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思想,兼具"使命意识"、"时代精神"、"创新思维"和"战略意识"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得以形成,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动力和行动指引,充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促进新型外交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在坚持中国特色大国自信和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深化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的全方位外交格局,确立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努力维护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指引下,中国外交已经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人民友谊。这种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理念的交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民间外交主体具有人民性和有限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民间外交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新特点。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也在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多元化与网络化日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组织对外开展民生合作和国际公益活动,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要服务好社会组织走出去,必须进一步提升中国外交的统筹协调能力。通过政府对社会组织相关活动的政治引领、在多边外交中与社会组织的立体配合、加强对社会组织海外活动的本地支撑等,社会组织的国际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4.
5.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史和新中国外交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在目标追求和实践要求上有许多原创性贡献。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摆脱了权力政治的窠臼,其理论与实践创新更多。从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从传统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中吸取教训,科学判断世界发展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对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作了新的有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继承新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的实际,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许多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国际秩序变革进入新阶段,中国的国家实力影响达到新高度,国家发展规划了新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外交坚定维护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积极引领国际体系变革,展现出自信开放、包容进取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外交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本文旨在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对其总体布局进行分析,指出中国正在为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雷墨 《南风窗》2014,(24):27-29
<正>不同于APEC这种侧重经济合作的区域性组织,G7、金砖国家以及G20都带有某种"集团政治"色彩,具有"大国协调"的功能,三者影响力的消长不可避免会影响未来的全球治理生态。今年11月中旬是亚太的"峰会季",一周之内,北京APEC峰会、缅甸内比都的东亚峰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G20峰会接踵而至。不仅APEC峰会,东亚峰会里占绝对多数的亚太国家,以及G20成员里的8个亚太国家,似乎都在暗示世界潮流正进入"亚太季"。如同1940年代的人们,不可能预知1945年雅尔塔峰会对20世纪历史的意义一样,2014年亚太"峰会季"可能存在的标志性意义,或许只能由数十年后的历史学家来总结。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于2021年5月29日在锦江小礼堂联合举办"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理论创新研讨会",本文是部分与会专家的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重要引领。推陈出新,守正创新,是这一理论建设的重要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方法论上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深厚的历史观、鲜明的时代性,以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价值观引领外交思想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于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为引导世界大变局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演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双循环新格局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定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可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多赢发展。在海洋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海洋安全观涵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敏锐把握时代动向,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笑 《国际展望》2022,(4):80-95+156
城市群外交是空间集聚的城市群落基于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功能辐射与区域协作,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城市治理、民间交往中形成的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过程。作为次国家外交的新模式,城市群外交主要体现为城市群在公共外交领域日渐增长的影响力,包括提升域内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聚合国际城市网络,增强国家参与国际竞合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等。城市群在深化城市外交理念的同时为国家外交战略提供结构与功能支撑,但也面临挑战传统外交观念与现行外事管理体制发生碰撞的质疑。在高度开放的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下,开展城市群外交是深化改革、开放与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持续优化的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国际大都市的区域带动影响;在国际城市网络中开展城市群协同发展知识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城市网络、自贸区、民间组织在国际交往中的积极影响,为城市外交与国家外交提供区域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内政外交进入了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理论架构、问题导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当前处于系统整合阶段。因此,在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我们更加需要提高实践和理论自觉,增强问题意识并善于提出和抓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提出解决思路;重视总结提炼,形成新的理念理论。中国当前的外交安全理论建设,在系统性方面,要加强外交和安全、外交和内政的衔接;在互动性方面,要加强外交思想、理论、战略和政策的整合;在国际性方面,要在体现中国特色、提升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上实现对立统一;在应用性方面,要提升外交安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以此使相关理论在探索创新中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形成以来一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着变革。进入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国之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重构关键期。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不但面临价值共识的危机和单边主义的严重冲击,而且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变革,不仅是中国营造有利国际环境的需要,也是自身应承担的一项重要国际责任。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是新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国际制度的共建者、全球方案的贡献者和集体行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王帆 《当代世界》2023,(1):10-15
2022年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赤字加剧。受世界格局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大国关系出现加速分化重组态势。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趋势,中东地区深陷多重困境,亚太地区的安全风险也不断上升。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并以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治理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治理是我国新时期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新形势,是战略机遇期内涵与条件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治理紧迫性增强,制度创新需求增大,更加呈现多主体共治特点。这一方面对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产生了影响:战略机遇与战略挑战的界限逐渐模糊;战略机遇期的阶段性和交替性逐渐淡化。另一方面,也对战略机遇期的条件变化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战略机遇期的实力条件从依靠单一国家相对实力增长向依靠多国特别是新兴国家综合国力的共同增长转换;战略机遇期的主观条件从消极的国际主义外交路线向积极的国际主义外交路线转变;战略机遇期的体系条件从传统上的两极体系或多个两极化体系向多极体系甚至无极体系转变。我们应当更新战略机遇期观念,树立更加辩证而不是单向度、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的的战略机遇期观。同时,还应当采取恰当的全球治理战略。争取延长区域和全球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关乎地球系统健康稳定运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围绕全球环境治理转型而伴随的改革、协调、合作与竞争也在同步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全球环境治理机制不断完善演进,以南北格局为特征的全球环境治理主体也出现了新的复杂变化,多个利益攸关方在环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秉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角色.在全球治理体系转型的背景下,中国需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环境合作中的领导力.  相似文献   

16.
王帆 《当代世界》2024,(1):8-15
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发展与安全问题仍然突出,两场局部战争影响深远,三大地缘政治板块明显活跃。国际格局发生裂变和重组,竞争态势下“小多边”俱乐部加速形成,使“脱钩断链”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经济全球化正在遭遇严重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正在导致经济碎片化。欧洲发生“新冷战”的可能性上升,“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助推地缘格局版图重组。人类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方向性的引领和选择。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以自身持续发展为世界进步创造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英华 《当代世界》2013,(10):27-28,52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季节,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京举办了“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来自中央机关部委、地方外办领导、  相似文献   

18.
全球卫生外交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词汇。在国际学术界,对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热点研究领域。作为该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卫生外交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显著特征。2003年的非典事件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卫生外交虽属低级政治领域,但已经并正在对中国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参与全球卫生外交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智慧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