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父亲 时光的流逝会毫不留情地令我们的记忆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但唯独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却仍是清晰而生动的. 父亲并不高,只是普通中国男人的身材,在我有印象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福了.但看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俊秀,虽然略显清瘦,但诚如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盐出英雄对父亲的形容“皮肤白皙,头脑明敏,气宇轩昂,洵如贵公子……”父亲的身世当然和“贵”是几乎扯不上关系的,虽然追溯到明代,有一个学问被人称道的礼部侍郎傅翰是一代人物,死后被皇帝赐予“太子太保”,名列《明名》列传,被供奉在“傅氏宗祠”,而父亲也是他正统的传人.但接下来的若干代,傅氏这支已经因务农而逐渐走向贫穷,到祖父母这代几乎就是文盲了.父亲自小就生活在市井之中,时刻要面对生存的严酷,身边更加没有什么“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母弟妹 我叫周群,今年79岁.祖父是道县兴桥人,是普通农民,有十几亩田,省吃俭用送我父亲上学.父亲周谟,抗日时期报名参加国民党青年军,上前线抗日.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国民政府交通宪兵科当科长. 我1936年出生在江苏镇江.1949年,我已经13岁,这时,到处传说解放军要打过江来了,远方“隆隆”的炮声都听得见了.有一天,父亲突然神色慌张地从南京赶了回来,对我和母亲说:“共产党的军队要渡江了,政府乱作一团,我们得赶快跑.”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4.
刘平章  章玉政 《各界》2014,(11):16-19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少谈个人的事情。我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父亲过世后母亲告诉我的。这几年,我看了一些他的回忆录,还有他在“反右”期间写下的两份检查,对他的了解又多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姓氏寻根     
我姓江,随了我父亲的姓. 然而,"江"姓不是我们的祖姓.知道这点的时候,已到了我上中学那年.一次偶然的闲聊中,父亲吐露出我们本姓"莫",属于老家广西那边的一个大姓.父亲很少提及老家的事,我和妹妹因了好奇追问不休时,父亲的口气变得淡然起来,眼角眉梢透出一些怅惆,好象有一道沉重的历史帷幕正在他脑海徐徐降落.我们姊妹只是断断续续听说,父亲临解放时参军北上,在他走后,一场大水给老家带来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从此父亲便与家乡断了联系,留在老家的"莫"姓妹妹也生死未卜…….老家,姑妈,还有那个祖姓"莫",越来越在我的心底生发出神秘之感.而父亲竟至什么也没说就永远地走了. 及至去年夏天,已是父亲去世后的半  相似文献   

6.
王庄林 《侨园》2012,(10):24-25
一 在木祖克大沙漠北缘的卡美尔部落,卡美尔的英文是“骆驼”,骆驼是卡美尔部落的祖神,酋长卡美隆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第十七个儿子.父亲与卡扎菲的关系甚密,于是我在三年前成了这位总统的卫士.为此,父亲曾非常骄傲.我回到部落后整整睡了三天三夜,父亲骑着他的神驼来看望我.“行了,你也该出去透透风,到我们的木祖克大沙漠去看看,也好将卡扎菲忘了吧.”父亲说: “我把我的坐骑神驼赐给你几天,出去走走.”  相似文献   

7.
在韩国,有人把朴槿惠称为“韩国的撒切尔夫人”“我既没有父母,也没有丈夫和子女,我仅有的只是我的祖国。我会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领导人”;“我要完成我父亲未竟的事业,把韩国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国家,同时补偿那些在父亲执政期间经历痛苦的人们。”  相似文献   

8.
高荣伟 《侨园》2012,(2):60-61
父亲和舅舅一个生活在大陆,一个生活在台湾.他们分别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和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走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伤痛以及无尽的哀思……年幼时,我常坐在冬夜的火塘旁,听家人述说着关于父亲和舅舅的故事,品味着他们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辛.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感到低人一等,其原因在于我家有海外关系.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是老小,大伯和二伯在1948年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在大陆时他们两个分别在国民党交通部和教育部任职.  相似文献   

9.
邓拓与丁一岚育有五个子女,长女邓小岚,长子邓云,次女邓小虹,次子邓壮,三女邓岩。邓壮生于1953年,比生在战争年代的哥哥壮实很多,邓拓与丁一岚便给他取了“阿壮”这个名字。1966年邓拓去世,邓壮只有13岁,尚不谙世事。1979年后,他配合母亲致力于编辑整理父亲的遗作,从母亲丁一岚和父母的老朋友那里了解父亲的往事。他感慨“身后方知君伟大”,“眼前的薄雾渐渐消散,我慢慢看清了高山”。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一则幽默,颇有启迪意义。儿子问当局长的父亲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父亲正为眼下反腐风声紧心里烦着,就没有理睬儿子。可儿子仍穷问不舍。父亲没好气地答道:“我收下的红包是‘已知数’,检察院什么时候来查我就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1.
楚庄 《民主》1999,(11)
在父亲楚图南百年冥诞的时候,我回忆我十岁前后受到的父亲和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作为对父亲的缅怀和纪念。1936年至1937年,父母带着我住在上海法租界劳尔东路一幢三层弄堂房子的三楼。一楼、二楼是房东(在邮局工作的一对忠厚、朴实的中年夫妇)住的,我家租得的三楼是一间居室,二楼到三楼楼梯拐角处的一间亭子间和马桶间。那时父亲还是反动政府缉捕的对象,由  相似文献   

