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乡村治理依然是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治理主体边界模糊、治理环境复杂多样、治理资源供给匮乏等现实困境,要求进一步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多种治理资源、深化基层创新性改革、再造乡村共同体等策略进行推进。以期实现农村秩序和谐稳定、农业稳固发展、农民主体价值彰显等基本目标,进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加强政府领导,培养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法治观念及道德水平,健全基层矛盾化解协同机制等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化解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红霞 《桂海论丛》2014,(5):97-100
传统农村的社会秩序是建立在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乡土秩序。近年来,快速推进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逐渐消解着乡村文化的价值,乡村文化逐渐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农村陷入秩序整合的困境。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一方面要重塑乡村文化基础上的传统乡村秩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符合农村社会现实需要的现代性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乡镇农村垃圾治理是乡镇清洁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事关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但乡镇农村垃圾治理长期被忽视,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经济政策不健全、较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施处理能力不足、村庄小而分散及村民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致使乡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甚至有些乡镇农村垃圾还是无组织排放,存在"屋前屋后垃圾场"、"垃圾靠风吹"等现象。即使像广州市这样的一线城市,  相似文献   

5.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背景下,以治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对于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理论框架,进而分析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结论表明:劳动力素质较低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收入的上升空间;农业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导致了各县市农民收入的分化现象。有鉴于此,就需要通过政社协作提升农村居民的劳动力素质、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政企合作共建市场信息平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妇女逐渐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力军,成为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妇女的优势,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高妇女自身的能力素质,鼓励、支持妇女有效参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建立妇女后备人才储备库,促进农村妇女有效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理应在助推乡村发展的同时肩负起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就内在逻辑而言,乡村有效治理能够充分赋能共同富裕,不仅能够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内驱动力,而且能够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塑造良好环境、奠定基础保障。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化”、多元主体治理“离散化”、数字乡村建设“悬浮化”、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等现实困境制约了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影响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推动乡村有效治理赋能共同富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是核心所在,发挥主体共治优势是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重要抓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是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县域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而县域治理在空间上主要对应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矿产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对实现社会良好治理至关重要。但以往矿权改革重视经济效益、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和利益分配等问题,忽视矿区农村和农民,造成矿区农民负担加重和乡村治理危机加剧。本文从矿区农村和农民利益出发,系统研究矿权与乡村治理的相关性,找到合适的产权制度和乡村治理方式,提高对政治社会风险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李婷 《求索》2023,(6):166-174
财政资源分配构成当前乡村治理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挑战。东部农村作为大城市经济带的一部分,可能面临内生资源密集引发相关主体的博弈、影响村庄自治等问题。财政资源分配可为国家力量进入乡村社会、重构内生资源分配的规则和乡村治理秩序提供资源基础。中西部农村因资源外流,面临内生资源稀缺、利益关联弱化和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沐雨 《人大论坛》2006,(3):19-21
“农村兴、国家兴、农村安、天下安”。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三农”问题根本解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安顺市各乡镇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制造性的开展工作.出现了群星争辉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治国理政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农村基层治理作为改革转型以及治理创新的重要场域,多元主体参与成为乡村治理发展的历史必然。建构农村参与式治理模式应大幅度扩展农民及农村社会组织参与的范围,通过各种机制将多元治理主体纳入到参与治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范畴中来,发挥农民在农村治理过程中的实际效能。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艰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6.
李金红  高秉雄 《理论月刊》2004,(11):158-159
农村税费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和国家乡村政府的治理能力,可以说是乡村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在介绍英国农村基本税费的基础上,揭示了其乡村治理的财政基础,并对英国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主要问题和现实动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时代主人》2012,(5):1
农业是国民衣食之源,国家稳定之基。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与否。所以  相似文献   

18.
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深刻制约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问题。如何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有效地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积极发挥国家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记者日前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沈阳市于洪区北陵乡党委书记、乡长高文荣。 高文荣: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相对落后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状况与现代化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脆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现代化成…  相似文献   

19.
没有地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就没有了稳固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胡勇 《政策瞭望》2014,(8):46-4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枫桥经验”中以农村法治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做法.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意识,反映了农民要求法治的诉求,代表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