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全球化浪潮下,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逐渐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已经确立了文化霸权地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缺乏相应的影响力,在全球化语境中处于边缘位置.为此,我们要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自主创新与文化输出等战略,大幅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影响与话语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而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新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的入世,NGO和WTO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由于中国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位置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NGO反对WTO”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当今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对立的;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的。人类需要市场全球化、民主全球化与公益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正在逐步深入,文化全球化的问题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摆在人们面前,并引起了颇多争议。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是全球化还是民族化?以及怎样保护民族文化?又怎样发展民族文化?……这些已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以下我们撷取了几位学者的观点,旨在帮助我们思考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论断为我们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它要求我们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广阔视野,对中国乃至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道路给予一条更加明确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也为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的到来提供了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全球化境域的形势下,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不能采取简单而粗暴的"拒斥"的方式和态度,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繁荣稳定的行为才是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通过对当下几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审视,明确当代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及构架原则,进而凸显出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概括分析国内外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文章从哲学的视角对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作了多方位的界定,对全球化进程作了哲学的反思和辩证的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作了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认为中国必须跻身于全球化进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马小茹 《传承》2010,(3):44-45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国水龙头业面临着重新洗牌和优胜劣汰。全球经济一体化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更新自己,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卫浴水龙头行业正面临如何在全球化中发展自我,保护自我,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法制建设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国宝 《理论月刊》2002,(10):103-10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法制建设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我们只有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国际规则,才能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把握机遇,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1.
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总体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其国际环境和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其世界历史性特征体现为三个“致力于”,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在积极参与全球化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致力于在国际合作应对世界性难题中“建设和谐世界”;致力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向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余卫国 《理论月刊》2005,1(4):17-20
邓小平全球化战略思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为根本出发点,贯注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辩证思维精神,是以全球化系统思维、全球化大局思维、全球化主体思维为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对全球化挑战,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招致了众多的抗议行动和理论批判,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经济全球化这柄“双刃剑”的双重效应。尽管反全球化的多重视角令人不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经典论述才是帮助我们做出深刻分析与现实选择的准则和利器。  相似文献   

14.
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其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根本之所在;其二,这是应对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日益深入和广泛地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宗教将在哪些方面和意义上受到影响和发生改变?思考中国宗教的发展总体趋势,必须把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这两个要素当作先决条件。我们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上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历史方面看,我们继承的是以儒释道三教为主流的、重视和谐与包容精神的文化传统;从现实看,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宗教发展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从这种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宗教未来的发展,可以得出这…  相似文献   

16.
姚琦 《理论月刊》2007,3(7):112-114
全球化不仅是人类活动交往的全球化,而且还是制度规则、文化观念的全球化。来自外部的强制适用的制度的压力和非强制适用的文化观念的渗透都必然给一国内部制度、文化带来侵蚀性的后果,造成上层建筑的裂变。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的,全球化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寻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直到1978年,我们才真正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既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也是一个世界性范畴,因此,我们的现代化必须在开放的状态下完成.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国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经济全球化在给我们的现代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和谐共处"理念的初步形成与完善,"和谐共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和"和谐共处"理念的意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和谐共处"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关系新理念。"和谐共处"理念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形成,也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其重要作用显现出来,被愈来愈多的国际社会认同,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理念。"和谐共处"理念的意义表现为其顺应了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和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需要,提升了"和平共处"理念和丰富了"和谐世界"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人类历史加剧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与进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 ,也加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因此 ,我们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 ,必须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造成了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促进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