12.
穆青 《瞭望》1995,(37)
前些天,我在清理办公室的书橱时,从一包“文革”后清退给我的材料中,忽然翻出了几页残破的家信,那旧式的信笺,熟悉的笔迹,似乎又把我带入了半个世纪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引起我许多遥远的回忆.信是1938年父亲从河南老家写给我的.那时我已经参加革命,在八路军一二○师宣传队工作,驻扎在山西的岚县.我记得那时候正是济南、太原相继沦陷,日寇大举进攻河南,胁逼武汉,抗战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我因惦念家乡亲人的安危,曾一连写了好几封信,打听家里的情况,现在残存的这几页家书,就是当时父亲的回信.信一共是四封,其中两封还算  相似文献   

13.
洪荣星 《侨园》2006,(6):26-27
我出生在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自懂事的时候起,就常听父亲说,他在很小的时候“,唐山”(海外华侨对祖国的俗称)老家连年发生洪水灾害,土匪猖獗,加之满清政府、土豪地主施加的苛捐杂税,致使民不聊生。为了求生存,父亲不得不离乡背井,跟随逃亡的人流,来到英国殖民者统治下的香港。在人贩子“开金矿发大财”的诱惑下,经过裸身跳板凳、扛重物赛跑等苛刻考验挑选后,身强力壮的父亲登上了一艘破旧不堪的洋轮,被“卖了猪仔”,来到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里洞岛,替荷兰人开金矿。在荷兰矿主和工头的压榨奴役下,许多人未等契约期满,就因过度劳累…  相似文献   

14.
已故文艺理论家、有“文艺沙皇”之称的周扬,对中国现代文学有数十年的重大影响.个人亦遭遇坐牢的悲剧.本文是其长子描述其鲜为人知的家庭与政治生活的,读来令人唏嘘. 我们三兄弟:艾若、迈克、约瑟 我对童年的回忆是幸福而温暖的,就是喜欢家里热闹.大人们要谈事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躲开了.后来才知道这些来往的人,都是当时在文学界比较活跃的左翼人士.父亲忙的时候,妈妈就在外间一桌打麻将.后来才明白,实际上是替父亲望风.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三月的一天,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单得真的家里发生了一场小“风波”。 吃晚饭的时候,单得真的长子高兴地告诉父亲:“州委组织部已经找我谈话了,叫我到州委或州政府工作。”儿子满以为这件事能得到父亲的赞许和支持。没想到一句话未说完,父亲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你们青年人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象你这样见异思迁,一辈子什么事也干不成!”看到父亲严肃起来,儿子红着脸,没敢再说话。 单得真的长子大前年从西北民族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临夏州委党校当教员,一些好心的人觉得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眼睛     
唐常春 《民主》2023,(11):48-49
<正>夜幕降临,紫水湿地公园便热闹起来。挂在天空上的月亮婆婆一甩手,洁白的月光洒落一地,像给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辉;漫天的星星像宝石一闪一闪的,咧着嘴向行人微笑……正当我陶醉在这美好的夜景时,“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的歌声传入耳中。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我不由得泪流满面,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饶漱石是我同父异母的兄长,比我年长2 8岁,他参加革命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因为大哥1928年离家后,一直没有音信,所以小时候父亲也没有跟我谈起过他.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在南昌一中教书的父亲偶然在校图书室一份画报上看到北平军调部国、共、美三方代表会谈的报导,画报上刊登了共方顾问饶漱石的照片.这位顾问名字与我大哥相同,相貌也有点像,但大哥离家时没有小胡子,照片上的饶漱石却留有小胡子.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辽阳一中的小会议厅里,一位藏族少年站在巨幅布达拉宫油画挂屏前,正对着录相机,异常兴奋地说着:“阿爸、阿妈,你们好!我在这里生活、学习得很好,老师和同学待我如亲人……” 她的名字叫强巴央宗,今年十五岁,远离父母约4000公里。录相将使她的父母第一次看到女儿离开西藏后在内地城市学习的实况。 辽阳一中的校长姜齐涛对记者说:“为了让西藏班同学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19.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岁的时候,我跟父母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我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相似文献   

20.
昔日曾以斗殴出名,被人们称为葛洲坝绵羊山“镇山王”的潘汉群,如今走马上任,当上了葛洲坝汽车修配厂团委副书记。人们称赞他的转变,更称赞为他“魔术”般的变化而付出艰辛劳动的老支书。那还是在一九七六年底,小潘顶职进厂的时候,人们对他的到来,就好象清晨的雀儿吱吱喳喳地喧嚷开了:“怎么领导这么没有眼力,要这样的人顶职,管得了吗?”“要是我当领导,就是天王老子爷我也不要……”小潘进厂时,父亲也千嘱咐,万叮咛,要他为父亲争口气,为领导争个光,不要让人看不起。可他偏偏就是不争气,上班不到三个月,连本班组的师傅还没认上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