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说宋代有一王生做朝官时,上殿呈文,称"取圣旨",得皇帝御批,称"领圣旨",以此谕众官,又说"得圣旨".他本人呢,不多言一字,时人称之为"三旨相公".  相似文献   

2.
清道光年间,国库日渐空虚.为了节俭,为了表率,道光皇帝爱上了补丁衣服.为他这个爱好,整个官场掀起了一场衣着改革. 最先发现道光皇帝有节俭想法的,是当时朝廷里的领头人、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嘉庆驾崩后,曹振镛就在琢磨,这个继位的道光,究竟最想干的是什么呢?作为事实上的首辅,他很快就发现了道光"节俭"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梦缘 《各界》2022,(1):57-59
奏折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也是皇帝与大臣之间重要的沟通媒介.通过批阅奏折,皇帝可以了解官员的日常工作及地方突发情形.但在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中,除了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有大量雨雪主题的奏折,而这些报雨的奏折甚至会多到"刷屏".  相似文献   

4.
南宋小朝廷杀了岳飞父子,"和议"也就是向金国投降协议正式签订,受到全国百姓和抗战派官员的强烈反对,认为是奇耻大辱.当赵构还在庆幸"和议"成立,而秦桧已先想到控制言论、篡改历史了. 照秦桧要求,任命秦熺为秘书少监,主持国史的编纂.赵构心里一定暗暗叫好,立即同意.秦熺怎样主持编篡国史呢?时间断限是从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赵构登基做皇帝,到绍兴12年(公元1142年)金国遣使封赵构为宋帝,也就是小朝廷乞和投降的全过程.这十几年里.主要问题是对金的和、战.秦煊主持以前的"日历"即小朝廷的政务纪要,凡秦熺认为不好或有问题的,都说是"亡失",由自己动手重写"纪录".  相似文献   

5.
"诺",字典解释是"表示同意"的意思.古代公文往来,官员只需在上面写上一个"诺"字(也叫画诺).它可以表示"同意",可以表示"知道了",也可以表示"先这么办着",还可以表示"这事先放一放".总之,下属怎么理解都行,怎么办都可以.所以古代官员为官时间一长,许多人就只会画个诺,而不会干别的.  相似文献   

6.
爆竹声声辞旧,日历页页迎新.时间如流水,转眼到年尾.犹如新婚的洞房要贴红双喜一样,一跨进新年的门槛,家家户户都要换上一本新日历.说起日历,人们一点也不陌生.但日历中的许多趣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7.
, 《侨园》2013,(1):42-45
提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一天中国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自这天中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相似文献   

8.
封建王朝治理国家,往往靠"奏折"."奏折"是下面官员向朝廷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请示工作的手段.皇帝依此掌握情况,做出决断,发出号令.  相似文献   

9.
小范 《侨园》2012,(9):62-62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对尚方宝剑的描写,比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尚方宝剑吗?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的秦汉时期说起。"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代就有了。由于"尚方"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尚方宝剑"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结果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反而差点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折槛朱云"的故  相似文献   

10.
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党建带团建的根本是"建",关键是"带".在实施"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应着重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和"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张衍荣 《侨园》2011,(7):12-13
向往西柏坡已久,利用逗留石家庄的机会终于去了一趟. 西柏坡是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一个小山村,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西柏坡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因村后有翠柏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嫌"卜"字别扭,便改"卜"为"坡",又因与邻村"东柏卜"相对而居,遂称之为"西柏坡".  相似文献   

12.
刘永 《各界》2013,(3):57-58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五下江南。两江总督阿山接到朝廷的公文后,在南京召开了厅级以上干部动员大会。在会上,阿山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力为皇帝的此次南巡保好驾、护好航。为了让皇帝能够更好地视察工作,阿山要求两江各地区要增加地方税收。此言一出,干部们纷纷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13.
新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权,它夹在西汉与东汉之间,默默无闻,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这种"视而不见"的错觉,大概出于两个原因:一,新朝仅仅维持了14年,寿命太短;二,新朝皇帝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爪"窃国大盗",他篡位自代,为儒家正统所不容.于是,天下群起而攻,历代文人都往他身上泼脏水.但是,这个窃国大盗,却是个十足的"大孝子".  相似文献   

14.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提醒皇帝和各级官员修"官德",督促他们经常保持"正念"。今天,重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10,(33)
<正>古人言"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得民心,先要听民意。在我国古代,为了收集民意,朝廷会派采风官摇着木舌铜铃走村串户,深入百姓家中听取民声民意,并将民声民意汇编成奏文,供国家决策者参考,作为制订政策的民意依据。无独有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和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时,出了一个著名官僚王珪.此人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八年(1085)卒于位."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秉事者,云'已得圣旨'也".后世遂以之作为官僚的典型. "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如此简单言语,三岁小儿也会,王珪却凭此连做十六年高官.且皇恩日加,被封为"国公";死之日,皇帝还特意为之"辍朝五日",赠官太师,谥号"文恭".当初,宋朝开国元勋赵普曾大言,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什么,它同商品经济的关系如何? ○自从1984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规范提法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从财富的社会存在形态来界定一个经济的性质的.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财富的社会存在形态,表明这种财富是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而不是自产自用的"产品",也不是无偿调拨的"产品".这一提法相对于传统的自然经济论、产品经济论,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历史进步.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使用过"商品经济"这个词.第一个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社会主义前史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是对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的扩写,旨在为科学社会主义领域的研究人员、专业研究生和党政干部了解早期社会主义提供一本"入门"读物。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称作"前史",是为了突出"社会主义"而不是"空想";突出"先驱者"而不是"空想家"。本书将其上限追溯到古代世界的文化传统,下限延伸到英国作家威廉·莫里斯1891年出版的《乌有乡消息》。受《易经》最后一卦"未济"的启发,以"未竟事业"一节结束本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翻开历史,中国古代有识之士都不乏求才之心.燕昭王筑"黄金台",秦穆公得百里奚,刘玄德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等,都被传为佳话.可见,人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瑰宝.今天,搞"四化"急需人才,但到处听到的却是"人才奇缺"的叫喊,究竟是没有百里奚,韩信呢?还是缺少秦穆公,刘玄德呢?这不禁使我想起了"罗兰夫人的错觉".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确位知名人士叫罗兰夫人,她认为"法国遍地都是侏儒,没有人才".列宁不同意她的观点,结合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说:"人才既多又缺."这是说,不是俄国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