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0,(7):37-3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语文课的名称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50年,著名的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与专家们商议,提出“语文”这个词。叶圣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打这以后,“国文”、“国语”,就正式改为“语文”了。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0,(7):37-37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语文课的名称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1950年,著名的语言学家叶圣陶先生与专家们商议,提出“语文”这个词。叶圣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打这以后,“国文”、“国语”,就正式改为“语文”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骂一个人缺心少肺,常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号,就是“二百五”。关于“二百五”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结盟抗秦,受到了各大国君王的赏识。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时,却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下令捉拿凶手,但他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计——将苏秦的头悬于城门口,并张榜“苏秦内奸, 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他还下旨重赏义士黄金千两。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齐王问:“千两黄金,如何分法?”这四个人不知中计,说:“好办,每人都是二百五。”齐王拍案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3,(12):24-24
五代诗人郑谷为诗僧齐己改《早梅》诗,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把"数"字改成"一"字,  相似文献   

6.
陆华 《唯实》2009,(5):25-28
黑格尔在构建其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法哲学原理》的最后部分,提出了“世界精神”这一理念,旨在寻求一种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理论基石;而20世纪末最早由宗教界人士提出,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的“全球伦理”亦在试图构建一种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框架。两者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在追求一种“普遍的善”,都在寻求人类未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对词创作独到的见解倾注在她的《词论》中,她在《词论》中揭示了词体发展的多元化渠道,评论了柳永、张先、宋祁、苏轼等人的词作,反映出李清照既爱新声,又尚高雅;既赏妙语,更重整体美的辩证艺术观点。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1):47-48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远》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影响深远,成为普通百姓对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了空 《党史纵横》2005,(1):22-25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10.
《新湘评论》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2,(24):50-5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后来写时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现在的“孝”字。  相似文献   

12.
邸永君 《党建文汇》2005,(11):54-54
1952年冬,军队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开始着手进行军队军衔制具体实行的方案策划工作,并很快提出了方案。这份关于军衔实施的方案是:军衔设六等十二级。“六等”,即:帅、将、校、尉、军士、兵。“十二级”,即:元帅分三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将官分四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分三级: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四级:上尉、一级中尉、  相似文献   

13.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51-51
正"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含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做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4,(19):19-20
“改革开放”作为今天耳熟能详的有特定含义的涮汇,虽然出现只有短短不到30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词”,但其使用率和公众认可度却非常高,是个名副其实的“热词”。那么,“改革开放”这个词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5.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副对联首次出现“红军”。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19-19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愿意为“同伴、同伙”)引出;一说由socius(愿意为“喜欢社交”)一词引出。关于“社会主义”一词最早的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严复的《天演论》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线性发展观,为中国在20世纪对时间神话的崇拜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国在“他者化”过程中,更多强调了社会现代化而忽略了文化现代性。受此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从创作到研究层面都产生了诸多问题。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变革需要打破时间神话和“现代性”光圈,发展新的研究范型,开拓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喜好社交的、同伙的、集体的”.早在18世纪末,就有人使用“社会主义”一词.1803年,意大利传教士贾科莫·朱利阿尼写的《驳社会主义》一文,把社会主义看成上帝安排和自然界继承下来的一种传统的社会制度。1822年,罗伯特·欧文的一位通信者爱德华·科珀,第一次用英文写出“社会主义”这个词,1827年11月,罗伯特·欧文的信徒主办的《合作杂志》上,第一次公开使用了“社会主义者”,指主张财产公有制的人。1832年,法国的乔西叶尔在圣西门主办的《地球》期刊上,把社会主义解释为人与人之间的有组织的联系。1834年,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为公有。欧洲文字中的“共产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34年至1839年之时,出现于法国巴黎工人秘密团体的革命集会中。法国工人当时使用这个词有双重意义:既渴望消灭私有制、实现财产公有制,又力求建立“公社”作为社会基层自治组织。因此,法文中的“共产主义”一词,既与公有制一词含义基本相近,又与公社一词密切相关。到1840年时,“共产主义”一词已从  相似文献   

20.
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该国年平均气温30℃,最高温度有50℃,若将温度计插入户外的沙滩,则可能达到78℃。笔者前一段时间曾去过苏丹,亲身感受了“火炉”的威力。例如:把鸡蛋埋入室外的沙窝里,约10分钟就能“蒸”熟食用;把军用水壶灌满冷水挂在墙壁上,约20分钟即可“烧”开冲茶喝;不戴手套去拉汽车的金属门把,门把就会像烙铁把手烫出水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