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5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党作为国家内外政策的源头,作为民意和舆论的引导者、塑造者,尤其需要发挥特殊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充分发挥政党的政策沟通"定盘星"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新时代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必不可少。中国要着力缩小当前"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中对内与对外、官方与学者、国内与国外的鸿沟,强化话语生产、翻译、传播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一带一路"话语内容的平衡和立体,鼓励更多的中国学者高质量走出去,加强对受众的细化了解和研究,为"一带一路"建设凝聚起更多的共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3.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回答了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和当今世界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措施,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发展与世界不同国家的伙伴关系,谋求各国的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旨在探讨政党政治的未来,探索创新人类政治文明。中国和合文化超越西方对立型政党政治和分的政治哲学,推动再造政党,再造政党政治,从而也为自己正名。中国共产党的世界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与为人类服务的有机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共逻辑就是,传中共治党治国理政经验,造共赢之势;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共方案,践大道之行;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中共担当,呈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型全球化和新型全球治理,必须推动构建新型政党关系。"一带一路"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彰显共产党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信与自觉。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为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在推动新型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清华大学4月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第28届万寿论坛。中联部副部长郭业洲、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意大利前总理马西莫·达莱马,尼泊尔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发展失衡,传统全球化路径面临的困境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发展收益分配的“中心—边缘”格局中面临结构性挑战,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步入窘境。“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共同发展为合作导向,致力于在国际合作中促进开放、包容、普惠与平衡,并由此实现共赢,这对塑造新型全球化的发展图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联动发展、行稳致远,中国与共建国家可在合作导向、合作形式、重点合作领域等方面加强协调,共同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拥抱和促进新型全球化,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明确提出要"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这是中国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吸收借鉴全人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问题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其实质是对传统全球化进行扬弃的新型全球  相似文献   

8.
尽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努力方向,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观的理论建构仍有待深化,新冠肺炎疫情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观的建构,应结合其短期、中期、长期使命和国内、国际发展既有努力和长远愿景,并理论化为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指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首先应确保国际社会特别是共建方的共向发展和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放大共建国和国际社会的既有发展努力的效应,并培育和创新国际发展动力。为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通过机制化来确保其可持续。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观涵盖三个方面,即共生发展观、增益发展观和制度化发展观,从而为国际发展提供稳定器、放大器和制度公器。共建"一带一路"更要确保国际发展的正确方向、放大既有发展努力成效,追求可持续性,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国际发展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25日尊敬的莫桑比克总统纽西阁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这春和景明、万物生辉的美好季节,很高兴同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以及各协办单位,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6年来,我们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得到有关各方的热烈响应和广泛参与,迄今已有125个国家和29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国际体系不确定性增大、原有秩序面临冲击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自身崛起面临的体系性阻力,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为此,中国应充分发挥政策主动性,采取扎实行动管控危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周边地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不同的手段组合应对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新型全球化方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民心相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与其他旧的全球化方案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不是推动制度变革建设一个好的政府,而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交流和累积共识是"一带一路"的治理之道,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朋友圈"建设的强大动力。在理论上,社会网络运作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理论框架,有着强大的理论潜力和治理效能。在实践上,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应按照区域合作架构的紧密程度,建立由联通度、熟识度、参与度、治理度和认同度五个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以此系统测量民心相通建设的总体进展和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已形成相对复杂的FTA网络,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推进路径也因此呈现出相对明显的"多向化"特征,博弈氛围相对较浓,整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难度相应加大。而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优先领域、贸易投资合作为重点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开放包容、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可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亚洲的不断推进,亚洲地区要进一步充实功能性合作,不断增强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政治意愿、共同意识和身份认同;进一步发展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增强互联互通对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扩大现有的FTA网络,不断加强次区域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制整合,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互动,以更符合亚洲特点的方式积极突破亚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已经成为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28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61个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4.
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绘制"工笔画"的新阶段。中非合作更显精细化,尤其是在发展战略上逐步实现精准对接。同时,伴随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亮点效应,来自美西方的战略压力增强。受民粹主义、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非洲内部政治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多,这给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一定困难和风险。中国需探索新路径加以应对,确保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联合国和平、发展和人权事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柱。中国与联合国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国从非洲各国的根本利益出发,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正式接纳全非洲为国际合作伙伴,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扩大相互投资,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另一优先合作方向。国际产能合作主要是围绕生产能力新建、转移和提升的国际合作,为此,中非产能合作的实施也正围绕着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形成,在与全球化互动中发展。近40年来,全球化不断改变着中国,中国也日益塑造着全球化。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渐成风潮,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维护者,中国模式提供国际发展案例,"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国方案贡献全球治理思路。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引领作用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影响与贡献,开启了全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对于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破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进入精准对接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不断走向全方位、宽领域和纵深化的新局面,合作内容从过去的聚焦"五通"拓展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及健康卫生、和平安全等更多惠民新领域。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助力非洲的减贫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为提升新时代南南合作水平及推动国际对非合作发挥了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