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改善关系是近年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它既是两国应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剧变的战略选择,也是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遏制伊朗势力的扩张,加强双边经贸联系和助推区域经济合作,是沙以两国改善关系的主要战略目标。沙特和以色列"结盟"将加剧中东两大阵营的对立,扩大阿拉伯国家间的裂痕,并使巴以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眼世界     
《南风窗》2008,(2):9-9
踊脚布什紧盯伊朗鉴于窝在华盛顿与国会缠斗于事无补,美国总统布什1月8日以任内首度出访以色列,拉开了他中东"6天7国行"及2008"国际公关年"的序幕。尽管他此行广泛涉足约旦河西岸、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并声称要把巴勒斯坦建国问题提上日程,但其实最主要目的乃是听取以色列对于伊朗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向海湾国家阐述美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以来,也门危机持续升温,尤其2015年3月沙特空袭胡塞武装,意味着也门危机已由内部冲突升格为地区冲突。这场危机是沙特与伊朗间的"代理人战争",是沙特与伊朗无处不在的"新冷战"的最新标本。总体看,沙特与伊朗的地区争夺,对地区格局产生多重负面影响。沙特与伊朗崛起成为"新常态"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多极并存且相互制衡,由此使地区格局维持脆弱平衡的状态。2011年中东剧变后,中东原有政治生态被打破,地区国家力量此消彼长。在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4.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5.
沙特和伊朗带有冷战色彩的全面对抗对中东地区格局和地区秩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近年来,中东形势围绕美国、沙特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双层博弈日趋明显。未来中东或将形成域外大国美俄博弈和域内大国沙特与伊朗对抗相结合的"新冷战"结构。  相似文献   

6.
认识伊朗,是从乘坐伊朗航空公司的飞机开始的.从迪拜到德黑兰,一次性穿越两个风格迥异的伊斯兰国家,这样的旅程对于一个对中东从无感性认识的人而言,无论如何都有些奇妙. 揭开伊朗的面纱 在沙特时已经初步领教了宗教法度.由于禁止本国妇女抛头露面,沙特航班上的空姐清一色地来自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本以为作为什叶派的集大成者,伊朗的限制或许会更严格,然而伊朗的空乘却让人耳目一新.空中小姐几乎清一色波斯人,身材高挑,气质高雅.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让人初步感觉到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卓尔不群了.  相似文献   

7.
巴列维国王的忧虑 1973年10月6日下午14时,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西、北两个方向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毫无防备的以色列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大规模的援助,以色列几乎灭国。以色列人在战争初期的惨败震惊了中东地区的另一个非阿拉伯国家--伊朗,伊朗巴列维国王立即--于1973年11月--向美国订购了第一批F-14A雄猫战斗机,同时,他命令参谋人员展开研究:当遭到类似于以色列人在"斋月战争"初期所受到的偷袭时,皇家伊朗空军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吃在沙特     
中国人到沙特最感不便的就是吃饭.尽管仅在首都利雅得大大小小经营外国风味的各式餐馆就多达2000家,在那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包括法国、墨西哥、意大利、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和摩洛哥的美味佳肴,另外,还有近1000家欧式或美式快餐店;但相比之下,中餐馆就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9.
伊朗和土耳其的关系从泛突厥主义的你死我活斗争,演变成库尔德族问题上的难兄难弟,不可不谓沧桑巨变。但除了库尔德族问题,伊朗与土耳其并无太大的共同利益交集,土耳其即将与美国展开的海陆空联合军演,其矛头直指伊朗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10.
一、克里就职美国国务卿,奥巴马发表2013年国情咨文 2月1日,约翰-福布斯·克里接替希拉里成为美国新一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国务卿曾遭到来自保守共和党的反对美国保守政客批评克里对反美国家的外交立场偏软,尤其是在对以色列态度和伊朗核问题上,认为克里的政策可能会过于放纵伊朗,而对盟友以色列却不温不火。  相似文献   

