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强制性治安行政执法时常会引发暴力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漠视民众期盼和参与,影响社会治安治理效果;恶化警民关系,损害政府形象。而非强制治安行政执法具有尊重民众的意思自治、弱化权力色彩、改善警民关系和调动民众参与的优势。选择非强制模式作为我国治安行政执法的新取向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呼唤,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当前立法精神的普遍要求。但我国非强制治安行政执法的法律制度基本是空白的,需要在程序规则、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建构较为完善可行的非强制治安行政执法的法律制度规范,以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使得其面临的治安问题出现了新的倾向,对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公安机关可采取以下的相应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治安情报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系统、科学、高效的水上指挥和勤务模式;加强水上和沿岸巡逻防范,构建和谐水上警民关系;规范办案制度,依法查处湖区刑事、治安案件;加强协调湖区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执法,特别需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是公司现代化管理必然要求,我国公司法规定了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但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到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行使。我国应从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完善公司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及加强职工对董事和职工监事的特殊保护等完善职工参与治理法律制度。我国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对于高校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高校教师参与治理制度可借鉴职工参与公司监事、董事制度,在高校党委会、校务会等决策、执行机制中,设立非领导职务教师代表参与管理机制,以强化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权利保障与强化学校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警民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社会对警民关系的要求应然是:警方与民众能够通过良性互动各自实现价值满足需求,获得共同的发展.警民关系的困境根源在于:警务工作性质导致的警察权威主义、多疑和孤立;执行法律(打击犯罪)、维持秩序和提供服务方面存在不和谐因素;警察腐败和非警务随意调动等.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应该从警察自身的完善入手,同时加强警民沟通.  相似文献   

5.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强调公共治理的年代,治安秩序的维护需要警民相互协作,治安才能得以改善。文章通过美日两国和我国警民合作的研究和比较,以期获得对我国警民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界定新时期警民关系之前,要先重点考察"警察"和"民众"两个主体的时代内涵。人们认识警察,不仅仅是对警察组织和人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警察角色、身份和形象的认识。警民关系中的"民",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民众,还包括网络上拥有虚拟身份的民众,以及由个体构成的社会。在此基础上,应分别从警民政治关系、警民社会关系、警民管理关系、警民服务关系、警民公共关系、警民监督关系、警民人际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梳理,由此概括新时期警民关系定义。  相似文献   

7.
治安行政监督是公安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相对人遵守和执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所实施的察看、了解并督促其履行治安义务的行政执法行为。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公安机关治安行政监督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为此,要充分发挥治安行政监督职能作用,必须明确治安行政监督的性质、方法,并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规范治安行政监督行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必然对国内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限于贸易投资等经济法制度领域 ,而且涉及规范政府权利的公法制度领域。从WTO规则要求与我国行政执法现状入手 ,阐述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改进问题 ,从行政执法的理念、法律制度的完善、执法机制、审判体制及执法人员培训等视角 ,探索如何改革完善我国的行政执法工作 ,以适应WTO规则对我国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在强调公共治理的年代,治安秩序的维护需要警民相互协作,治安才能得以改善。文章通过美日两国和我国警民合作的研究和比较,以期获得对我国警民合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佳事件"中民众的舆论反应给警民关系的建设敲响了警钟,民众的群体归因偏向导致警民关系越走越远。研究并解释民众群体归因偏向产生的机制和原因,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对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和缓解负面事件对警察形象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警民关系可以划分为具有陌生人特征的制度化信任关系与具有熟人特征的人格化信任关系,二者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是相互补充,共同起作用的.不过,在当代的复杂社会中,制度化信任在警民信任关系建设中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通过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警民信任危机主要体现为“制度化信任危机”.因此,增进我国警民间的信任关系也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在吸纳当前公安机关所采取的有益经验的同时进行制度创新,加强民众对于地方公安机关的组织与法律约束力的信任力度,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制度化信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佳事件"中民众的舆论反应给我们警民关系建设敲响了警钟,民众的"群体归因偏向"导致警民关系越走越远。研究并解释民众"群体归因偏向"产生的机制和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应对,对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和缓解负面事件对警察形象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各项事务中辅助警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辅警队伍体现创新社会治理的深刻内涵,建设辅警队伍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但是当前辅警队伍存在法律地位缺失、公权私用乱象频发、统一的招录制度缺失、教育管理制度缺失、待遇晋升制度匮乏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明确法律地位、确定法律职责和法制化准入机制、教育管理、待遇发展,实现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辅警法制化制度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4.
警民关系是社会基本关系之一,又是警务活动的重要基础;警民关系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受政治、法律制度影响,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警民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本文从依法治国语境下对警民关系进行重新界定,分析目前社会形势下警民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新型警民关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离不开对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运用。治安行政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利器”,对最终实现法律所预期的治安行政状态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人权保障原则、说服教育和强制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6.
转型社会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公安机关执法理念、工作机制以及行为方式造成结构性压力。构建以警民信任为核心的和谐警民关系是纾解当前公安工作压力的关键举措。政治信任理论是探寻政治权力与民众权利张力、规设政治权力与民众权利关系的综合性、应用性分析框架,其为当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与理念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政权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政治要求。加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机制建设,可以促进合法决策,提高政治决策品质;培养民众的公民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保持政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国协商民主机制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为主,兼顾基层治理领域的协商民主,辅之以公民参与的协商民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民主协商。当然,我国协商民主机制也存在诸多缺陷,如各主体间缺乏实质性的平等关系、协商民主机制的非制度化、公民素质不高、协商民主机制预期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协商民主各主体间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培育协商民主的多元主体地位,拓宽协商民主机制的范畴,建构协商民主机制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8.
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而对警民互动的研究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警民互动不仅有急迫的现实需求,更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契约论、社区警务理论、治理理论和现象学社会学理论。正是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使警民的良性互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和拓宽政协制度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未必都带有政治问题。政治参与背后的动力是利益。我国公民在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同时,政治参与的需要也在日益增长。通过疏通与拓宽政协制度渠道,建立“非委员”的民众提议机制和民众诉说机制。可以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村地区侵财类案件、群体性事件等多发,创新农村治安防控机制迫在眉睫.农村地区存在经济和科技相对落后、警力不足、轻微治安问题未受重视、警民关系有待改善且村民思想相对受限的问题,制约了治安防控工作效能的发挥.新枫桥式治安防控机制与当前公安工作转型升级要求相契合,能够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是符合中国农村特有社会背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