础以及双方短期利益汇合等因素,将助推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双方在一些领域的合作会有所加强.但由于受到国际变局带来的根本性制约以及美欧结构性矛盾的影响,美欧关系的修复空间较为有限.中国因素的凸显既可能刺激美欧加强协调合作,也可能加大美欧战略分歧.归根结底,美欧战略目标与利益诉求的错位决定了美欧传统盟友关系难以回到过去,拜登政府也无力改变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当代世界》2008,(6):16-18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日、俄三国能源博弈:花落谁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日本的半路杀出,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项目中修建由俄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石油管线波澜骤起,中、日、俄三国围绕俄远东能源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牵动着东北亚国家关系的走向。 中俄能源合作与日本的介入 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最早起源于1994年,当年,俄向中国提出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输油管线。1996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该项目纳入两国关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1月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英国内部围绕这一协议出现了新的政治僵局和政治博弈:该协议在英国议会批准过程中面临巨大阻力,挪威模式、二次公投、无协议"脱欧"等可能性依然存在。"脱欧"僵局与近年来英国在议会主权的宪法体制、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化、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身份政治与政党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层面出现的政治转型趋势紧密关联,能否打破这一僵局也与英国围绕这些问题建构新政治共识的结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俄欧关系:"新时代"已经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上台后,大力提升俄欧关系,将其定位为俄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欧盟也采取了积极的回应姿态,欧盟领导人和舆论界越来越频繁地谈论"欧俄关系的新时代".目前,双边关系不断升温,发展前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俄、日、欧、印等大国纷纷集中大量的优秀人才和资金,竞相发展本国的航天科技.各国在航天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促进了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6.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14)
俄中未达成天然气合同据俄《生意人报》报道,俄中元首6月16日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谈未能就天然气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最主要的矛盾是价格问题。负责能源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伊戈尔·谢钦表示,俄方希望对华出口能够获得同对欧出口一样的利润——根据俄气  相似文献   

17.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1,(14):11-11
俄中未达成天然气合同据俄《生意人报》报道,俄中元首6月16日在克里姆林宫的会谈未能就天然气问题达成一致。双方最主要的矛盾是价格问题。负责能源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伊戈尔·谢钦表示,俄方希望对华出口能够获得同对欧出口一样的利润——根据俄气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期以来,俄乌边境冲突不断升级。欧盟担心俄罗斯对乌克兰用兵,俄罗斯则明确反对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在俄欧因乌克兰问题发生冲突的背景下,双方开始“斗气”,俄罗斯以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相威胁,试图迫使德国加快批准“北溪-2”运行,但德国并无让步之意,欧盟民众只好忍受天然气供应不足和气价不断上涨之苦。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俄欧争端,其背后都是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9.
叶江 《国际展望》2014,(4):117-133
欧洲债务危机在持续四年多之后基本度过高潮期,欧元区包括欧洲联盟(欧盟)正趋于稳定。此次欧债危机的持续时间长、波及面广,必然对欧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欧债危机促使欧盟的一体化从"单速"转向"双速"甚至"多速";第二,欧债危机不仅揭示出欧盟本质上依然还是一个特殊的国际政府间组织,而且致使欧洲一体化更难以向可与大国比肩的国际体系中"极"的方向发展;第三,尽管欧债危机显示欧盟难以成为世界一"极",但却促使其已拥有的某些专属权限进一步强化,欧盟在当前的国际体系转型中依然还有影响力。因此,欧债危机不仅不会导致欧盟解体,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欧盟及欧洲一体化进程呈现出某种新的特征。这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未来建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