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为消除经济“滞胀”,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放松政府规制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从英美日等国开始,逐步扩展到前苏联、东欧等经济转型国家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改革政府规制成为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西方国家放松规制的原因及措施,对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加入WTO后,调整政府与产业的关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18):28-28
揭露美国“棱镜”案的主角斯诺登提出避难申请的法、德、芬、荷、挪、波、奥、意、爱、西、瑞士、冰岛等12个西方欧洲国家,无一愿意受理。欧洲国家,向来以“人权卫士”自居,法、德等国每年都要接收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避难者”。斯诺登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美国监控盟国和其他国家,为维护法治、民主和各国公民的隐私权作出了“重要贡献”。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表示,斯诺登的揭露显示,已有西方国家在使用专制统治,他为维护世界舆论的知情权助了一臂之力。德国绿党负责人特里廷表示,如果西方国家不能保护斯诺登,这是西方“民主”的“耻辱”。这类表态足以证明,他们认可斯诺登对维护法制、民主、公民隐私权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谢长安 《政治学研究》2022,(5):85-98+154-155
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是透视世界大变局的一面镜子。探究当代西方国家困境的根源,需要省思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演进历史与逻辑。自西方进入资本统治的时代,资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演进大体可以划分为嵌合与分离两大阶段。嵌合阶段对应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资本出场与民族国家建立的时期,西方兴盛的基本前提得以奠定;第二个时期是资本扩张与世界体系形成的时期,西方的世界霸主地位得到确立。分离阶段对应第三个时期,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去国家化”为重要特性的国际垄断资本产生后,西方不同资本集团乃至整个社会发生分化,国家由辉煌的高位不断下滑,进入相对衰落阶段。研究当代西方国家的困境,对于理解西方近些年变幻的政局及其在全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平悦 《党政论坛》2014,(6):29-29
“微外交”,顾名思义是微博时代的外交,而且是特定针对中国网民的,因为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中国,微博是最活跃、影响最大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西方国家在中国展开了“微外交”。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5,(5):44-45
西方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起步很早,1851年,法国就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止伪劣食品的法律——《取缔食品伪造法》。多年以来,在严管食品安全方面,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作为全球性的社会变迁进程,使人类生存方式发生了全面性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西方现代化进程,实质上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巩固并发展其在世界统治地位的历史过程。现代化进程既有共性的发展趋势,也会呈现出个性的发展特征。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和经验总结是人类共同财富,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西方不等于全球,个性不等于共性,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真理,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理应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条件去选择实现现代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吴晓林 《政治学研究》2022,(1):44-57+157-158
与中国将社区置于国家政治版图的重要位置不同,西方国家大多时间将社区定位为“与国家相对的私域”。但是以“国家无涉”或“社区自治”来概括西方社区治理,则过于简单且有违史实。完成工业化的一百多年来,在工业化、战争和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社区的认知先后经历了“拥抱社会”和“接受国家”的“二阶转型”,这为国家干预社区提供了基础。英美国家在社区治理中经历了“国家无涉-积极介入-策略后撤”的转变,体现出国家合法性转译的过程;英美国家对社区治理的每一次调整,都以确保其社会基本面不受冲击为首要目标,自由主义传统始终发挥着强力守卫的功能,力图扼住“国家主义”的龙头。受经济理性支配,西方国家期望社区为经济社会问题提供解决办法,而不解决其所处的经济结构根源问题;社区治理只能被狭隘地局限于消费主义的选择领域,面临结构性难题。必须明确,社区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由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国家应当将社区治理纳入更广阔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面临挑战,社会动荡甚至更有可能发生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不会步阿拉伯世界的后尘,最主要的是体制上的因素。第一,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转型没有做好,某些领导人可以统治几十年。而中国领导人换届已成惯例。  相似文献   

9.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在今天的世界,任何国家都面临挑战,社会动荡甚至更有可能发生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国不会步阿拉伯世界的后尘,最主要的是体制上的因素。第一,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转型没有做好,某些领导人可以统治几十年。而中国领导人换届已成惯例。  相似文献   

10.
魏德胜 《各界》2014,(10):32-32
南非是接受西方文化最为深远的一个非洲国家。甚至可以说,南非所接受的西方文化,恐怕比东方民主国家更到位一些。从南非传奇人物纳尔逊·曼德拉身上,我们看到了西方文化那浓重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都发生在苏联。一件是世纪初的俄国十月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在世界1/6的土地上推翻了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世界,开辟了十月革命道路,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世界尤其是西方得到了充足发展,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民族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哈贝马斯基于对民族国家的分析,提出后民族国家结构,旨在解决民族国家在全球化环境下遇到的问题,维护社会一体化程度。然而,后民族国家结构的可行性,哈贝马斯并未给予充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14.
杨凡 《党政论坛》2013,(8):26-27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基本都会向未成年公民开设类似国民教育的课程,目的都是使得学生在既有体制下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在很多国家,这种教育是贯穿在各相关科目中的,如历史、地理、哲学,而有些国家则是把它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在法国,承担这项职责的是中学里的“哲学”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的第五个年头,1954年。当时,新中国在世界上还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主要的西方国家仍坚持不承认的立场。然而,一个西方主要国家的外交家却敏锐地感觉到:“当今世界,解决任何重大国际问题,都不能离开中国和周恩来。”他还告诫他的西方盟友:“你们早晚都会清楚,周恩来是个不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16.
《党政论坛》2010,(10):27-27
现代西方国家在技术上的确比亚洲国家先进。他们的公民也过着更加“优越”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在保护人权方面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3月,美国学者乔舒亚·柯兰齐克的新著《撤退中的民主:中产阶级的反抗和代议制政府在世界范围内的衰退》在美国出版发行。经过对世界新兴民主国家民主转型情况的分析研究,作者得出了让西方国家为之震惊的结论:民主化的失败并非个案,西式民主制度正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撤退;并且认为"中国模式"发展为西式民主制度的替代样板。长期以来,西式民主制度为西方世界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07,(1):45-45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根据最新的《世界知识年鉴》介绍.目前对全球一共有多少个国家的统计并没有统一数据,但大致来说,在世界六大洲中。除南极洲外。都有国家分布。  相似文献   

19.
整体国家观念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西方人观察政治的立足点发生了重要转移,但整体国家观念并没有失去生命力,而是逐渐融入了世界国家概念之中.近代德国政治哲学则突破了个人主义国家观的樊篱,促使整体主义国家观念的回归.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整体国家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几种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妥善地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西方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的基础上,同时又以垄断资本和福利国家经济为其深刻的经济基础。西方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有联邦分权模式、单一集权模式、单一分权模式三种典型形式。每种模式都是其社会历史、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综合作用的产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国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