11.
校园暴力行为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各国校园暴力行为概况。 校园暴力可称为一种文明病,在世界各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中几乎无一幸免,只是程度各有轻重而已。最早注意到校园暴力的国家是日本。日本自1962年左右,中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典礼前后,不良学生集体对老师施暴逐年增加。这里有一个亚洲国家或地区校园暴力行为一览表,说明该地区事件发生的程度。可将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情况和我国作一比较。 1、极严重型:日本。 2、严重型:也门、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锡金、泰国、尼泊尔、菲律宾、马来西亚。 3、轻微型…  相似文献   

12.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13.
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海湾小国阿联酋是目前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是,阿联酋也已成为海湾地区军事力量发展最快的国家,甚至对伊朗和沙特阿拉伯这样的海湾传统强国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8月14日,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开始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的1701号决议案,历时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终于告一段落.表面上看,这场地区战争的主体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实际上参与战争的远不止这两个国家.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代理人战争",以色列是美国的代理人,真主党游击队是伊朗、叙利亚的代理人,这种说法尽管与事实有一定的差距,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黎巴嫩、以色列之外的国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东变局以来,中东地区的教派冲突不断加剧,尤其是沙特与伊朗的地区性教派对抗对中东地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教派问题并不会自动影响对外政策,只有当国家决策者将教派问题安全化才会影响对外政策。沙特外交的激进化与教派问题安全化密切相关,由于国际和地区环境变化导致沙特的不安全感加剧,促使其极力建构教派冲突的话语体系,为其推行强硬的对外政策提供"正当"理由。沙特外交中的教派问题安全化分为四个步骤:建构教派威胁的认知、传播教派威胁信息、促使受众相信存在教派威胁、推行应对教派问题的对外政策。沙特通过强化宗教因素实施激进的对外政策,不仅强化了政权合法性,而且巩固了其地区领导地位,进而扭转了其与伊朗"攻守失衡"态势。但是,教派问题安全化使沙特深陷地区代理人战争的泥潭,而且教派冲突的叙事极易助推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发展壮大,并威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呈现持续恶化态势。伊朗革命型外交导致伊以在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而双方地缘目标日趋冲突,加之以色列追求"绝对安全"与伊朗矢志提高军力的结构性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全面对抗。在可见的未来,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恐将继续升级。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意图和能力,伊以矛盾远未达到爆发全面战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晋 《当代世界》2021,(3):52-58
"阿拉伯之春"的爆发深刻影响了中东地缘政治,改变了以色列所面临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以色列对"阿拉伯之春"的认知也经历了由喜悦、乐观到谨慎、理性的转变.面对中东新一轮地缘政治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色列采取了加强国防军建设、与美俄和阿拉伯国家等域内外大国发展关系、积极应对伊朗威胁等一系列举措.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将面临更多变数,但美以同盟关系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同时,巴以问题变化、美国与伊朗地区博弈加剧以及以色列面临的内部政治纷争将对其对外战略产生更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伊朗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以色列一直坚决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领导人以及军方人士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表言论,称以色列不排除使用武力打击伊朗核设施。以色列空军司令沙基迪少将更放言,以色列空军必须为“空袭伊朗”做好准备。这番强硬表态的背后是以色列空军“外科手术式空中打击”方面骄人的战绩。25年前,以色列正是使用这种方式一举摧毁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使萨达姆拥有核武器的梦想成为泡影。2000公里奔袭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世界政治舞台上风云激荡,中东更是引人眼球.波斯硬汉伊朗总统内贾德频出惊人之语,公开置疑二战期间纳粹屠犹的真实性,威胁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不甘示弱地要求把伊朗驱逐出联合国,坚决反对伊朗的核计划,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以色列与伊朗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20.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6):85-86
等到伊朗战争的乌云散去,叙利亚才能在不引起伊朗反弹的情况下与以色列谈和,从而螺旋式地提升叙以、美叙、美伊关系。这也可以说是骑墙主义的匠心吧。7月中旬,到巴黎出席"地中海峰会"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决定与在法国委任统治时期曾是同一个国家的黎巴嫩建立外交关系,二是响应法国和以色列的呼吁,提出未来的叙以直接谈判将在"少则6个月长则两年"内达成和平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